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证据较量 ——《证据争高下,真相渐浮现》

换源:

  在这场关乎声誉、地位乃至整个朝堂局势走向的证据较量之中,太子李承泽带着林悦好不容易寻得的关键线索,犹如一位执着的猎手,沿着那若有若无的痕迹,继续深入那错综复杂的谜团之中,誓要将真相彻底揪出,还自己一个清白,让那躲在暗处肆意搅动风云的二皇子和四皇子无所遁形。

太子府的人经过一番细致的排查与探寻,终于锁定了二皇子府中一个被边缘化的小厮。那小厮身形瘦弱,在二皇子府中本就是个任人欺凌的角色,平日里没少受尽管家的颐指气使和各种欺压,心中早就积攒了满满的怨气,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只能将这份委屈和愤恨默默地埋在心底。

这日,小厮正像往常一样,在府中的角落里干着些粗活,冷不丁地被太子府的人找上了门。他先是一惊,心中涌起一阵恐慌,还以为自己是犯了什么事儿,惹得太子府的人前来兴师问罪。待太子府的人表明来意,向他说明了如今朝堂上这场因谣言而起的纷争,以及二皇子和管家在背后的种种阴谋后,小厮的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后便陷入了沉思之中。

太子府的人看出了他的犹豫,赶忙好言相劝,言辞恳切地承诺道:“你放心,只要你肯说出真相,日后太子殿下定会保你周全。你在这二皇子府中本就受尽了委屈,如今正是一个摆脱困境的好机会,可莫要错过了呀。”

那小厮咬了咬嘴唇,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各种念头在脑海中交织。一方面,他着实痛恨管家平日里的所作所为,若能借此机会出口恶气,倒也是件快事;可另一方面,他又害怕二皇子的报复,毕竟二皇子在这宫廷之中也是有着不小的权势,若是得罪了他,往后自己怕是没有好日子过了。

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小厮最终还是一咬牙,决定道出实情。他抬起头,看着太子府的人,眼神中透着一丝决绝,缓缓说道:“罢了,我便把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们吧。那管家确实是按照二皇子的吩咐,一直在谋划如何散播谣言,陷害太子殿下。我曾偶然间听到他们的谈话,那管家说只要能让太子殿下声誉受损,在朝堂上失去人心,二皇子往后夺得皇位的机会就更大了。”

小厮顿了顿,似乎是在回忆着什么,接着又说道:“而那场火灾,就是管家在慌乱之中销毁证据时引发的,根本不是太子府的人所为。那天我亲眼看到管家神色慌张地抱着一堆书信之类的东西进了屋子,没过多久,就闻到了焦糊味儿,紧接着火就烧起来了。当时府里乱成了一团,我就在一旁看着,心里明白这肯定是管家在销毁对他们不利的证据呢。”

说到这儿,小厮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赶忙补充道:“对了,我这儿还有一些我偷偷藏起来的书信,原本是想着万一哪天能派上用场,也好有个自保的法子。这些书信上面记录了二皇子和管家之间关于如何制造谣言、如何应对追查等详细计划,都是他们阴谋的铁证啊。”

说罢,小厮便从自己那简陋的住处翻出了那些书信,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太子府的人。太子府的人接过书信,粗略一看,顿时大喜过望,他们知道,这些书信无疑是最有力的证据,有了它们,不愁不能戳穿二皇子和四皇子的谎言,还太子一个清白了。

太子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激动不已,他赶忙让人将书信妥善保管好,然后立刻决定带着这些证据进宫面圣。同时,他也没有忘记通知几位平日里信任的大臣,将情况简略地告知了他们,恳请他们一同进宫,也好在皇帝面前为自己作证,让自己的话更有分量,更能让皇帝相信这背后的真相。

那几位大臣皆是对太子忠心耿耿之人,听闻此事后,二话不说,便随着太子一同进宫去了。

而另一边,二皇子和四皇子得知太子进宫,心中暗叫不好,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们猜到太子可能是找到了什么证据,可又抱着一丝侥幸心理,觉得只要自己死不认账,凭着平日里在皇帝面前的几分体面,以及皇帝对皇子们的慈爱之心,未必会轻信太子的一面之词。

“二哥,你说那太子这次进宫,会不会真的找到了什么关键证据啊?”四皇子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问道。

二皇子脸色阴沉,冷哼一声道:“哼,就算他找到了什么证据,咱们只要咬死了不承认,一口咬定是他在污蔑咱们,父皇也未必会全信他的话。咱们可不能自乱阵脚,先看看情况再说。”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也赶忙往皇宫赶去,准备到时候见机行事。

在皇帝的御书房里,气氛显得格外凝重。皇帝坐在书桌后,神色严肃,目光中透着威严,正等着太子等人的到来。不多时,太子便带着几位大臣进了御书房,恭敬地行了大礼后,便开始陈述事情的经过。

太子先是将那小厮提供的书信呈上,然后语气沉稳而又条理清晰地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从最初后宫中开始流传的那些谣言,到后来朝堂上大臣们被蛊惑议论纷纷,再到他们如何一步步追查谣言的源头,发现二皇子府管家的可疑行径,以及最终从小厮那里得到这些确凿的证据,每一个环节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几位大臣也纷纷站出来,为太子说话。其中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微臣可以作证,太子殿下这段时间一直在殚精竭虑地努力追查谣言源头,一心只为还自己和朝廷一个清明,并无二皇子和四皇子所说的那些恶行呀。微臣等皆是亲眼所见,还望陛下明察。”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太子的冤屈和这段时间的努力。

