第11章 养殖之道

换源:

  不仅李二,长孙皇后也皱着眉头,杜如晦和李君羡更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李长歌

长孙皇后一直关心着孩子们的饮食健康,她深知在行军途中,野猪肉往往是士兵们的主要肉食来源,但其口感和营养价值却并不理想。因此,当她听到李长歌提及山猪肉时,心中不禁生出一丝担忧。

杜如晦则更加关注李长歌话中的另一层含义。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山猪可以养殖”这一信息点,心中一动。如果山猪真的能够像养鸡一样被养殖起来,那么这无疑将对大唐的畜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也知道山猪肉的口感一直是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山猪养殖的前景将不可限量。

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李长歌,等待他的下文。

李长歌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引起了众人的兴趣。他继续说道:“当然可以养殖了。人类作为万物灵长,别说品种不错的山猪了,就算是狮子老虎又有什么不能养殖的呢?”

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不过,老李你可能不知道,山猪之所以难吃,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品种问题,而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

李二等人闻言双眼一亮,他们从未听说过这样的观点,但听起来却颇有道理。李长歌接着解释道:“山猪在山中整日活动,运动量极大。这就导致了它们的肉质坚硬、少赘肉、缺乏油脂。而没有油脂的润滑,肉质就会变得更加粗糙。再加上山猪常年出汗、汗腺发达,所以它们的口味自然就不太好了。”

听到这里,众人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山猪肉之所以难吃,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导致的。这个观点既新颖又合理,让人不得不佩服李长歌的见识和洞察力。

李长歌接着说道:“如果我们把山猪圈养起来,就可以改变它们的生活习性。圈养的山猪运动量减少,肉质自然就会变得更加细嫩、多汁。而且,我们还可以通过饲养的方式来控制它们的饮食和生长速度,从而进一步改善它们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办法听起来确实可行,而且如果能够成功推广的话,对于改善百姓的饮食结构、提高畜牧业产值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就在这时,杜如晦忽然咦了一声,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说出来:“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之前我似乎听说过,长安曾有一家酒楼也畜养过山猪,数目还不少。但是……”

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似乎在考虑该如何措辞。李二见状眉头微皱,他知道杜如晦不是那种会无故放矢的人。既然他提到了这件事,那么其中必然有什么隐情。

长孙皇后也紧张起来,她最关心的就是孩子们的饮食安全。如果这山猪肉真的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她可就不能让孩子们继续吃了。

只有李长歌依旧保持着微笑。他似乎已经猜到了杜如晦接下来要说什么。他心中清楚,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畜牧业和食品安全的认知还相对有限。

杜如晦继续道:“那家酒楼,初时曾以其独特创意吸引了崔氏一族中一位显赫人物的光临。彼时,酒楼特意采用山猪肉烹制了几道珍馐佳肴款待这位大人物。宴席过后,宾主皆欢悦,菜肴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甚至引得那位大人物诗兴大发,题诗一首以赞其美。”

“然而,世事无常,这酒楼在其后的经营过程中,却遭遇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变故。”

为了延续这份独特的美味,酒楼决定继续畜养山猪,却未曾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而至,所饲养的山猪无一幸免,尽数毙命。酒楼东家面对如此打击并未轻言放弃,屡次尝试复养,但每次都以同样的悲剧收场,最终只能黯然作罢。”杜如晦闻此故事,不禁轻轻叹息,眼前的时代虽战乱方歇,百姓才刚刚得以安心耕种,却又面临突厥频繁侵扰的困境。养兵守土使得百姓无法拿出多余的粮食来大规模养殖羊群,而养猪的成本虽然相对较低,但瘟疫频发,一头猪的病死往往就意味着农户一年辛勤付出化为乌有。

尽管杜如晦对改善民生、发展养殖业的想法心生向往,但他深知现实条件的残酷,终究还是摇头惋惜。

李二看穿了杜如晦的心思,两人相视无言,一声长叹涵盖了千言万语。

就在这愁云笼罩之际,李长歌淡然一笑,打破了沉寂:“养猪的确存在病死风险,但这主要是因为方法不当。只要策略得当,百姓也能通过养猪来补贴家用。”

李长歌此言一出,犹如石破天惊,李二与杜如晦瞬间瞪大了双眼,急切地追问:“你这话有何依据?”看到他们激动的样子,李长歌心中暗笑,商人出身的二人听到猪肉养殖竟有门道便如此兴奋,实乃有趣。不过他并无藏私之意,毕竟这些不过是粗浅的养殖技术罢了。

“无论是养猪,还是养鸡鸭等家禽,首先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圈栏卫生。”李长歌开始娓娓道来,“务必保持圈栏干净整洁,不可积存污秽,这是防止疾病滋生的基础。”此言一出,李二和杜如晦面露惊讶,他们从未听闻蓄养牲畜还要讲究清洁卫生。

紧接着,李长歌又提出了第二点:“畜群不宜混居,应分开隔离饲养,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疾病交叉感染,一旦一头猪染病,不至于牵连整个猪栏。”

随后他又详述了第三、第四点,内容涉及饲料搭配、环境调控等诸多精细环节,虽然只是关于养猪的小技巧,但对于国计民生而言至关重要。李长歌深入浅出的解说逻辑严密,让李二和杜如晦听得入迷,满心欢喜地认为找到了改善百姓生活的良策。

当李长歌说到最后一项措施时,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发现疫情必须及时治疗,抗生素的应用必不可少。”他的话语掷地有声。然而,在座众人听闻“抗生素”这个词,表情纷纷僵住,尤其是李二和杜如晦,以及李君羡和长孙皇后,他们似乎都意识到了这个词的重要性。

李二困惑地询问:“公子,你说的是给猪用何物?”杜如晦则猛然想起不久前皇帝服用过一种名为抗生素的灵丹妙药,对于伤寒等疾病有着神奇疗效,且价格不菲。他略带震惊地问道:“抗生素是何物?你刚才可是说,若是猪得了瘟疫,需要用青霉素来解救?”

李长歌点头确认:“不错,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能有效对抗各类感染,无论是人畜的伤寒还是瘟疫,均有奇效。”

话音刚落,杜如晦彻底傻眼。前几日陛下所服的神效药物竟然被提议用于养猪,这岂不是将价值高昂的药物白白浪费,令天下农夫承受巨大损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