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泽被无情地押入大牢之后,整个太子府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愁云惨淡,人心惶惶。而林悦更是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可她深知此刻若自己乱了分寸,那便真的再无可能救出太子了,唯有保持冷静,才能在这绝境之中寻得一丝生机,想出办法来证明太子的清白。
怀着满心的担忧与焦急,林悦赶忙前往大牢探望太子。踏入那阴暗潮湿的大牢,一股腐臭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让人不禁皱起眉头,心生压抑之感。昏黄的烛火在角落里摇曳着,映照出四周斑驳破旧的墙壁,时不时还能听到犯人们痛苦的呻吟声或是低声的咒骂,整个环境显得阴森而又可怖。
林悦在狱卒的带领下,穿过一道道狭窄的过道,终于来到了关押太子的牢房前。只见太子一脸憔悴,往日那身华丽庄重的服饰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破旧且沾染了不少污渍的囚衣,可即便身处这般困境,他依旧强装镇定,眼神中透着不屈与坚毅,只是那眼底深处隐藏着的一丝落寞与无奈,还是被林悦敏锐地捕捉到了。
林悦见状,心疼不已,眼眶瞬间泛红,她紧握着牢房的栏杆,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地说道:“殿下,您受苦了,您放心,微臣定会想尽办法还您清白,定不会让那等小人的阴谋得逞。”
太子微微苦笑,拍了拍林悦的手,安慰道:“林兄,莫要太过伤心,本宫相信自己的清白终会得以证明,只是如今这局面,实在是有些棘手啊。”
随后,太子面色凝重地向林悦讲述了那些书信的情况,他说道:“那些书信虽然被篡改了,但原本都是一些正常的商议政务的内容,皆是为了我大夏朝的江山社稷着想,绝无半点结党营私、谋取皇位之意啊。只是如今,想要证明清白,关键便在于那些书信的原件,只要能找到原件,与这伪造的一对比,便能真相大白,可现在原件不知去向,恐怕是被三皇子销毁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林悦听后,沉思片刻,眉头紧锁,脑海中飞速地思索着对策。突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眼中闪过一抹光亮,说道:“殿下,微臣记得您每次与大臣们商议重要事务后,都会让府中的一位老管家做备份记录,以防万一。或许咱们可以从这备份记录入手啊。”
太子一听,顿时也燃起了一丝希望,赶忙说道:“对啊,本宫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林兄,你快回府找找老管家,看看能否找到那些备份记录。”
林悦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转身离开大牢,匆匆赶回太子府。一进府门,她便径直朝着老管家的住处奔去。老管家见林悦神色匆忙,心中也涌起一丝不好的预感,赶忙问道:“林公子,这是怎么了?发生何事如此慌张?”
林悦顾不上多做解释,急切地说道:“管家大人,太子殿下如今蒙冤入狱,情况危急,殿下说每次商议重要事务后,都会让您做备份记录,如今能否证明殿下清白,就全靠那些备份记录了,您快找找看啊。”
老管家听闻后,脸色大变,他深知此事的严重性,当下也不敢怠慢,赶忙转身进入屋内,开始翻箱倒柜地寻找起来。只见他在那堆满了书卷、账本的柜子里仔细翻找着,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可千万不能丢了啊,这可关乎殿下的生死荣辱啊。”
经过一番焦急又仔细的搜寻,终于,老管家从柜子的最底层翻出了一个陈旧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正是那些书信的备份记录。虽说只是简单的记录,不像原件那般详尽,但大致的内容还是清晰可见,一眼便能看出与三皇子篡改后的内容完全不同,那些话语皆是出于公心,是在为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福祉出谋划策。
林悦见状,心中大喜,赶忙接过备份记录,小心翼翼地收好。但她也知道,仅凭这些还不足以完全说服皇帝,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佐证才行。
于是,她又马不停蹄地去寻找几位当时参与商议的大臣。她先是找到了吏部尚书王大人,将太子蒙冤以及三皇子篡改书信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恳请王大人出具证词,证明书信的原意并非如三皇子所言。王大人本就对太子颇为敬重,听闻此事后,义愤填膺,当即表示愿意全力相助,按照记忆将当时商议的具体情况写了下来,签字画押,作为证词交给了林悦。
接着,林悦又依次拜访了其他几位大臣,众人听闻太子遭此陷害,也都纷纷愿意站出来,为太子证明清白,出具了各自的证词。
与此同时,林悦也没有忘记暗中调查那个背叛太子的贴身侍卫。她凭借着自己平日里积累的人脉以及过人的洞察力,经过一番细致的打探,终于发现了不少蛛丝马迹。原来,这个侍卫早在数月前就与三皇子有过多次接触,只是当时行事极为隐蔽,没被人发觉罢了。而最近,他家中突然暴富,购置了不少房产地产,还添置了许多昂贵的物件,这明显是收受了贿赂的迹象。
林悦将这些证据一一整理好,本想立刻进宫面圣,可一想到皇帝当时那盛怒的模样,她又担心皇帝正在气头上,不会轻易相信这些证据,说不定还会觉得她是在胡搅蛮缠,妄图为太子开脱罪责。思来想去,她决定先去找几位德高望重、向来公正的老臣,请他们帮忙一起向皇帝陈情,这样或许更有说服力。
她先是来到了礼部尚书张大人的府邸。张大人在朝中颇有威望,一生刚正不阿,且曾多次支持太子,对太子的为人和能力都十分认可。林悦见到张大人后,未等行礼,便急切地将太子蒙冤入狱以及自己收集到的证据等情况详细地说了出来,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张大人听闻此事后,顿时拍案而起,义愤填膺地说道:“岂有此理!那三皇子竟敢如此胆大妄为,使出这等卑鄙的手段来陷害太子,老夫绝不能坐视不理。林公子,你放心,老夫愿与你一同进宫,向陛下陈情,定要还太子一个清白。”
