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遇知己

换源:

  李二口中低语,声音细若蚊鸣,却在他自己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那些烈火中熬煎的岁月,那些去芜存菁的历程,都如同这酒中的真液,历经千锤百炼,才最终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其中的艰辛与困苦,只有他自己才能真正体会。

他想到了自己打江山的那些岁月,多少仁人志士在途中变节、叛变,甚至反戈一击。若非自己心狠手辣,怕是现在连性命都不保,更别提来看望孩儿了。但有些事情,尤其是玄武门之事,他却不知该如何向孩儿开口。李建成再怎么样,也是他大伯啊……

一饮而尽,李二的神情被长孙皇后、杜如晦以及李君羡察觉。他们轻轻一叹,心知肚明地埋头品酒,不敢多言。

李长歌看着李二的神情,感觉他似乎有些恍惚。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毕竟喝酒喝到飙泪也是人之常情。可当李长歌也喝了些酒后,他开始进入了键政模式,点评起当今皇帝来。

“酿酒如酿人啊。”李长歌感叹道,“道德经曾云,国家纷乱,有忠臣。但能一生初心不改者又有几个呢?像李建成、李元吉这样的人,当初随唐王、亲王起事,反抗暴政平定乱世,也算知晓职责。可是后来呢?哼!”

李长歌越说越激动,完全没有顾忌到身边的人。他开始挥斥方遒地点评起皇帝来:“一个李建成、一个李元吉,功勋没多少,在朝中拉帮结派排挤秦王倒是一套一套的。后来武德年间更是可笑至极,突厥人一来就吓得屁滚尿流,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一个月能丢几百里江山。就连罗艺这种常败将军铁废物也能一直领兵!”

李长歌越说越上头,几乎有些口无遮拦了。然而奇怪的是,周围并没有人制止他让他“慎言”反而纷纷用惊讶的目光看着他。这个现象无疑有些奇怪完全不像寻常百姓怕麻烦的反应。

不过此时的李长歌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人的反应。前世看隋唐历史时他就对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人深感厌恶。结合他在公司学校里的经历这两个鸟人的形象更是让他感到十分眼熟。

看着史书他真能被这两个鸟人气死。此刻也不管那么多了就是要重拳出击!在他看来唐王李渊也有很大的问题。能立李建成这种怪胎当太子简直就是老糊涂了。恢复九品中正制对五姓七望献媚不让寒门士子入朝——这是嫌刚打的江山烫手又想来一波天下大乱了?

还好秦王够狠!杀了这两个国祸镇压异心门阀挽救了大唐!说到这李长歌想起几个史书中的小细节不由微微一笑。

“结果百姓嘴上不说谁适合当皇帝心里比谁都清楚。”李长歌继续说道“秦王在玄武门举事宿卫的士卒直接假装没看见不予阻拦!哈哈!”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秦王的敬佩和对百姓的赞叹。在他看来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皇帝。

“所以各位也不必那么悲观要知道……”李长歌顿了顿然后一字一句地说道“‘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能统御万里波涛的终究是为民请命的皇帝!”

李长歌的话语落地周围一片寂静。

他的兴头过了突然也清醒过来。

窝草~我刚才到底是在干什么?

我居然在几个几乎没怎么见过的客人面前,口无遮拦地大谈朝中政变的事情?

这几个家伙不会把我举报给官府吧?

李长歌一瞬间心里有些发慌。虽然他自己并不怕举报——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猎户,如果需要跑路,也不是什么难事。大不了去西域,凭他的本事,照样能过上富家翁的生活。

但即使不被举报,他刚才那番话如果传出去,也有可能引起社会的非议。毕竟民间的三观比较朴素,跟李长歌这种在网络时代见惯风云的新青年可不一样。

一时间,李长歌感到有些心虚,只好借喝酒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同时避免与众人眼神接触。

就在他喝下半杯酒的时候,却发现这几个人都愣愣地看着自己。老李、他夫人、老杜,以及那个青年,四个人的眼眶都红红的,仿佛被什么深深触动了。

李二此刻内心感慨万千。他杀了亲兄弟,囚禁了生父,这一生最怕的就是无人理解。无论在朝廷还是在民间,私下里谁不非议他几句?可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多年素未谋面的孩儿面前,他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支持。

长孙皇后也激动不已。孩子长大了,懂事了,能理解父亲的苦衷和选择了。她看着李长歌的眼神充满了慈爱和欣慰,仿佛看到了家族未来的希望。

而杜如晦更是激动得几乎要当场哭出声来。玄武门之变,他是主力策划者之一。天下有几人能理解他们这群人之所以政变,真不是利欲熏心,而是为了苍生求活?他为秦王策划政变,谏言秦王杀死同胞兄弟。因为这件事,杜如晦早已做好了背上万世骂名的准备。谁知这个还未与陛下相认的殿下,居然能理解自己,更明白他们的用心良苦。

对于此刻的老杜来说,他仿佛不再是朝中重臣,而只是一个渴望被理解和认同的普通人。他脑海里只有一件事:此子可立储!若是有朝一日这殿下真被立为储君登基执掌大权,他老杜愿意肝脑涂地万死不辞地辅佐他!

与此同时,李君羡也感到十分惊诧。卧槽!我特么出身勋贵之家从小饱读诗书,可玄武门这件大事自己也只是被裹挟而已,从来没想明白过,只觉得李二比那两个值得追随。但是心里始终有个疙疸解不开。谁知道陛下遗落在外的这位殿下明明是猎户出身,不仅幼龄便凭着自己活了下来,而且见识和思虑更是比自己强了不知多少倍。在他看来这完全是朝中魏征、房玄龄这几位重臣的水平啊!这人和人的差距也太大了吧?殿下别说比自己了怕是天下的青年才俊加起来都未必赶得上他啊!

许久过去李二终于平复了心情。他看着李长歌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欣赏、有感激、有愧疚……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亲切和温暖。他知道这个孩子是他的骨肉至亲,是他们李家未来的希望。

李长歌看这几人神情激动,心里大约猜测着可能这几位也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吧。于是放心了不少,便唤来棉儿斟酒。

他再次端起酒杯笑道:“今日所言颇有悖乱之处几位可不要外传啊。万一被皇帝听见搞不好小生可就得跑路了!”

李长歌这么一说李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他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仿佛多年的压抑和委屈都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他拍着李长歌的肩膀说道:“好孩子,你不必担心。今日所言只有我们四人知晓,绝不会外传。”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