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咄咄逼人

换源:

  此人身着绣有仙鹤图案的高级文官服饰,赫然是大理寺卿郑玄年,荥阳郑氏的重要人物。

只见他脸色微红,显然是有些紧张,但内心的坚定并未因此动摇。

郑玄年深知今日的局面乃是几乎全天下所有的世家大族联手造就,即便是威震天下的李二,也难以抵挡这股强大的压力。当出头鸟虽有风险,但如果胜券在握,那么这个角色无疑将成为关键人物,也是他郑玄年登顶荥阳郑氏乃至五姓七望之首的绝佳时机。

更深层次上,郑玄年对李二怀有一份个人的怒火。崔正德被捕入大理寺,不论是从荥阳郑氏的面子还是作为大理寺主官的尊严出发,李二未经通报便直接下令将其处决,这让郑玄年觉得自己及背后的家族颜面尽失。

在他看来,李二这位皇帝行事愈发跋扈,今日无论如何也要站出来教训一番,为自身也为家族找回那份被忽视的尊重与地位。

“陛下!”郑玄年挺胸而出,声音坚定有力,“臣有事要奏。”

他准备好了以今日之事为契机,挑战皇权,争取属于他们的利益与荣耀。

他贸然打断李二的话语,直接提出有事要奏,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朝廷礼制。毕竟,并非任何人都能享有剑履上殿的殊荣。

郑玄年原本预计,李二会因此勃然大怒,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趁机扮演一个敢于直言进谏的忠臣形象,在不明真相的长安百姓眼中树立英雄形象,同时还能将李二塑造成暴君般的存在,进而扰乱他的思绪,逼他就范。

让郑玄年始料未及的是,当他打断之后,李二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面带微笑地看着他,语气轻松而从容。

“哦?玄年你有何要事,快快奏来!”那笑容中透着自信、淡定与气定神闲,甚至带有一丝胜券在握的味道。

这看似平常且亲切的笑容,在郑玄年看来却如晴天霹雳,让他瞬间背脊发凉。

“这李二怎会如此镇定?”郑玄年心中暗自惊愕,“今日可是无数世家联手向他发难啊!他难道不怕我们这些世家合力对付他吗?”

本打算借此机会扮演忠义之士的郑玄年,此刻内心不禁生出了动摇。

他只能自我安慰道:“李二一定是被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的处境有多危险。面对这么多反对的声音还笑得出来,真是可笑至极……”

强作镇定,郑玄年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拖延,直奔主题。

“陛下,前日崔正德不幸死于大理寺牢狱之中,此事乃陛下亲自下令,按理臣不便多言。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陛下无故处决崔正德,恐引发天下百姓非议。臣……斗胆请求陛下为崔正德平反昭雪,以顺应民心所向!”

一番斟酌之下,郑玄年终于说出了此番话。他知道,在五姓七望中,地位更高的官员不必亲身上阵,而地位较低者又缺乏足够的分量,所以这次冲在前面的人非他莫属。

尽管这是个展现自己勇气和智慧的机会,但在说出那些话后,郑玄年心中的不安并未消减,反而愈发强烈起来。

这不安像是一团阴霾笼罩在郑玄年心头,他反复揣摩却始终难以捉摸透彻。

李二虽贵为皇帝,但面对如此众多世家的联合对抗,理论上无论如何也不应如此泰然自若,更不可能笑得如此自信且满不在乎。那么,李二这份笃定从何而来?

郑玄年百思不得其解,但他还是尽力稳住心神,毕竟他已经精心演练过多次,无论李二有何打算,今日这一招,他都必须接招应对。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完全出乎了郑玄年的预料。

听完他的质疑,李二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笑容更深了。

“哦?玄年,你认为朕的处置有失公允?”

郑玄年一时语塞,内心深处的紧张让他短暂地陷入了空白状态。

不过,他很快调整过来,沉声道:“正是如此,陛下。前些时日,崔正德未经公正审议就被草率处决,此举无疑是对百姓生命的轻忽,天下人如何能对陛下的统治抱有信心呢?”

此时,围观的长安百姓见此并非政变,胆子渐大,纷纷聚拢过来。

听闻郑玄年的质询,人群中开始窃窃私语,议论声渐渐响亮起来。

“怎么能不经审讯就杀人呢?”

“陛下为何要杀那崔正德?”

“或许是得罪了皇亲国戚吧……”

“就这样直接在狱中杀掉,这不是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吗?”

这些议论声音虽不大,但由于无人制止,逐渐形成了一股无形的压力。

听到这些议论,郑玄年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心中暗喜:好!就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现在长安百姓已将你看作暴君,假以时日,消息传开,天下人都会知道你李二是个不尊重百姓、滥施刑罚的暴君。到那时,你就只能屈服!

随着百姓的议论愈演愈烈,周围的官员们也按捺不住,纷纷加入谴责的行列。

“臣赞同郑大人之言,附议!”

“斗胆进谏陛下,切不可重蹈桀纣覆辙,刚愎自用!”

“君王应当以天下苍生福祉为念,臣附议!”

“臣附议!”

“微臣亦愿为百姓请命,恳请陛下慎重考虑!”

“老臣同样附议,望陛下三思!”

一众世家官员气势汹汹,咄咄逼人,秦琼等李二的亲信大臣见状,怒火中烧。

他们心中暗骂:这帮家伙也配说为民请命?简直是胡闹!

而另一边,郑玄年满脸得意之色,满口正义言辞,嘴角挂着一抹狡黠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风向已定,只待李二屈服。

然而,郑玄年的自信并未持续太久,因为他发现李二始终保持着微笑,那笑容平静而深邃,似乎对眼前的一切了然于胸。郑玄年心头一紧,疑惑李二是否真的有什么后手,但又觉得此刻舆论形势如此严峻,李二几乎无法翻盘。

就在这关键时刻……

李世民忽然对着身边的内侍轻轻点头,然后用一种淡然且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