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三日之约

换源:

  “什么仙术,这些都是科学!”李长歌笑着纠正,“就像那个手榴,并非仙术,而是科学的产物。”

程咬金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心中暗想:这科学真是厉害啊,连视力都能增强!

“这手榴我一直以为是仙术啊!”

“老陈你想多了,这些都是科学。这个世界本就没有仙术,一切皆有理可循。”李长歌耐心解释。

程咬金愣在那里,心生感慨:这科学,怎么这么神奇霸道!

此刻的李长歌,手中并未握有那件能令人眼界大开的望远镜成品,尽管程咬金内心充满好奇,却只能暂时按捺住一探究竟的欲望。

然而,在这个关键节点上,李长歌还是向程咬金许下了承诺。

他言辞笃定,约定三天后的同一时刻,让程咬金再次造访,届时将亲手展示这件神奇的视力增强器的真面目。

这一承诺并非李长歌随意夸下海口或虚无缥缈的画饼充饥,并非依靠对未来未知奖励的预知能力,而是源自于他近期实实在在的实践与积累。在为村民们建设灌溉渠道的过程中,李长歌无意间发现附近河流中蕴藏着优质的河沙资源。他亲自采集并精心筛选,通过不同纱布层级过滤,最终得到了细腻而适合打磨透镜用的优质纱布。

然而,仅有精细的砂石作为打磨材料还远远不够。要制作一台望远镜,最为关键的部件——透镜,不可或缺。虽然在当前的军事环境中,行军作战尚未发展到对单兵装备望远镜有着迫切需求的地步,特种作战和远程火器的时代还未到来,这意味着李长歌并不需要批量生产望远镜。因此,他只需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而非追求大规模制造的成本效益。

幸运的是,在制作这样一台简易望远镜时,无需耗费昂贵的玻璃材质。

李长歌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巧手,找到了替代方案:水晶。

水晶的透明度高、硬度适中,可以用来制作初步的光学透镜,足以满足制作简单望远镜的基本要求。

如此一来,李长歌便有信心在短短三天内,利用手头已有的资源,兑现自己对程咬金的诺言,拿出一台能够展现科学魅力的原始望远镜。

至于水晶的来源,李长歌自有安排。

他让长安城里帮他看店的莺儿姑娘代购几块水晶。

结果却出乎意料:在这个时代,水晶的价格竟相当低廉。追溯历史长河,宗教信仰对人类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中世纪欧洲的普遍误解中,由于天主教的严肃教义,人们往往以为当时崇尚的是黑白两色的素雅之美,这从后世流行的女仆装束多为黑白色调可见一斑。然而事实上,欧洲人更倾向于色彩斑斓、华美绚丽的服饰,而那些被认为不够华丽的颜色,才被分配给了地位较低的群体如女仆穿着。修女之所以身着黑白二色,实则是教会反对世俗审美的一种表现,其服饰相当于僧侣的袈裟。

回到神州大地,人们对色彩的认知与选择也颇为讲究,素色衣裳非特殊场合或蕴含特定寓意者鲜有人穿,尤其是纯白,更是少有人日常穿着。

因此,透明纯净的水晶并不像艳丽夺目的宝石或温润细腻的羊脂白玉那样受人追捧和赋予深厚的文化寄托。

李长歌原本计划用五十两银子购买三四块水晶原料,没想到莺儿姑娘回来时带了二十多块,这大大超出了预算,却也让李长歌颇为满意,毕竟光学元件加工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有了充足的备用材料,就不必担心因操作失误而导致镜片不足的问题。

尽管手工打磨光学镜片对于李长歌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但他凭借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加上不需要大规模量产,只需专注精雕细琢,这项工作倒也在掌控之中。

十三个水晶骷髅的传说或许只是个迷思,但它侧面反映了手工打磨镜片工艺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转瞬之间,约定的三天期限已至。

李长歌原以为时间紧迫,但凭借自身严谨的态度和精心准备,不仅完成了一个四倍镜的制作,还超额完成了任务,共制成了四个望远镜。

这些望远镜均嵌套在经过干燥处理的木质外壳内,虽外观简朴,甚至有些粗糙,乍一看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竹筒饭之类的寻常物件,这让李长歌颇感尴尬。

他对成品望远镜并不十分满意……

首先是因为它们的外表太过简陋,其次是内部精度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工艺显得较为粗放。

虽然设计之初设定的目标是四倍放大,但由于每个镜片都是手工打磨而成,难免存在误差,实际效果恐怕并未达标。望远镜的简陋程度让李长歌犹豫是否应该展示给他人,内心深处甚至闪过将其弃之不用的念头……

就在组装成功的第一天下午,李长歌的庄子上迎来了两位意外的访客——除了如期而至的老陈,还有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陌生男子。

他们从程咬金那里听闻了关于神奇望远镜的吹嘘之后,好奇心驱使之下,决定亲自前往幽州一探究竟。

有趣的是,这次程咬金的角色变成了劝阻者,竭力阻止秦琼和尉迟恭打扰李长歌。

终于,在等待了三天之后的那个约定时刻,他们来到了李长歌所在的庄园。

……

“公子,久仰大名啊!”秦琼一见到李长歌便热情洋溢地打着招呼。

尉迟恭紧随其后,豪爽笑道:“公子,几日不见,风采依旧不减当年哪!”

李长歌有些纳闷地望向程咬金,对这两位突如其来的访客感到困惑。

“两位是……?”他实在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他们。

秦琼与尉迟恭面面相觑,略显尴尬。

秦琼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最近军制改革和新兵器的出现让他们对陛下身边的这位神秘谋士敬佩不已,而得知这些都出自一位十几岁的少年之手,更让以勇猛著称的尉迟恭也不得不对读书人另眼相看。

原本以为魏征已是朝中顶尖谋士,如今看来,这位少年更是才华横溢、文武双全。

尉迟恭一直担心给李长歌留下不良印象,尤其是关乎到新兵器的制造。如果李长歌又研发出什么新玩意儿却没带上他,那还怎么立功呢?

李长歌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这两位壮硕如门神般的男子,心中暗自揣测他们的身份。

程咬金见状,连忙插话解围:“哎呀,公子,前些日子不是说好有个能增强视力的好东西么?我就跟这两个军中的兄弟提了一下。”

程咬金边笑边说:“他们俩非要坚持跟着我来拜访公子,也想见识一下那些新军器,结果就这样一起过来了,哈哈哈哈哈!”

李长歌淡然一笑,大方回应:“无妨,只是一件小物件罢了,你们随便看看就是。现在天气热了,请先进屋喝点饮料消暑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