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危机化解 ——《真相终大白,峰回路又转》

换源:

  大理寺卿在接到皇帝那道不容置疑且严肃万分的命令后,深知此事干系重大,关乎着太子的清白以及朝堂的安稳,丝毫不敢有半点懈怠之意。当下,便雷厉风行地组织起人手,对整个事件展开了全面且细致入微的调查,一场关乎真相与正义的追寻就此拉开了帷幕。

首先,他们将审讯的重点放在了那个背叛太子的贴身侍卫身上。那侍卫被带到大理寺的审讯堂时,脸上虽强装镇定,可那微微颤抖的双手和闪烁不定的眼神,却早已将他内心的慌乱暴露无遗。堂内气氛森严,四周站满了神情严肃的衙役,大理寺卿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侍卫,那眼神仿佛能看穿他的一切伪装,让人不寒而栗。

大理寺卿先是威严地开口问道:“你身为太子的贴身侍卫,本应忠心耿耿,护卫太子周全,如今却做出这等背叛之事,还不将你所知的一切如实招来,莫要等本官用刑,那时候可就没你好受的了。”

侍卫心中一惊,可还是心存侥幸,妄图狡辩,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带着哭腔说道:“大人,冤枉啊!小人也是迫不得已啊,这都是太子殿下指使小人做的呀,小人只是个听令行事的,实在不敢违抗太子的命令啊。”

大理寺卿冷哼一声,心中对他这番颠倒黑白的言论极为不屑,当下便大声呵斥道:“哼,休要再胡言乱语,妄图污蔑太子殿下!本官这里可有着实打实的证据,证明你与三皇子暗中往来,还收受了巨额贿赂,你以为能如此轻易地蒙混过关吗?”

说罢,大理寺卿一挥手,旁边的衙役便将林悦此前调查到的那些证据一一呈了上来,摆在侍卫的面前。那侍卫看着眼前的证据,顿时脸色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滚落下来,双腿也不由自主地发软,整个人几乎瘫倒在地。

在这铁证如山的情况下,侍卫知道再也无法抵赖了,只得老老实实交代了三皇子如何收买他、让他偷取书信并篡改内容的全部过程。他哆哆嗦嗦地说道:“大人,小人知错了,小人实在是被猪油蒙了心啊。那三皇子找到小人,许给小人大量的金银财宝,还有高官厚禄,小人一时鬼迷心窍,就答应了他。他让小人趁着夜色潜入太子殿下的书房,偷出那些书信,然后交到他的手上。后来,小人听说他找了一帮谋士,将书信里的内容进行了篡改,就是想陷害太子殿下啊,大人,小人真的是罪该万死啊。”

大理寺卿听着他的供述,眉头紧皱,心中对三皇子的卑鄙行径更是愤恨不已,当下便命人将侍卫的口供详细记录下来,作为重要的证据之一。

接着,大理寺卿深知要想彻底查清此事,还需从源头入手,找到更多直接与三皇子相关的证据才行。于是,他果断下令,派人去三皇子府中搜查,看看是否还能找到与此次陷害事件相关的其他证据。

消息传到三皇子府中时,三皇子顿时大惊失色,他没想到大理寺卿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这么快就要查到自己头上来了。他心中虽一万个不情愿,可这毕竟是皇帝下的旨意,他若是公然违抗,那便是罪加一等,到时候可就真的无法收场了。无奈之下,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大理寺卿的人在府中翻箱倒柜,四处搜寻,那感觉就如同自己的领地被人强行侵入,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别提多憋屈了。

大理寺卿派去的都是些经验丰富、办事极为严谨的衙役,他们不放过府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仔细地查找着可能与案件有关的蛛丝马迹。终于,在三皇子府中的一间密室里,他们找到了一些还未销毁干净的书信草稿,那些草稿上的字迹歪歪扭扭,显然是匆忙之间写下的,可上面的内容以及篡改的痕迹,与之前呈给皇帝的伪造证据完全相符,甚至还能看到一些谋士批注修改的痕迹,这下三皇子陷害太子的阴谋算是彻底暴露无遗了。

大理寺卿拿到这些关键证据后,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将调查结果如实上报给了皇帝。皇帝听闻真相后,龙颜大怒,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站起身来,大声斥责道:“逆子!朕本以为你虽有些争强好胜之心,却也不至于做出这等卑鄙无耻、陷害手足的行径,你这般做法,可还有半点皇家的体统,还有没有将朕放在眼里!”

