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众人在室内依次落座。
李二与长孙皇后笑盈盈地打量着自家的孩子,只见他神采奕奕、气质出众,心中暗自欢喜。
此时,两个丫鬟已经去了后厨准备饮料,按照李长歌的要求,特意榨取了新鲜果汁。
前厅之中,魏征和房玄龄也在细细观察李长歌。他们对李长歌的评价与李二不谋而合:这个少年虽然年轻,却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老成持重和淡泊宁静的气息。他表面谈笑风生、待人有礼,内心却是既放松又严谨,丝毫没有年轻人常见的浮躁与懈怠。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年轻的李长歌竟已掌握炼铁术、养殖术,还研制出了克制瘟疫伤寒的灵药,并发现了土豆这种珍贵作物,其才智之高让人难以置信。两位见识过无数英才的大臣,在初次相见的瞬间,便心生敬佩,齐声赞叹李长歌具备大贤之风范。
李二坐下后,仅简单打量了一下李长歌,便迫不及待地取出一个锦盒。
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魏征见状立刻明白,这是关于土豆的事情。他们同样急于确认土豆亩产三千斤的真实性,毕竟此事关系重大,但作为朝中大臣,他们还是忍住了冲动,等待陛下亲自询问。
恰在此时,两个丫鬟端来了托盘,上面放着两个瓷壶和几个瓷杯,每人一杯黄澄澄的饮品。
众人低头看去,那饮料色泽明亮却不刺眼,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品上一口,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实属人间美味。
房玄龄不禁好奇问道:“公子,这又是何物?清香扑鼻,酸甜宜人,比我家中的美酒还要出色许多。”
魏征也感叹道:“此黄金水若是与前朝杨广引进的西域‘昆仑紫瓜’一般奢侈罕见,倒也不足为奇。”
前朝杨广曾因引进西域茄子耗费巨资,民间常以此诟病他只顾个人享乐不顾百姓疾苦。而现在,这杯黄金水显然并非来自西域,那么它是从何而来呢?
李长歌微微一笑,解释道:“此乃柠檬茶,柠檬是一种柑橘类植物,虽不像橘子那样甘甜,却带有独特的清新酸涩口感,最适合上午饮用。柠檬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于海上远航的船员而言,可以有效防治败血症等疾病。”
魏征听闻后眼睛一亮,赞许道:“虽有些许涩味,却别有一番滋味,且具有治疗疾患的功效,真可谓君子之饮。”
连李二也被吸引,惊讶于李长歌这个猎户小宅院内竟然藏有如此多的好东西,甚至超过了宫城内的珍馐佳肴。
然而,李二此刻最关心的还是土豆之事。他打开锦盒,将土豆展示出来。
李长歌看到用金丝金线装饰的昂贵锦盒里装着土豆,也感到一阵好笑。
李二直接切入正题:“公子,这就是你赠予我的土豆吗?你说过它可以亩产三千斤,这是真的吗?”
这一问,让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位当朝重臣个个竖起了耳朵,屏息凝神,期待李长歌的回答。他们心底默默祈祷,希望土豆的产量能够达到三千斤,哪怕只有千斤,也是救民于水火的宝贵资源。
李长歌听罢,哈哈一笑,拍了拍大腿,坦然承认:“没错,就是亩产三千斤!我说的就是这个数。”听到李长歌肯定的回答,李二深吸一口气,大脑一片空白,旋即满心欢喜。
不过,身为皇帝的李二素来喜欢亲力亲为,所以他继续追问细节:“可是公子,三千斤的产量是不是需要极好的良田加上精细耕作才能实现?”房、杜、魏三人再次紧张起来,生怕李长歌说出什么限制条件。
李长歌接下来的话让他们瞠目结舌……
“老李,你开什么玩笑?实际上,土豆随便种都能达到三千斤的产量,要是采用顶级试验田和农业技术,亩产一两万斤都不成问题!”话音刚落,李二手中的杯子失手滑落,摔碎在地上,震惊之情溢于言表……
李长歌的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李二瞬间陷入了一片混沌之中。
他难以置信地问:“公子,你刚才说亩产万斤甚至两万斤,这怎么可能?挖一年石头都未必能产出这么多啊!”
李长歌摆了摆手,显得颇为从容不迫,“这话当然需要满足各种条件。农业技术和耕种之术博大精深,非学识丰富且长期躬耕于田间的人无法掌握其精髓。不过,我们寻常推广农桑技术时,会挑选较为简单易行的部分进行普及。”
“即便如此,运用一些基础的农业技术,土豆亩产达到三千多斤,甚至挑战四千斤也并非不可能。”李长歌进一步解释道,同时注意到了在场诸人过于激烈的反应。他猜想或许是因为他们与粮食产量的利益紧密相关。
为避免误解,李长歌坦诚相告:“虽然土豆产量高,但存放时间有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如果你们家中田地众多,我还是建议种植大米为主。若真想囤积救命粮,我倒推荐红薯,它产量更高,动辄五六千斤,而且可以晒成红薯干长期保存,比土豆更合适。但是,请记住……”他欲言又止,心中明白倘若这些人打算利用红薯发国难财,他是绝对不会给予支持的。
然而,当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听到红薯居然能有五六千斤的惊人产量时,手中的果茶再也握不住,纷纷掉落在地上。三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魏征更是近乎歇斯底里地问道:“五……五千斤?!红薯是什么东西,怎么产量竟然比土豆还要高?!”
魏征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将此物献给陛下,足以解决天下百姓的饥荒问题,那么李长歌封侯拜相指日可待,为何要藏私至今?历史上的魏征以低情商著称,但在李世民这样包容力极强的皇帝面前,他的直言敢谏得以被接纳,并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话。
面对魏征激动的质询,李长歌皱眉摇头回应:“先生,首先我要澄清的是,这红薯也是最近我才得到的。其次,粮食产量提高并不意味着就能彻底解决饥荒问题。试想,若神州大地因红薯产量极高而使得突厥、大小月氏、高句丽乃至更远的东罗马、波斯等国的军队得以壮大,而我们的富户大族却因田多地广而无度囤积粮食,即使粮食再多,最终也会导致饥荒横行。到那时,蛮夷势力强大,我朝百姓食不果腹,天下还能安宁吗?所以,如果诸位想要借此发财,恕我不能奉陪。”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