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宫廷与朝堂的风云变幻之中,谣言如同肆虐的狂风,正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席卷着每一个角落,将原本就波谲云诡的局势搅得越发混乱不堪。太子李承泽深知,若想彻底平息这如洪水猛兽般的谣言,斩断其滋生的根源才是关键所在,否则,无论他们如何在表面上辟谣、解释,都不过是扬汤止沸,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于是,在太子府那庄重肃穆的议事厅内,太子神情严肃,目光中透着决然,召集了府中最得力的一批侍卫和探子。这些人皆是经过重重筛选、考验的精英,个个身怀绝技,心思缜密,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应变能力,他们平日里就负责为太子暗中打探各种消息,处理一些棘手的隐秘之事。
此刻,众人齐聚一堂,厅内的气氛凝重而压抑,太子站在众人面前,缓缓开口说道:“诸位,如今这宫中和朝堂上关于我与林悦的谣言愈演愈烈,已然对本太子的声誉以及朝堂局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太子深知,若不找到这谣言的源头,将幕后主使揪出来,咱们就只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之境。所以,今日召集你们来,便是希望你们能暗中去追查那些谣言的传播脉络,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众人齐声应道:“是,殿下,属下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所托!”那声音在厅内回荡,充满了坚定与决心。
说罢,这些侍卫和探子便领命而去,迅速展开了行动。他们先是将目光投向了后宫,毕竟后宫乃是这谣言最初开始传播的地方之一,那些宫女、太监们平日里的闲聊,就如同星星之火,最终燎起了这漫天的谣言之火。
他们从后宫最先听到传言的宫女、太监入手,逐个排查询问。这些平日里在宫廷底层讨生活的人,哪里见过这般阵仗,一开始,大多都吓得战战兢兢,可又不敢轻易吐露实情,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己牵扯进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之中,稍有不慎,便可能丢了性命。
有个小太监,看着眼前那些神情冷峻、目光如电的侍卫,心里害怕极了,可嘴上却依旧嘴硬,支支吾吾地说道:“大……大人,我真的就是听别人随口一说,我也不知道是从哪听来的呀,您可别为难我了。”
侍卫们见他这般不配合,心中自是恼怒,可也明白不能硬来,否则若是把人逼急了,万一咬舌自尽或者胡乱攀扯,反倒会坏了大事。于是,他们便采取了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一边严肃地警告小太监,若是不老实交代,一旦被查出来他有所隐瞒,那便是欺君之罪,到时候可没人能保得住他;一边又悄悄许诺,只要他说出真相,太子殿下宽宏大量,定然不会为难他,说不定还会赏赐些财物,让他往后的日子好过些。
那小太监起初还强撑着,可耐不住侍卫们这般软硬兼施的手段,心里防线渐渐崩溃。最终,他哆哆嗦嗦地交代说:“是……是听御花园里打扫的另一个太监说起的,至于那个太监又是从哪听来的,我就不清楚了呀,大人,我真的就知道这么多了,您可饶了我吧。”
侍卫们得到了这条线索,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赶忙顺着这条线索继续追查下去。很快,他们就找到了那个打扫御花园的太监。那太监见有人来问自己,心里“咯噔”一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神中满是慌乱,可还是强装镇定,试图狡辩:“我……我没说过什么呀,你们可别冤枉好人啊。”
侍卫们可不吃他这一套,直接将之前那小太监的话甩了出来,那太监一听,知道瞒不住了,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在侍卫们的再三逼问下,他终于吐露了实情。原来,这个太监似乎和二皇子府中的一个管家有过接触,而且在谣言开始传开前,那管家曾偷偷塞给他一些银子,让他留意太子和林悦在御花园的动静,若有什么“情况”就赶紧散播出去。
“那管家当时还说,只要把这事儿传得越多人知道越好,到时候好处少不了我的,我……我一时贪心,就听了他的话,大人,我真的知道错了呀。”那太监痛哭流涕地说道,后悔不已。
侍卫们将这一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后,又马不停蹄地去追查那二皇子府中的管家。
而在朝堂这边,情况也类似。探子们凭借着平日里在各个角落布下的眼线,以及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最先在大臣之间议论的几个人,都和四皇子的一位幕僚有往来。那幕僚平日里看着斯斯文文,可肚子里却满是坏水,他经常请那些大臣去酒楼喝酒,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席间就有意无意地提起太子和林悦的事,故意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语引导他们去传播那些谣言。
“各位大人啊,你们想想,这太子如今对那林悦言听计从的,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咱们身为朝廷命官,可得为这江山社稷多考虑考虑呀。”那幕僚一边给大臣们倒酒,一边看似忧心忡忡地说道。
那些大臣们一开始也只是听听,可听得多了,又经不住旁人的附和,渐渐地也开始跟着议论起来,这谣言便在朝堂上悄然传开了。
探子们将这些情况一一汇总后,迅速回报给了太子。太子得知这些情况后,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满是愤怒的火焰,他狠狠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咬牙切齿地说道:“哼,果然又是二皇子和四皇子在背后搞鬼,他们为了一己私利,竟如此不择手段,实在是可恶至极!”