三皇子吓得赶忙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求饶:“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一时糊涂,被那争储之心冲昏了头脑,才做出这等错事啊,还望父皇恕罪,儿臣再也不敢了。”

皇帝看着他那副狼狈的模样,心中又是气愤又是失望,念在他终究是自己的儿子,皇家的颜面还是要顾及,最终没有过重责罚他,只是削去了他部分的俸禄和权力,责令他闭门思过三个月,让他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而另一边,太子李承泽终于被无罪释放了。当那沉重的牢门缓缓打开,阳光洒进阴暗潮湿的牢房时,太子眯起了眼睛,一时间竟有些不适应这光亮。他缓缓走出牢房,身上的囚衣早已破旧不堪,可他的脊背却依旧挺得笔直,眼神中透着历经磨难后的坚毅与从容。

前来迎接他的林悦以及朝中诸多支持他的大臣们早已等候在大牢外,见到太子出来,众人纷纷上前,脸上满是欣喜与关切之色。林悦眼眶泛红,激动地说道:“殿下,您终于出来了,可把微臣们担心坏了啊。”

太子看着眼前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心中感慨万千,他一一回握住众人的手,声音略微沙哑却饱含深情地说道:“多谢诸位爱卿的不离不弃,若不是有你们在,本宫此次怕是难以脱身了,这份恩情,本宫定铭记于心。”

说罢,太子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大牢,朝着太子府走去。一路上,太子看着这熟悉又略显陌生的京城街道,心中思绪万千。经过这场生死危机,他更加明白身边人的重要性,也对林悦越发倚重,深知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像林悦这般聪慧忠诚、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人实在是难得。同时,他也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稳固自己的地位,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要好好为大夏的江山社稷谋福祉,让百姓能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

然而,这场风波虽然看似平息了,可朝堂上的局势依旧暗流涌动,犹如平静的海面下隐藏着无数汹涌的暗流,随时都可能再次掀起惊涛骇浪。其他皇子并未就此放弃夺嫡之心,他们在暗处默默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对皇位的觊觎丝毫未减,依旧在暗中谋划,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再次出手。

五皇子看着太子此番逃过一劫,心中暗自思忖:“哼,太子这次倒是好运,不过这夺嫡之路还长着呢,我可不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他一步步坐稳那个位子,得想个更巧妙的办法才行。”于是,他开始拉拢一些对太子不满或者在朝堂上郁郁不得志的官员,许以重利,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眼线,随时汇报太子的一举一动,同时也在寻找太子的把柄,想着从其他方面入手,给太子制造麻烦。

六皇子则另辟蹊径,他深知在朝中大臣这边难以与太子一争高下,便将目光投向了民间。他暗中资助一些文人墨客,让他们撰写一些文章,隐晦地夸赞自己的才能和品德,试图在民间营造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的舆论氛围,好让百姓们对他心生好感,为日后争夺皇位积攒民意基础。

而林悦也深知,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回府之后,她便与太子商议起了应对之策。

林悦忧心忡忡地说道:“殿下,此次虽化解了危机,可其他皇子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提前做好防备才行啊。依微臣之见,咱们不妨加强对府中的安保,谨防再有奸细混入,同时,也得多与朝中大臣们走动,巩固咱们的势力,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不敢轻易动手。”

太子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林兄所言极是,不过,咱们也不能只是被动防守,还得主动出击,看看能不能探查到其他皇子的谋划,也好早做准备。”

就在他们商议之时,朝堂上却突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数。有传言说,边疆地区出现了一些异动,似乎有外敌在暗中集结兵力,蠢蠢欲动。这消息一传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猜测这会不会是其他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故意勾结外敌,想要制造混乱,好从中谋取利益呢。

而太子和林悦听闻这消息后,心中更是一紧,他们深知,若是边疆真的发生战事,那朝堂局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混乱,到时候各方势力都会趁机搅局,他们原本的计划很可能会被全盘打乱,又要陷入一场新的危机之中了。

此刻,重重悬念如同浓重的阴霾笼罩在众人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其他皇子接下来会谋划怎样的夺嫡手段呢?是继续在暗中耍些阴谋诡计,还是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太子呢?他们的手段会不会更加隐蔽、更加阴险毒辣,让人防不胜防呢?

林悦和太子又要如何提前防备,应对新的危机呢?面对其他皇子的步步紧逼以及这朝堂上不断出现的新变数,他们能否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稳固自己的地位呢?又该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还能继续为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福祉尽心尽力呢?

在这复杂多变的朝堂局势下,是否会有新的变数突然出现,打乱他们的计划呢?比如这边疆的异动,究竟是外敌的自主行为,还是真的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呢?若是真的发生战事,那粮草供应、兵力调配等诸多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朝堂上的各方势力又会如何在这场危机中各显身手,谋取私利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