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李二,连长孙皇后也忍不住掩口窃笑,她在桌子下悄悄踹了李二一脚。多年的夫妻,早已形成了无言的默契。这一脚,寓意深长,仿佛是在调侃李二:“你这老不羞,看到孩子如此出色,如此开心,还不赶紧表示表示,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奖励?”
李二接收到长孙皇后的暗示,当即清了清嗓子,故作严肃地替李长歌分析道:“谁说的?我看天子若能听到你这番言论,必定会引你为知己!封你个宰相做做都不成问题!”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李长歌的赞赏和期待。
然而,李长歌听了这话却只是哈哈一笑,他并不把李二的话当真。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李二的一句玩笑话罢了。他摇了摇头,笑道:“什么啊,哪有这么夸张。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怎么可能就因为几句话就被皇帝看中当人才呢。”
不过,虽然李长歌并不把李二的话当真,但他心中依然感到十分舒畅。刚才他痛骂了李建成、李元吉这两个阴险狡诈的人一顿,心中的恶气总算是出了一口。此刻的他,心情大好,举杯向众人示意,众人也纷纷举杯回应。一饮而尽后,李长歌感到一股暖流从喉咙处直达心底,整个人都变得精神起来。
这一次,李二也发现了酒的不同之处。他惊讶地发现,这酒似乎并不那么辣了。他看了看手中的酒杯,又看了看李长歌,心中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酒变了,而是他自己变了。他已经逐渐适应了这种蒸馏酒的雄烈口感。一口下去,不再是灼烧般的疼痛,反而让人感到精神一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起来。
其余众人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们纷纷双眼一亮,惊叹道:“这酒好神奇啊!”“初饮入口,有如火烧。但再饮下去,却好似一口酒下去,天下都走了个遍似的……”“真是好酒啊!”众人的赞叹声此起彼伏,让李长歌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他知道,这些人都是被白酒的口感所震撼到了。
白酒就是这样,对于没有喝过的人来说,初次尝试可能会感到非常痛苦。但是一旦适应了它的口感,就会发现它的独特魅力。李长歌已经见惯了白酒市场的火爆场景,所以他并不以为意。他淡淡一笑,解释道:“你们不是说了么,这酒是英雄之酒。初饮雄烈,令人痛苦不堪。但只要鼓起勇气渡过考验,那美妙的滋味就会到来。”
说到这里,李长歌顺口扯了两句烂大街的诗句来作为场面话:“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两句诗虽然常见,但却非常贴切地形容了白酒的特点。只有经历过磨砺和苦寒,才能品尝到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香气。同样地,只有经历过白酒的灼烧和刺激,才能品味到它的醇厚和绵长。
李二听完李长歌的话后晃了晃神。接着他再次大笑起来:“好一个‘梅花香自苦寒来’!好!好!”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来表达自己对李长歌的赞赏之情。
长孙皇后也满面笑容地看着李长歌,眼神中充满了慈爱和欣赏。
杜如晦和李君羡更是暗暗惊诧不已。他们没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猎户竟然有如此了得的诗才!就这两句诗而论韵律和意境简直比长安官场上那些所谓的才子们作的歪诗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一刻他们心中不禁生出一个念头:难道陛下家里真的出龙了吗?这个殿下不仅见识过人、思虑周详而且连诗才都如此了得!这简直就是一个全才啊!
