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反制猜疑 ——《机智反猜疑,迷雾重重布》

换源:

  二皇子在怀疑太子和林悦可能是离间他与四皇子关系的幕后主使后,便毫不犹豫地派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几个手下,这些手下皆是他平日里精心培养的心腹,各个身怀绝技,擅长追踪线索、查探隐秘之事,此番受命,自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从最初得知消息的亲信入手,试图沿着消息传播的每一个环节,抽丝剥茧,追查到底,誓要找出背后的真相。

而林悦和太子这边,也并非毫无准备,他们深知二皇子心思多疑,行事狠辣,一旦起了疑心,必然会想尽办法追查个水落石出,所以提前做了一番巧妙且细致的布置,犹如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布下了层层迷雾,让人难以窥探到真相的全貌。

他们先是精心安排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人物,此人名叫王二,本就是京城中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混混,平日里靠着给人跑腿传信,赚些微薄的钱财勉强糊口。他整日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与各种三教九流的人物打交道,虽身份低微,却也正因如此,不易引人注意,恰好符合太子府的计划所需。

太子府的人悄悄找上他,许以重金,将他收买了过来,而后让他按照林悦的指示行事。林悦深知,要想成功误导二皇子的调查,这个小人物的戏份至关重要,于是特意为他设计了一整套说辞,让他反复牢记,务必做到滴水不漏。

当二皇子的手下顺着线索,一路追查,最终找到王二时,只见他正在京城的一个偏僻角落里,与几个同样无所事事的混混围坐在一起,正吹嘘着自己最近的一些小见闻,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二皇子的手下不动声色地走上前去,将王二一把拽起,冷冷地说道:“跟我们走一趟吧,有事要问你。”

王二顿时吓得脸色煞白,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却还强装镇定地问道:“几位爷,这是怎么了?小的可没犯什么事啊,你们是不是认错人了?”

那几个手下也不答话,押着他便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宅院,将他推进屋内,随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门。屋内光线昏暗,透着一股阴森的气息,王二心中愈发害怕,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

二皇子的手下围坐在他周围,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他,其中一人开口呵斥道:“王二,你最好老实交代,最近你都干了些什么,关于四皇子的事,你是从哪儿听来的,又是谁指使你把消息传出去的?”

王二装作惊慌失措的样子,瞪大了眼睛,结结巴巴地说道:“几位爷,小……小的冤枉啊,小的就是偶然间听到了四皇子走私之事,当时想着这可是个大秘密,要是能把这个消息卖给二皇子身边的人,说不定能换些钱财,小的一时贪心,就……就这么做了呀,真的与其他人并无关联啊,小的发誓!”

二皇子的手下自然不会轻易相信他这一番说辞,为首的那人冷笑一声,说道:“哼,你觉得我们会信你这鬼话吗?你一个小小的混混,哪有那么容易就偶然听到这么机密的事,定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你,你若不实说,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说罢,几人便对王二动起了刑,皮鞭一下下地抽打在他身上,疼得他惨叫连连,可王二心中牢记着之前背好的台词,哪怕被打得遍体鳞伤,也一口咬定就是自己贪心所致,死咬着不肯改口,嘴里不停地喊着冤枉,那模样看起来倒真像是一个被冤枉的人,为了保命而苦苦挣扎。

与此同时,林悦还施展了另一招,让人在京城中散布一些其他的小道消息,故意混淆视听,营造出一种众说纷纭、真假难辨的局面。

在京城的茶楼酒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四皇子走私之事被曝光的缘由。有人神秘兮兮地说道:“你们听说了吗?我听说是四皇子的某个对头商人为了打压他,故意将他走私的消息放出去的,想借朝廷之手整治四皇子呢,毕竟四皇子这么做,可是断了不少商人的财路啊。”

旁边的人听了,纷纷点头,附和道:“嗯,倒也有这个可能,商场如战场,那些商人为了利益,什么事做不出来呀。”

