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初尝权力

换源:

  经码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恶战,叶秋之名如星火燎原,迅速在滨江码头传开,众人望向他的目光里,从此前的或有轻视、或为陌生,全然换作了敬畏与忌惮。这日,阳光艰难地发出微弱光芒,穿透云层,洒下几缕微光,王伯差人将叶秋唤至一处隐秘的厢房。

厢房内,檀香袅袅升腾,光影在墙壁上摇曳不定,似是暗藏玄机。王伯端坐于太师椅上,神色凝重,岁月在他脸上刻下的皱纹愈发深邃,可目光却透着几分期许之光,仿若一位即将托付江山的君王。他凝视叶秋良久,才缓缓开口:“孩子,如今你本事见长,码头这摊事儿,我寻思着,得让你多担待些了。”

叶秋心下一惊,仿若被委以千钧重担,忙上前两步,拱手行礼,言辞恳切:“王伯,这如何使得?我资历尚浅,怕难当重任啊。”王伯摆了摆手,缓缓起身,在屋里踱步,脚步略显沉重却透着坚定:“你莫要推辞,我年岁渐长,精力大不如前,那帮崽子们,都是些欺软怕硬的主儿,只服有能耐之人。你如今拳脚过硬,又有胆识,是最合适的人选。”说着,王伯踱步至桌前,手指指向桌上摊开的账本,“这是码头货物进出、金钱往来的明细,每一笔都关乎咱们码头的兴衰,往后就由你监管。”

叶秋微微颤抖着手,仿若触碰圣物般翻开账本,只见那上头密密麻麻的数据,涉及成千上万的金额。进货的成本,大到一船新设备花费数十万元,像那艘刚购入用于大型货物装卸的起重机船,耗费高达80万元;小至日常工具采买几百元,诸如各类绳索、撬杠之类。而出货的收益,根据货物种类、时节不同,从千元到万元起伏不等,旺季时,一批高品质的海鲜出货能有1.5万元的进账,淡季时,普通的干货可能仅有3000元左右。叶秋深知这责任重大如山,稍有差池,便是码头上下的生计受困。看着这些数字,叶秋心中暗忖:“这些钱财,既是码头弟兄们糊口的依靠,也是咱们在滨江码头立足的根本。每一分每一毫,都浸透着大家的血汗,断不可随意挥霍,必须得把钱用在刀刃上。”

初涉码头管理,难题接踵而至,仿若汹涌暗流。一日,叶秋顶着炎炎烈日去巡查货物搬运区,还未走近,就听见一阵喧闹声。原来是一帮派喽啰正四仰八叉地躺在货物旁,周围同伴们都在汗流浃背地忙碌着,唯有他优哉游哉。此人长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袒露的胸膛上还有一道醒目的疤,此刻他正翘着二郎腿,嘴里叼着根草棍,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眼睛半眯着,对周围忙碌的景象视若无睹。叶秋走近,认得此人仗着与昔日某头目沾亲带故,平日里便有些跋扈。那人见叶秋前来,不但不起身,还满脸不屑,把嘴里的草棍“呸”地吐到一旁,扯着嗓子嚷道:“你个新来的,少在这儿管闲事!这儿还轮不到你指手画脚。”叶秋眼神一凛,仿若寒夜出鞘的利刃,冷声道:“如今码头规矩由我定,违反者,别怪我不留情面。”言罢,叶秋身姿矫健,施展八极拳起手式,拳风呼啸,那人见状,脸色惨白,瞬间没了嚣张气焰,乖乖认罚,承诺日后定当勤勉做事。

入秋后的一个午后,凉风习习,吹得滨江码头边的垂柳沙沙作响,叶秋正在码头的账房核对账目,这时手下人匆匆进来通报,说是外地一位重要供货商——赵崇武派来的代表到了,已在会客厅等候。叶秋放下手中账本,整理了下衣衫,稳步走向会客厅。

会客厅内,布置得颇为雅致,墙上挂着几幅水墨丹青,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地上铺着的厚实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细碎的光影,给屋内增添了几分静谧。那供货商代表是个精瘦的中年人,名叫钱福生,眼睛狭长,透着一股精明劲儿,身着一袭绸缎长袍,手里还把玩着一对文玩核桃,一进门就鼻孔微微上扬,眼神里满是轻视,大剌剌地往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翘,也不寒暄,刚一落座,便开口试图压低价格,称原本价值3000元的一批上等货物,最多只能给到2500元,还想克扣货物数量,美其名曰“行规”。

叶秋见此情形,不卑不亢,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起身亲自为对方斟了一杯茶,茶香袅袅升腾,他这才缓缓开口:“钱老板,您一路辛苦了,先尝尝咱们这本地的好茶,润润喉。”说罢,叶秋在对面坐下,双手交叠,不紧不慢地详述码头这些年的发展:“咱们这滨江码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路交通四通八达,周边的城镇对货物需求旺盛,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潜力无限。您与咱们长期合作,那是互利共赢的好事。”言辞间尽显沉稳与专业。

钱福生却只是轻轻哼了一声,漫不经心地抿了一口茶,把茶杯重重地往桌上一放,撇着嘴道:“哼,说得好听,我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少年了,什么场面没见过。你这码头看着也不咋地,年轻人,别在这儿跟我打马虎眼,价格就是这么个价格,要做就做,不做拉倒。”

叶秋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但仍保持微笑,继续说道:“钱老板,您要是这么想,可就错失良机了。咱们码头如今新设备不断引进,工人效率大幅提升,出货速度比以往快了近一倍,而且货物保管精细,损耗率极低,能保证您的货送到客户手里都是完好无损的。”

对方依旧不为所动,不耐烦地把玩着核桃,冷笑道:“那又怎样?在我这儿,规矩不能破,价格没得谈。”

叶秋察觉到对方仍存敷衍,突然拍案而起,以掌代刀,“啪”地劈下,厚实的檀木桌应声裂开一条缝隙,唬得对方瞪大双眼,额头上汗珠滚落,手里的核桃差点掉在地上,瞬间没了刚才的傲慢。

叶秋目光如炬,直视对方:“钱老板,我敬重您是前辈,但也不容您这般轻视。咱们诚心合作,您却只想占尽便宜,这可不是长久之道。”

钱福生脸色煞白,忙不迭改口:“误会,误会,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咱们重新谈,重新谈。”

最终双方达成互利协议,以3200元的优价成交,供货量还增加了两成。

叶秋接管码头事务后,并未就此松懈。他深知,要想码头长久繁荣,兄弟们都能过上好日子,必须内外兼修。

对内,他重新规整了搬运队伍。先依据每个人的体力、技能细致划分组别,力气大、耐力好的负责重物搬运,动作敏捷的安排小件货物装卸,确保人尽其才。又制定了明确的奖惩制度,干活卖力、效率高的工人,月底能拿到额外奖金,偷懒耍滑的,不仅工钱扣半,还得当众检讨。起初,有几个刺头不服,叶秋也不手软,当众施展八极拳,展示实力的同时告诫众人违规的后果。几次过后,偷懒耍滑的现象日渐减少,干活效率大幅提升。兄弟们拿到手的工钱也比以往多了些,大家干劲十足,码头愈发井然有序。

对外,叶秋积极拓展生意渠道。他听闻邻镇有个大集市,在集市上,货物需求旺盛,便亲自带人前去考察。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历经艰辛。到了集市,叶秋四处奔走,与各方商户洽谈,凭借真诚与码头的优势,成功招揽了一批新客源,签订了好几笔大订单。这些订单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率,还让滨江码头的名声传得更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