对于李长歌来说这只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一顿饭而已。他作为猎户体格健壮有力自是不必说而且因为经常需要在山林间奔波狩猎所以代谢能力也非常强大。因此他每天都需要摄入大量的脂肪和卡路里来维持身体所需的能量。而烧烤类食物正好可以满足他的这一需求。所以他这些年基本过着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日子——当然他对那些金链子、小手表之类的装饰品并不感兴趣这里也没有就是了。
但是对李二而言这一顿饭却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开心、最过瘾的一顿饭!他不仅品尝到了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出色表现和无限潜力!他知道这个孩子将来必定会出人头地成为一代英才!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充满了期待和骄傲。
即使在李长歌府上的两个小丫鬟收拾完毕,将杯盘撤去之后,李二心中的那份意犹未尽却依然浓烈。他仿佛觉得自己的胃还能再容纳下整整一顿盛宴,甚至生出了就此留宿的念头。然而,理智与杜如晦隐晦的提醒让他清醒过来。
“陛下,您登基不过两年,如今大唐江山初定,百废待兴,若在此处留宿,魏征大人明日早朝时恐怕……”杜如晦意味深长地说道。
“知道了,老魏那张嘴可是能叨叨个没完,脾气又臭,我可不想被他在早朝上数落。”李二心中嘀咕,虽然对李长歌府上的美食和舒适环境恋恋不舍,但还是不得不接受现实,准备回宫。
尽管要离开,李二与长孙皇后仍同李长歌促膝长谈,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直至日头西沉,杜如晦频繁递来暗示的眼神,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辞。临行前,长孙皇后紧紧握住李长歌的手,满心欢喜又满怀期待地道:“好孩子,今日我们本是前来道谢,却因一把破剑闹得笑话连连。过些日子我们还会再来,到时必定为你……”
李长歌听着长孙皇后的话,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压力,仿佛被长辈寄予厚望,尤其像是面临催婚一般的微妙境况。“夫人不必客气,大家相处愉快比什么都重要。”他连忙回应着。
此时,李二回味起李长歌所制的“铁板烧”,更是馋涎欲滴,便问能否带走一些土豆、炙肉等美味佳肴。李长歌豪爽一笑,毫不犹豫地应允:“这有何难?供给酒楼的食材虽有限,但为你们准备几包还是易如反掌。棉儿!”随着他的呼唤,两个丫鬟迅速奔向后院的冷藏库。
不一会儿,丫鬟们提着几个如同行李箱般大小的大包归来,她们略显气喘,可见分量之重。“这里有五十斤土豆、孜然以及精细化喂养的猪肉,尽情享用!吃完了随时再来,管够!”李长歌慷慨解囊,尽显主人之谊。
送走客人后,李长歌身心轻松地前往后院沐浴,畅饮后的舒坦感令他倍感惬意。
马蹄声阵阵,李二与长孙皇后坐在马车内,两人心中激动不已,长孙皇后更是情难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这孩子长大了……”她感慨万分。
李二虽劝慰皇后注意身体,不要过于激动,但他自己也红了眼眶。“观音婢,你我都要保重身体啊。”杜如晦适时地提醒,李二点头赞同,但内心深处对于孩子的牵挂难以放下。
杜如晦见状,接着赞许道:“殿下如今已成大器,陛下与娘娘理应感到欣慰才是。”李二轻叹一声,“为人父母,哪有轻易放心的道理?”他感慨万分,转而问道:“你说李长歌见识广博,思虑高远,才学深厚,当世无人能及,此话怎讲?”
杜如晦深思熟虑后回答:“以微臣看来,殿下的才华与见识,说是天才都有些委屈了。今日微臣观察殿下气质风度,不由得联想到战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
“鬼谷子!”杜如晦脱口而出的名字,让车内的气氛更为凝重。
鬼谷子,生卒年月不详,但在那个英雄辈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他培养出了苏秦、张仪、吴起、庞涓、李牧等诸多璀璨明星。无数英雄豪杰曾拜在其门下,其才学之广、见识之深,令人惊叹不已,世人常将其视为陆地神仙般的存在。
在杜如晦眼中,今日李长歌的见解、见识与品行,都让他联想到了那位传奇的鬼谷子。李二听闻此言,先是有些错愕,怀疑杜如晦是否突然变得阿谀奉承,但旋即意识到,杜如晦作为拥立功臣,无需迎合他人,他是真心认为李长歌具备鬼谷子般的旷世奇才。
李二思索片刻,也逐渐认同了杜如晦的观点。李长歌不仅对政治民生有着深刻理解,还身体力行掌握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奇特技艺,他兼容并蓄,博览群书,这种胸襟与才识,正是鬼谷子般的智慧体现。如此看来,称李长歌具有鬼谷地仙之才,并非过分赞誉,而是恰如其分的评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