林悦在一旁也是眉头紧皱,一脸愤慨,她对太子说道:“殿下,如今咱们已经知道是他们在背后主使,可空口无凭,还得收集更多的证据才行,只有把这条利益链条彻底摸清,让证据确凿,才能向皇帝禀明一切,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否则他们定然会矢口否认的。”
太子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复下来,他点了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本太子这次定要让他们无话可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过,咱们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以免打草惊蛇,让对方有所察觉,销毁证据。”
林悦赶忙应道:“正是如此,殿下,一切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心急。”
于是,太子再次安排人手,更加隐秘地进行调查。那些侍卫和探子们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梭在宫廷与京城的各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藏有证据的地方,一点一滴地拼凑着整个事件的全貌,试图将那隐藏在暗处的阴谋彻底揭露出来。
然而,就在他们快要把整个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的时候,意外却突然发生了。
那个二皇子府中的管家,平日里虽然看着精明,可这段时间总感觉心里有些不安,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在暗中盯着自己。这日,他正在府中自己的住处,整理着一些往来的书信和记录,这些可都是他与那些传播谣言之人联系的证据,若是被人发现了,那可就是大祸临头了。
正当他心里越发慌乱之时,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细微的动静,似乎有人在悄悄靠近。他心中一惊,以为是有人来查自己了,顿时吓得六神无主。在这慌乱之中,他也来不及多想,匆忙之间想要销毁证据,手忙脚乱地把那些书信和记录都堆到一起,用火折子点燃了起来。
可他万万没想到,那火势一下子就失控了,也许是因为那些纸张太过干燥,又或许是近日天干物燥,那火苗“噌”地一下就蹿了起来,瞬间蔓延开来,将屋子里的一些窗帘、桌椅等也引燃了,很快便引发了一场小火灾。
府中的下人们看到起火了,顿时大呼小叫起来,纷纷提着水桶赶来灭火。一时间,整个二皇子府里乱成了一团,呼喊声、救火声交织在一起,那动静可不小。
虽然经过众人的一番努力,火势很快被扑灭了,可这场火灾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动静,周围的百姓和一些路过的官员都纷纷侧目,私下里猜测着二皇子府里这是出了什么事儿。
二皇子得知后,心中大惊,知道事情可能要败露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冒了出来,他赶忙派人去请四皇子过来商议对策。
四皇子听闻此事,也是心急如焚,匆匆赶到了二皇子府。两人一见面,脸色都极为难看,二皇子焦急地说道:“四弟啊,这下可糟了,那管家肯定是察觉到有人在追查咱们了,才会慌乱之中弄出这么一场火灾来,万一那些证据没烧干净,被太子他们拿到了,咱们可就完了呀。”
四皇子皱着眉头,来回踱步,思索片刻后说道:“二哥,先别急,现在咱们还不清楚太子那边到底掌握了多少证据,说不定那管家已经把证据都销毁了呢。就算没烧干净,咱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法子应对才行。”
二皇子赶忙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啊?”
四皇子眼中闪过一丝阴狠,说道:“咱们来个死不认账,把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就说那管家是被人收买了,故意在府里纵火,想要陷害咱们,反正死无对证,只要咱们咬死了不承认,太子他们也拿咱们没办法。”
二皇子听了,觉得有些道理,可还是有些担忧地说道:“这样能行吗?万一皇帝那边不信咱们的话,可就更麻烦了呀。”
四皇子拍了拍二皇子的肩膀,安慰道:“二哥,如今也只能如此了,咱们再想办法找人在朝堂上帮咱们说话,混淆视听,只要能把这事儿糊弄过去,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两人商议好对策后,便开始各自安排人手,准备按照计划行事。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太子和林悦这边虽然还没拿到全部的证据,但也已经掌握了不少关键线索,正准备进一步收网呢。
这下,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棘手了,原本就如同乱麻一般的局面,此刻更是添上了新的纠葛。太子他们能否找到足够的证据证明是二皇子和四皇子主使的呢?二皇子和四皇子准备把责任推到谁身上,又能否成功蒙混过关呢?这场由谣言引发的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到太子的地位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