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怎会如此

换源:

  与此同时,长安城南一座深宅大院内,庭院深深,花木扶疏,柳暗花明。

一位老者端坐其间,手中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黄豆粥,慢条斯理地品味着。此人正是名震京师的崔白鹤,身边还围坐着数位同样年迈而精神矍铄的老者,各自也在品尝着同样的豆粥。

崔白鹤轻尝一口稀粥,仿佛回味着岁月的沉淀,悠然自得地长舒一口气。

“记得幼时每逢年节,家父总会亲手为我熬制这碗农家豆粥,告诫我要铭记创业艰辛,守护好祖宗留下的基业。”他感慨万分地提及那承载家族记忆的豆粥,在古代曾因晋代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而广为人知。

几位同僚听罢,纷纷点头赞许:“崔兄之言,足见您家族风范高洁,坚守祖训,每一年逢年过节都以这一碗清贫豆粥警示后人,勤俭持家,实乃佳话!”话语刚落,几名姿容秀丽的婢女适时出现。

“老爷,粥已用毕。”婢女恭敬道。

“嗯,撤下去吧。”崔白鹤应了一声,实际上他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口,主要是借此形式庆祝今日朝堂上发生的大事。婢女们随后收走只喝了一小口的燕窝心黄豆粥,崔白鹤拿出一块湖丝手帕轻轻擦拭嘴角,然后将其丢入垃圾桶中,脸色一肃,转而说起正事来。

“诸位,今日之事,早该有所行动了。”

崔白鹤话音甫落,周围的老者们立刻调整姿态,正襟危坐,纷纷附和:“确实如此,是时候给李二一点颜色看看了。”

“治不了突厥,难道还治不了李二?”大家对李二的不满情绪显而易见。

崔白鹤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接着愤慨地道出心中的不平:“自从李二在玄武门篡权夺位,囚禁先皇,我等世家失去了庇护,受尽了他的欺压侮辱。虽他略通兵法,势力庞大,但如今他的暴行已然激起民愤——无辜残害百姓,致使我孙儿崔正德冤死狱中。我崔家世代诗书传家,遵纪守法,竟遭此横祸!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推行科举制度,意图颠覆旧秩序,这不是昏君又是什么?”

此刻,崔白鹤举起那只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夜光杯,里面盛满了崔家从西域高价购来的葡萄美酒。众老者随之响应,齐举杯共饮,笑声朗朗,满室皆春。

所有人都明白,今天之后,李二等于彻底得罪了天下百姓。他滥用私刑、无视朝廷程序的行为,无疑让全天下的世家贵族对他恨之入骨。

在欢笑与愤怒的背后,仍有一丝隐忧浮现在众人脸上。

崔白鹤看穿了他们的心思,狡黠一笑:“诸位心中恐怕还有些疑虑吧?”

“唉……崔兄所言确实触及到了我们的心病。”

“没错,虽然崔兄说得轻松,可此事毕竟事关重大,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或者李二狗急跳墙,动用军队镇压百官,那时该如何应对?”

尽管崔白鹤表现得从容不迫,但这逼宫之举毕竟风险重重,任何一丝意外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使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无法完全放下心头的担忧。

崔白鹤豪爽地大笑一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诸位有所顾虑,实属情理之中,毕竟未虑胜先虑败是智者所为。然而,我等今日举族人之力奔赴战场,并非毫无准备。”他话语间流露出自信与笃定。

“你们可别以为我们空手赴会,要知道,我们携带着最强大的武器——民意!”崔白鹤微微一顿,加重了语气。

此时,荥阳郑氏的族长郑太明接过话茬,悠然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朗声诵读起来:“陛下滥杀无辜,这如何能称为君主之道?自古以来苛政比猛虎更为可怕……”

郑太明一字一句地念完那封信笺上的内容,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这信上的话语,正是郑玄年在朱雀门外振臂高呼的控诉之词。

他接着解释道:“我们选择在长安街头而非皇宫内庭逼宫抗辩李世民,就是要让百姓看到我们是为他们请命、维护正义的君子。当然,这一点并非关键。”

“最关键的是,当这些事实被当众揭露,直面李二和万千百姓,他的民心必将尽失。”

郑太明满脸笑意,却又充满深意地问道,“试问,自古以来,有多少失去世家支持且激起民愤的皇帝能够稳坐龙椅?”

几位老者听罢,不禁纷纷放声大笑,赞叹不已:“这剧本设计得真是妙哉!连我们都听得热血沸腾,更不用说那些底层的老百姓了。今天别说要让李二低头认错,恐怕就连让他退位也不是没有可能啊!”

崔白鹤与郑太明等一众世家权贵正在欢声笑语中推杯换盏,沉浸于今日扳倒李二、取消科举的重大胜利之中。

酒香四溢的小院里,一片欢快气氛正浓烈之时,突然一名小厮疾步闯入,高声喊道:“老爷,大事不好了!”

见此情景,崔白鹤眉头紧皱,脸色沉了下来,颇为不悦地训斥道:“怎么回事?没看到我在宴请宾客吗?你们家老爷崔云呢?他是怎么管教下人的?我看是教训得太少了,快去把他给我叫过来!”

小厮显然被这突如其来的责难吓得面露惶恐,他挣扎着解释道:“可是老爷,小的家中老母病重,为筹集医药费已变卖了几亩薄田,求老爷开恩……”

然而崔白鹤并未听其解释,勃然大怒,下令将其拖出去家法伺候并逐出崔氏门墙。

此时的他只想沉浸在庆祝胜利的喜悦之中,认为任何琐碎小事都抵不过今日的大好喜事。

小厮悲痛欲绝地被拖走,信笺却在此刻滑落地上。

崔白鹤瞥见后,虽不愿扫了朋友们的雅兴,但出于好奇还是捡起了那封信。

打开一看,他的脸色瞬间煞白,仿佛真的如天鹅羽毛般苍白,又像是冥纸一般死寂。

“……帝发现祥瑞,颁诏书宣称……”

“亩产五千斤?!”

崔白鹤心惊肉跳,难以置信。如此离奇之事若是传扬出去,百姓会如何反应?

信中继续描述道,皇帝在宣布这一所谓“祥瑞”之际,决定将这份天赐之物与天下百姓共享。

消息传出后,长安城内百姓震惊至极,纷纷哭嚎匍匐,山呼万岁之声震撼百里,连鸟兽也纷纷躲避。

接着,皇上下达第二道诏书,详细列举了崔正德生平种种奢侈糜烂的生活细节,使得百姓们闻之心酸愤怒。

当皇帝再历数崔正德的罪状,揭露他在长安的所作所为时,百姓无不义愤填膺,齐声高呼:“陛下万岁,陛下英明!”

而皇帝却笑言自己既然被称为昏君,何需这般众多官员侍奉,于是下令所有官员连降三级,空出位置让给科举优秀人才担任。

信还没读完,最后一行字犹如晴天霹雳般击中了崔白鹤:“老爷崔云闻讯,突发急病,现已因心疾过世……”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