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打算试验

换源:

  李二已然想通,无论让李长歌从军还是做官,关键是要先把他带到长安。他甚至急切期盼李长歌能直接入住长安的亲王府。

然而,李长歌对此却不以为然,摇头道:“什么从军打仗,对我来说,在这里生活轻松多了,还能喝到冰镇饮料。再说了,即使大唐采纳了我的军改政策,重铸后的玄甲军,恕我直言,目前来说,仍然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李长歌一席话毕,犹如晴天霹雳,让在场诸人瞬间石化。李二愕然无语,杜如晦、魏征等人瞠目结舌,连素来沉稳的李靖也不禁失手掉落了筷子,发出清脆的一声“啪嗒”。

之前李长歌提出的军改之策已令李靖赞叹不已,其军事思想深得兵家精髓,但如今听闻他竟直言即使实施军改后的玄甲军仍不足为惧,言下之意似乎暗示着他还有更多强大的战略计策和手段可以打造一支无敌大军。这番言论震撼人心,尤其李靖敏锐地察觉到李长歌所指的强大军队,并非依赖将领个人能力,而是整体实力的硬性提升,这让在座众人无不惊骇万分。

待回过神来,只见李长歌看着他们几个发呆的样子,无奈地叹了口气:“哎,你们也真是大惊小怪。老李,你不是刚才还问我最近在忙什么吗?其实我就是在捣鼓手榴。”

接着,李长歌看似随意地提到了一个关键词:“手榴”。在他眼中,这种武器虽只是基础兵器,与现代的战略核武器、隐身战斗机相比并无本质区别,但在李二等人耳中,这三个字却犹如石破天惊。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李长歌身上,满脸兴奋又紧张,异口同声地确认道:“记得记得!公子您曾说……”李靖更是激动得声音微颤:“这手榴威力远超寻常弓箭,莫非公子已经……”

李长歌淡淡一笑,解释道:“本来今天是打算去实验它的,不过你们来了就临时取消了。大家不必过于急躁,早晚都能实现的……”

李二按捺不住内心的急切,立即打断他的话:“公子,何不我们现在就试试这手榴?这……”回想起李长歌先前带来的土豆种植技术革新、造纸工业的勃兴等种种震撼成果,李二此刻已是迫不及待。

当初李长歌说起手榴威力远胜神臂弓时,李二虽然最初持怀疑态度,但他深知李长歌已屡次创造奇迹,因此逐渐接受了这一可能。原本以为这样强大的武器研发必定耗时漫长,李二便未再过多关注。殊不知今日李长歌竟告知已制作完成,且即将进行试验!

这个消息让李二瞬间热血沸腾,同样也让房玄龄、魏征这些文臣满脸震惊。若真有如此利器在手,大唐军队岂不是将无人能敌?这样的诱惑,任谁也无法保持冷静。

面对众人热切期盼的目光,李长歌只好妥协:“好吧好吧,既然手榴迟早要用上,那就现在试一下吧。不过,在此之前,我得先跟你们说个事。”

“公子但说无妨,有任何需求尽管提出来!”众人朗声道,语气中充满诚意与决断,“无论何物,我等必当竭尽全力,乃至恳请陛下批准满足!”

李长歌连连摆手,脸上略带笑意却带着认真,“非也,你们误会了。我所急切的,并非眼前的实验细节。实不相瞒,今日之举并非首次尝试,这项实验的成功率早已是九成有余。”

他顿了顿,神色转为严肃,继续解释道:“至于huo药配方,早经反复试验,确已稳定可靠。今日测试的是手榴的原型模型,只不过,由于壳体材质及工艺尚未达到理想状态,预期的测试结果恐怕难以尽如人意。因此,真正急迫之事在于加快这类武器的大规模生产,而非纠结于单次实验成败。”

李长歌说着,面上微现酒晕,眼神却依旧清澈如泉,显然思绪并未受酒精影响。此刻,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段史实:贞观三年那场突厥境内的大雪灾,无数牛羊马匹因严寒而死,导致突厥实力严重受损,也正是那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大胆决策,倾全国兵力委任李靖挂帅,一举击溃突厥,大唐铁骑所向披靡,威震西域。

然而,他不禁思忖起那个历史转折点之前的事:如果自己的介入改变了某些细微环节,比如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那么原本历史上那场大雪是否还会如期而至?毕竟,自己提出的几项策略已被采纳并付诸实施,其影响力不可小觑,说是沙雕效应也不为过。

再回溯至贞观二年的秋冬之际,那时突厥正处于国力巅峰时期,这一现实让李长歌意识到揭示潜在危机的重要性。他决定提醒在座众人……

李二不禁背后一阵冷汗,他今日才恍然大悟,自家这个儿子,竟然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军事奇才!若不让他带兵上阵,实乃国家之大损失。

而同样心潮澎湃的李靖将军更是深有感触,甚至内心深处涌动着一种强烈的预感:天佑大唐,正如当年天佑西汉一般,赋予了西汉霍去病那般英勇神武,以数百人之力痛击冒顿单于十万大军,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此刻的大唐,似乎也迎来了自己的霍去病时刻。

李靖暗自吸了口气,直截了当地向李长歌询问:“公子,既然见解独到,可否赐教良策?”

李二亦是拍案叫绝,附和道:“金老所言极是,今日无他,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共论兵事!”

李长歌闻言,嘿嘿一笑,意态轻松地说:“这就对了嘛,不必大惊小怪,咱们畅所欲言,谈兵论道本就该天马行空。”

尽管大唐玄甲军在此次军改后,纸面上的实力有了显著提升,不仅更换了新式兵器,更将全军转为了骑兵。但李靖深知,装备更新的背后,意味着战术战法必须随之革新,而这恰恰是他心头的一大顾虑——军队实力增强,倘若自己率军出征却因战术不当导致失败,岂非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此时,李长歌悠哉地嚼了几口不知从何处得来的毛肚,又饮了一口酒,这才开口:“你们问我啊?”

他轻描淡写地提及进攻策略,“各位都是读过兵书的,自然知道‘兵者诡道’的道理。”

“说得好,公子请继续。”李靖催促道,心中却暗忖,这殿下真是嘴皮子功夫了得,还自称献丑,他们这些常年征战的老将岂不是成了陪衬?

事关重大,李靖还是硬着头皮恳求:“今日你我只是一场宴饮交流,何须过于拘泥身份?公子你学问最高,不妨直言不讳。”

李长歌打了个嗝,稍作停顿,继而正色回应:“既然你们真心诚意地问了……那我就直说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