而在另一些地方,又有传言称:“我可听说了,是二皇子府中的某个下人对四皇子不满,偷偷将此事透露出去的,想让他们产生矛盾呢。你们想啊,二皇子和四皇子虽说现在是盟友,可底下的人难免会有嫌隙,说不定就是哪个下人看不惯四皇子的做派,想给他使绊子呢。”

就这样,一时间,各种各样的说法在京城中流传开来,犹如漫天飞舞的雪花,让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哪片是真,哪片是假。

二皇子的手下在调查过程中,也被这些纷杂的传言弄得晕头转向,他们每查到一个线索,似乎都能与某一种传言对应上,可又无法确定其真实性,越追查下去,越觉得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之中,找不到出口,难以分辨到底哪条线索才是真正指向幕后主使的。

二皇子在府中焦急地等待着手下的消息,可每次传来的都是些模棱两可、真假难辨的情况,他心中虽然还是怀疑太子在背后搞鬼,毕竟太子是最有动机这么做的人,可没有确凿的证据,他也不禁有些犹豫起来,不敢轻易就下结论,更不敢贸然采取行动,怕万一弄错了,不仅冤枉了好人,还可能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而四皇子那边,在和二皇子大吵一架后,最初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件事,越想越觉得此事透着蹊跷。自己走私的事一直做得极为隐秘,参与其中的都是自己最为信任的人,且各个环节都把控得很严密,怎么就突然被二皇子知道了呢?这其中必定有人在故意挑拨他们的关系啊。

四皇子当下不敢耽搁,也赶忙派人去调查消息的来源,他可不想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被人算计了,还损失了与二皇子的联盟,那对他来说,在这夺嫡之争中可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他也在考虑要不要修复和二皇子的关系,虽说两人刚刚吵得不可开交,彼此心中都憋着一股气,可冷静下来想想,毕竟两人联合起来对付太子,对自己还是有诸多好处的。若是因为这件事彻底决裂,那无疑是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让太子坐收渔翁之利,这可不是他愿意看到的结果。

就在各方都在猜疑、调查之时,朝堂上礼部关于科举改革方案的商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礼部的官员们齐聚一堂,桌上堆满了各类卷宗和文书,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气氛时而热烈,时而陷入沉思,每个人都深知此次改革关乎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太子和林悦这边也在密切关注着那边的进展,他们深知科举改革方案能否顺利通过,不仅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选拔,更是在这夺嫡之争中的重要一环,绝不能让二皇子和四皇子等人从中作梗,坏了大事。

然而,他们心中也不免担忧,二皇子和四皇子会不会因为此事暂时放下矛盾,再次联合起来在科举改革一事上给太子使绊子呢?毕竟,在利益面前,之前的恩怨或许都能被暂且搁置一旁,若是他们真的再次联手,那必定会给改革方案的商讨带来诸多阻碍,想要顺利通过可就难上加难了。

此刻,重重悬念如同浓重的阴霾笼罩在众人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二皇子和四皇子最终会相信那些混淆视听的传言吗?他们本就是多疑之人,对于这些纷杂的说法,或许会半信半疑,可若继续追查下去,又找不到更有力的证据来推翻,会不会就渐渐被这些传言所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判断呢?又或者,他们凭借着多年在朝堂争斗中练就的敏锐洞察力,看穿这是有人故意布下的迷障,继续执着地寻找真相呢?

他们能否查出真正的幕后主使呢?虽说林悦和太子这边已经做了诸多布置,可二皇子和四皇子的势力也不容小觑,他们手下的能人众多,万一有人突破了这层层迷雾,发现了其中的破绽,那可就危险了。而太子和林悦又要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这种情况呢?是继续制造更多的假象来迷惑对方,还是准备好其他的后手,以防万一呢?

在礼部商讨科举改革方案的过程中,他们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来干扰太子一方呢?是暗中买通礼部的官员,让他们在商讨时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反对意见,还是在朝堂上利用其他势力,对改革方案进行无端指责,又或者使出一些更加隐蔽、更加出人意料的手段呢?太子和林悦又该如何提前察觉并防范他们的这些干扰,确保改革方案能够顺利通过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