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的农业社会背景下,尽管自然资源丰富,纸张的核心原料——纤维,始终是决定其品质的关键。
李长歌深知这一点,但这次他并不打算从纤维着手改良,毕竟当下的原材料已经相当理想。他的目光投向了漂白技术和工艺流程,决心以这两点为突破口,颠覆传统的宣纸制造。
他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质感,让原本柔软飘逸的宣纸变得更为挺括有力,折叠后棱角分明;同时,通过增加一道严谨精细的漂白工序,使纸张呈现出如同冬日初雪般纯洁无瑕的纯白色调。
这一目标借鉴了现代造纸业的技术优势,即便是最基础的循环纸,其洁白度也要远胜古代名贵的宣纸,在视觉效果上就已先声夺人。而如果采用原木浆作为材料,则更是可以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
幸运的是,李长歌所在的村子附近有一处盐井,因矿盐品质较低且村民生活日益改善,人们逐渐舍弃了这口苦咸的盐井,转而在幽州城购买更优质的食盐。
李长歌慧眼识珠,明白凭借此处资源,他完全有能力提炼出用于造纸漂白所需的烧碱。
于是,自那天起,李长歌的生活节奏发生了转变,原本悠闲的日子被忙碌的造纸实验所占据。
棉儿作为贴身丫鬟,也跟着主人一起开始了“996”般的辛勤劳作,但她并无怨言,反而心生欢喜,因为她知道她正参与着一项可能改变历史的伟大尝试。
经过数日紧锣密鼓的努力,院子里纱布架子上晾晒的纸张逐渐干透成型。
一日清晨,刚刚睡醒的棉儿来到院中,刹那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那纸张竟是如此洁白无瑕!这样的白,纯净到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棉儿虽读过几年书,此刻绞尽脑汁也无法想出世间有任何事物能与之媲美。
目睹此景,棉儿心中豁然开朗,公子曾说过要制作天下最好的纸,现在看来,这个誓言并非夸夸其谈。激动之余,棉儿立刻奔回房间寻找李长歌:“公子!公子!公子!纸张已经晾干了,我们成功了!”
……
傍晚时分,长安城西某坊的一间沿街铺面内……莺儿和棉儿正围着李长歌询问着明天开业的定价问题。
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一款香水的价格引起了她们的疑惑:“公子,这香水定价十两银子,是不是太贵了?”
李长歌坐在后堂的大椅上,笑眯眯地解释道:“香水就是要往贵了卖。”
由于新研制成功的纸张尚未大规模量产,李长歌特地带着棉儿过来亲自打理店面,并为明日的新品上市做准备。在等待火锅香料齐全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许多其他的香料原料,其中一些不适合烹饪,却适合制作香水。平时,李长歌会亲手调制一些香水作为礼物送给两个丫鬟,这次开店便多做了不少并一同上架。
让李长歌颇为满意的是,莺儿用相对较低的价格成功盘下了这间宽敞且人流量丰富的店面。面对莺儿的疑问,李长歌耐心解答:“如果是家具等实用物品,自然不能定这样的高价。但香水不同,它卖的不仅仅是功能,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你们虽然身为丫鬟,但不同于寻常婢女,棉儿甚至还读过书。然而即便如此,你们也需日日劳作,而女子往往会在遭受委屈时通过攀比寻求安慰。长安城中权贵如云,尤其是女子之间攀比成风,在这样的环境下,香水无疑会成为她们竞相追逐的目标。”
李长歌深知,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人们往往会购买奢侈品来提振信心,这一心理现象古今皆然。现在的大唐正处于上升期,这样的商机不容错过。尽管两位丫鬟依然半信半疑,李长歌只是微笑着不置可否,暗自回忆起当初她们收到自己赠送的香水时那喜悦的样子。
考虑到时辰尚早,李长歌决定带着两个丫鬟去长安街头走走,实地考察一下市场物价。
走在繁华的长安街头,李长歌不禁对李世民的素质有了新的认识:一般君主造反成功后,往往会对前朝宫室进行破坏以示否定,但李世民进入长安时秋毫无犯,这让长安得以保持原有的繁荣景象。此刻虽是贞观二年,距离贞观之治的到来还有一段时日,但此时的长安已呈现出极度繁华的气象,商铺林立,几乎堪比乡镇夜市。
在李长歌看来,眼前的繁华仅算“不错”,但在两个丫鬟眼中却是热闹非凡。
很快,兴奋不已的两人开始主动领着李长歌穿梭于长安街头,体验这座古都的独特魅力。
两位丫鬟如同女儿般缠着李长歌购买各种心仪之物,从胭脂、冰糖柿子到玉碗,李长歌均是笑着应允。
夜市熙攘热闹,李长歌自己也挑选了一把四石硬弓,引得路人连连惊叹。
走走停停间,李长歌注意到一家专卖铜器的铺子,心中感慨长安的繁华程度远超幽州。在一众铜器中,他发现了一个做工精致且造型奇特的黄铜灯,仔细观察后,他意识到这盏黄铜灯似乎可以作为酒精灯使用,并且比自家现有的要好得多。想到近日新制出的几乎达到99度纯度的蒸馏酒精,李长歌当下决定买下这个黄铜灯,现场灌入酒精实验一番,果然温度显著提高。
“公子,这酒精灯和家里的有何不同?”莺儿好奇地问。
“回去你们就知道了,它的温度至少能高出三百多度。”李长歌满意地点点头,考虑到夜已深,三人决定租马回店铺。
骑马归途中,时值晚八九点,长安的宵禁尚未解除。
李长歌体验到了驾驭马匹的乐趣,同时也理解了现代人对摩托车的喜爱之情。
就在他们即将返回店铺时,棉儿突然拉住李长歌衣角,指向一间新开的生药铺:“公子,这里有家生药铺呢!”
李长歌与莺儿驻足观看,棉儿提议购买硝石,因为硝石在他们的各项研究中用途广泛,幽州的硝石已被李长歌买空。
进入药铺,很快便购得了硝石。
就在此刻,李长歌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茶香——那是一种不同于当时流行的茶汤,而是更接近于后世绿茶的香气。这让李长歌想起了茶圣陆羽的传说,原来在陆羽出现之前,就已经有了类似绿茶的存在。
李长歌立刻询问店家茶叶的价格:“这种茶叶多少钱一斤?”
店家答道:“公子好眼光,这是小店的镇店之宝,江南运来的干茶,只是价格稍贵,五两银子一斤。”
对于渴望尝鲜的李长歌来说,五两银子虽不算便宜,却也还在承受范围内。
正当他准备付款时,一名身着红衣的女子走进店铺,大声说要包下所有的干茶,并随手放上一锭金子。
李长歌微微皱眉,转头看向这位陌生的红衣女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