皇帝接过那些书信,仔细地翻阅起来,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得可怕,眼中渐渐燃起了愤怒的火焰。他实在是没想到,自己的这两个儿子,二皇子和四皇子,竟然如此胆大妄为,为了陷害太子,谋取那至高无上的皇位,编造出这么多谎言,还引发了火灾,扰乱宫廷安宁,险些让整个朝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哼,你们看看,这都写的是什么!”皇帝猛地将书信往桌上一拍,怒声呵斥道,“朕本以为你们只是偶尔有些小摩擦,没想到你们竟敢如此肆意妄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全然不顾皇家的体面和这朝堂的安稳!”

二皇子和四皇子见皇帝这般愤怒,心中也是一阵慌乱,可还是硬着头皮狡辩道:“父皇,儿臣冤枉啊,这书信说不定是太子伪造的,就是为了陷害儿臣呀,父皇您可莫要听信他的一面之词啊。”

皇帝听了他们的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大声斥责道:“住口!证据确凿,你们还敢狡辩,当朕是如此好糊弄的吗?”

面对皇帝的盛怒和那确凿无疑的证据,二皇子和四皇子的话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再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低着头,惶恐地站在那里,等待着皇帝的发落。

皇帝龙颜大怒,重重地斥责了他们一番后,思索片刻,做出了决定:“朕念在你们是朕的儿子,不忍过重责罚,但你们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绝不能轻易饶恕。朕决定再次削减你们的权力,即日起,罚你们去皇家祠堂面壁思过三个月,在这期间,好好反省自己的过错,若再有丝毫差错,朕定不轻饶!”

二皇子和四皇子听闻这个处罚,心中虽有不甘,却也不敢违抗旨意,只得领命谢恩,灰溜溜地朝着皇家祠堂而去。

这场谣言风波,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波折与较量之后,看似终于平息了下去。太子李承泽和林悦得知这个结果后,也不禁长舒了一口气,那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总算是放松了些许。然而,经过这一番折腾,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变得更加复杂而微妙了。

在这场风波之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敌人的阴险狡诈,也明白了在这复杂的夺嫡局势下,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那份原本就藏在心底、小心翼翼呵护着的感情,此刻更是如同被一层厚厚的冰霜所覆盖,必须更加小心地隐藏起来,不能再给敌人可乘之机了。

两人再次见面时,眼中虽依旧有着对彼此的关切与情意,可那话语和举动却变得越发克制和疏离。

“林先生,此次多亏了你帮忙追查线索,才让真相大白,本太子感激不尽。”太子看着林悦,语气客气而又带着一丝淡淡的疏离。

林悦赶忙行礼回道:“殿下言重了,臣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能还殿下一个清白,也是臣的荣幸。只愿往后殿下能继续为大夏的江山社稷着想,推进各项改革事宜,莫要再被这些琐事所扰了。”

他们的对话看似平常,可那话语背后的无奈与苦涩,却只有彼此才能体会。

然而,朝堂上的局势依旧变幻莫测,犹如那风云变幻的天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其他皇子虽然在这场谣言风波中一直没怎么露面,但他们可都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如同蛰伏在暗处的猎豹,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出手。他们心中都清楚,这场夺嫡之争,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如今太子虽然暂时化解了危机,可也必定有所损耗,这正是他们趁虚而入的好机会,都想着在这权力的争夺中分得一杯羹,于是新的危机仿佛又在悄然酝酿之中。

那三皇子平日里看似醉心于诗词书画,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可实际上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拉拢了不少朝堂上的文臣武将,此刻正盘算着如何利用太子刚经历风波、人心不稳的时机,提出一些看似利国利民,实则是为了彰显自己才能、收拢人心的政策建议,好让皇帝对自己另眼相看。

而五皇子呢,性格较为莽撞,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想着直接从太子身边的人入手,试图收买一些太子府中的下人,让他们暗中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以便能找到太子的把柄,再找机会在朝堂上发难,打击太子的威望。

太子和林悦也深知其他皇子们不会就此罢休,那隐藏在暗处的威胁如同芒在背,让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林先生,如今虽说暂时解决了二皇子和四皇子的麻烦,可其他皇子定然在虎视眈眈,咱们必须早做防备才是呀。”太子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对林悦说道。

林悦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回道:“殿下所言极是,咱们不仅要防备其他皇子的暗中算计,还得继续巩固殿下的地位,推进各项改革事宜,让殿下在朝堂上更有威望,让众人看到殿下的治国之才,如此方能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不敢轻易动手。只是这其中的分寸,还需仔细拿捏,稍有不慎,怕是又会陷入新的麻烦之中。”

太子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嗯,你说得对,无论如何,这江山社稷的安稳、百姓的福祉,始终是本太子最为挂心之事,咱们便继续小心应对,且看他们能使出什么招数来。”

只是,其他皇子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出手呢?太子和林悦又要如何在防备其他皇子的同时,继续巩固太子的地位,推进各项改革事宜呢?他们的感情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还能维持现状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