得到张大人的支持,林悦心中稍感宽慰,接着,她又赶忙前往兵部侍郎李大人的府上。李大人同样是一位正直的官员,他听了林悦的讲述后,仔细查看了那些证据,也觉得此事蹊跷,疑点重重,当下便决定助一臂之力,说道:“此事关乎太子殿下的清白,更关乎我大夏朝的储君之位,绝不能含糊,我愿与你们一同进宫面圣,向陛下说明情况。”
几人商议好后,便一同进宫求见皇帝。来到御书房外,只见那朱红的大门紧闭着,门口的太监告知他们,皇帝正在处理政务,让他们稍等片刻。于是,林悦等人便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着,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仿佛无比漫长,他们的心中既怀揣着希望,又满是忐忑,不知道皇帝见到这些证据后会作何反应。
终于,在等了许久之后,他们得到了皇帝的召见。进入御书房,众人赶忙行礼,林悦恭敬地走上前,将整理好的证据一一呈上,然后深吸一口气,开始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先是说明了太子平日里与大臣们商议政务的常规流程,以及为何会有那些书信往来,接着指出三皇子是如何买通侍卫、盗取书信,又通过篡改内容,断章取义,意图陷害太子的整个阴谋。
张大人和李大人也在一旁适时地帮腔,张大人向皇帝说道:“陛下,太子殿下的为人您是最为清楚的,这些年来,殿下为我大夏朝尽心尽力,主持赈灾、治理水患、发展屯田,桩桩件件皆是为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啊。老臣断不敢相信殿下会做出那等大逆不道之事,此次必定是遭人陷害,还望陛下明察秋毫,莫要冤枉了太子啊。”
李大人也附和道:“陛下,微臣仔细查看了林公子收集的这些证据,那侍卫与三皇子之间的往来,以及家中突然暴富的情况,还有大臣们的证词,都足以证明此事另有隐情,那三皇子呈上来的证据怕是伪造的啊,恳请陛下三思。”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脸色稍缓,眉头微微皱起,看着眼前的这些证据,心中陷入了沉思。他确实对太子一直以来的表现颇为认可,可如今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那些伪造的证据乍一看也颇为逼真,一时之间,他实在是难以决断,毕竟储君之位关乎重大,若是轻易下结论,万一冤枉了太子,或者放过了心怀不轨之人,都会对江山社稷造成极大的影响。
沉思良久,皇帝最终开口道:“此事朕也难以即刻判定,便下令让大理寺卿再次仔细核查此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若真有人敢在这等大事上弄虚作假,妄图扰乱朝纲,朕定不轻饶!”
林悦等人听闻皇帝此言,虽暂时松了口气,可心中也明白,事情还远未彻底解决,毕竟大理寺卿的核查结果还未可知,若是稍有差池,那太子依旧难以摆脱这场牢狱之灾。
而另一边,三皇子得知林悦等人进宫面圣,还拿出了一些证据,心中顿时有些慌乱。他没想到林悦竟然能如此迅速地找到一些对太子有利的证据,这可打乱了他原本的计划。不过,他很快便镇定下来,赶忙又想办法去应对,准备再找些“证据”来坐实太子的罪名。
他召集了自己府中的谋士们,商议道:“如今那林悦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些证据,父皇已经下令让大理寺卿核查此事了,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得赶紧再想些办法,让太子再也翻不了身才行啊。”
谋士们纷纷点头,其中一个献计道:“殿下,咱们不妨再从那些大臣身上入手,威逼利诱一些与太子关系不那么紧密的大臣,让他们改口,说之前的证词是受了林悦的胁迫才出具的,这样一来,他们的证词便不足为信了。”
又有谋士说道:“还可以在民间散播一些对太子不利的谣言,就说太子在狱中还妄图勾结外面的势力,准备谋反呢,让百姓们也对太子产生不满,给大理寺卿施压,让他不敢轻易偏向太子一方。”
三皇子听着这些计策,眼中闪过一抹阴狠之色,点头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此次定要让太子永无翻身之日。”
就这样,双方的较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局势依旧紧张万分,仿佛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而最终的胜负,却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让人揪心不已。
此刻,重重悬念如同浓重的阴霾笼罩在众人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大理寺卿核查后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他能否秉持公正,不受各方势力的干扰,依据事实真相做出准确的判断呢?毕竟三皇子一方肯定会想尽办法从中作梗,施加压力,而林悦等人也在期盼着大理寺卿能还太子一个公道,这其中的变数实在是难以预料。
三皇子又会使出什么新招来继续诬陷太子呢?他那阴险狡诈的心思,总能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手段,这次的计策若是实施,又会给太子带来怎样的麻烦呢?会不会让原本就复杂的局势变得更加混乱不堪,让太子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呢?
太子能否顺利摆脱这场牢狱之灾,重获自由呢?他如今被困在大牢之中,犹如困兽一般,虽有林悦等人在外奔走努力,可面对三皇子的步步紧逼,以及这错综复杂的局势,能否最终逃过此劫,重新站在朝堂之上,继续为大夏朝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依旧是个未知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