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活在当下

换源:

  贞观十四年正月初十二(公元640年2月12日)天气阴

我越来越佩服李孝恭了。

昨天,李青黛开玩笑般带来李孝恭王妃。

今天又来了两个侧妃。

李青黛告诉我,要是她这个堂叔的女人都来,孙先生的医馆都容不下。

两个侧妃走了之后,我问李孝恭究竟有多少个女人。

他掰着手指头数了几遍,然后,就放弃了。

我说王爷这真艳福不浅啊。

李孝恭看看周围没有人,反问道:“小兄弟,你真觉得我有福吗?我是每天都担心这里不保。”

他指了指脑袋。

我终于明白了他为何耽迷酒色。

李孝恭毕竟安定巴蜀,平定萧铣,擒获辅公祏,使得长江以南皆归大唐,

为唐朝统一天下立下巨大功劳。

功高容易受猜忌,更何况他没参与玄武门之变。

但是,他生病了,李世民还是亲临医馆。

论年龄,李孝恭要长李世民近十岁。

他一进来,李孝恭本来要行君臣之礼。

不过,李世民快步走来,拦住了他,说道:“我的好哥哥,你就不要折煞我这个兄弟了。千万要把身体调养好!”

李孝恭用袖子擦了擦眼睛,说:“皇上日理万机,还记挂着我这个病秧子,我这个做哥哥的,感动,而又不安。”

李世民把他扶到床上坐下,自己也坐在他身边,聊一些好汉就提当年勇的事情。

说到兴高采烈之处,二人还击掌相庆。

随行太监催了三四次,李世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医馆,还批评太监打扰了他和河间王的兴致。

太监当然要当背锅的。

送完李世民,李孝恭长舒一口气。

然后,说道:“我这个尘世闲人,还得到皇帝如此抬爱,感动啊!”

我回应道:“您毕竟有大功于朝廷,又是宗室,皇上肯定念念不忘。”

李孝恭看了我一眼:“希望如此吧。不过,我咋感觉,我阳寿已到啊!”

我心里一惊。

他这个预料还真准啊。按史书资料,他的确是这年暴毙。

原因竟然是喝酒过量。

我说道:“王爷您可不能开着玩笑,您这身强力壮,不长命百岁,也能活个八九十。”

李孝恭一听,哈哈大笑,说道:“小兄弟你可真会说话。不过,我可从来不期待活这么久。”

我问道:“为什么啊?”

李孝恭说道:“越来越觉得没有意义。醉生梦死,成了活死人,还不如在战场上痛痛快快战死。”

我说道:“看您说的。打仗换得和平,不就是为了好好活吗?”

李孝恭看了看我,又说道:“谁都想好好活,但是,能不能好好活,有些人是做不了自己的主的。只能得过且过吧。”

政治逼仄的环境里,李孝恭如此消极。

我劝慰道:“王爷,我们家乡有个说法,叫活在当下。不知王爷愿听否?”

李孝恭点点头,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小兄弟不妨道来。”

我说道:“谢谢王爷愿意听一言。所谓活在当下,有三层含义,一是不念过去,过去无法改变;二是不惧未来,未来不可知;三是活在当下,当下最珍贵。王爷恕我冒昧,您说当年的太上皇和长安城的平民百姓,哪个幸福感更强一些?”

李孝恭若有所思,然后,回答道:“这个还真没法说。当年太上皇深居皇宫,每天锦衣玉食,生活上要比百姓奢华的多,但是,行动不自由啊,再怎么样,也不会感到满足。老百姓虽然可能衣食不足,但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也未必不幸福。”

我又说道:“王爷,您看,其实不管太上皇,还是老百姓,不管生活状态如何,都选择了好好活着。因为,都抱有希望。太上皇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出去。老百姓想着说不定哪天也能华衣美食。”

李孝恭一抱拳,说道:“我明白小兄弟的意思了,感谢小兄弟开导。”

我还礼道:“王爷,您客气了。像您这样的人,能给您分忧解愁也是我的荣幸。”

李孝恭说道:“以后,倘若有需要我这个老大哥帮忙的,也希望兄弟告知一下。不过,老弟,我提醒一句,在外面,万万不可再议论先太上皇了。”

这个道理,我也是懂得,就说了句感谢王爷提点。

李孝恭摆了摆手。

有了这点沟通,李孝恭和我关系拉进不少。

原来,吃午饭,都是自己独自一桌。

今天上午,他却是命人把桌子搬到我的床边,并且,要求其他人,他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李半夏知道了以后,有点不高兴。

再来时,紧绷着脸,说她的鸡汤白熬了。

我看她那个神态,就对她说,不管怎样,只要是她熬的,我都要喝掉。

她一听,就阴转晴了,眸子和脸庞都是光彩。

不过,我还得说,她厨艺还是没进步。

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脸上带着笑容,一口一口喝掉她递过来的小汤匙里的液体。

没办法,活在当下。

有些苦是幸福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