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边壤。
“大当家,兄弟们又逮来一批美人,你过目过目。”独眼龙一脸谄媚,“高矮胖瘦皆有,还有好几个黄花大闺女呢。”
十几名年轻女子,被贼人押上来。她们眼泪都哭干了,披头散发,满脸惊恐,身上全是血迹。双手被绳子捆住,低着头不作声响。但凡哭喊或是乱动,便会被一刀抹脖子。
“都给大爷抬起头来!”大当家的大弯刀闪着寒光,敲击在石桌上发出哐当声。吓得女子们,瑟瑟发抖,连忙抬起头。
“大当家的,有看对眼的没?”
“这个,胸脯怕是挂有两斤肉,甚好甚好。”大当家一把抓住,还发出轻浮的笑声。“带去洗干净,送我房里。”然后又继续挑选,目光停留在一白白净净,唇红齿白的小娘子身上。“这个生得真美啊,也送我屋里去。剩下的,你们分了吧。”
“谢大当家的~”贼人异口同声的感谢着,眼睛里散发着不可描述的邪恶之光。
女子们惊恐万分,却又无可奈何,任凭眼泪流下。家中老小,几乎被屠尽。
“这附近没啥肥油可捞了,完事以后,带上家伙,去沙河县走一遭。”大当家提起一罐酒灌入喉,然后一摔。“干!”
“干!干!干!”
大当家魁梧得像一只黑熊,仿佛走路都能地动山摇。见他回房,其他人便也笑呵呵的拖着自己看中的女子离开。
————————————
“马山,你要的铁证,就在你身上!”柳如意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睿智,冷静得让人害怕。
此时,陈月嬷嬷的尸体已被放置在验尸台上,衙役们脸色铁青,大气都不敢出。
“在我身上?马山疑惑起来,不由一愣。但又马上笑了笑,撩起右手袖口,露出一把牙印。“昨日惹了一妇人,发生口角,她把我咬了一口。”
“好一个先发制人。”柳如意举起犀角灯,查看着马山那骇人的伤口。两排牙印,陷进肉里,已呈青紫色。“仵作先生,劳烦你打开陈月嬷嬷的嘴。”
众人都疑惑起来,纷纷上前。
仵作掀开白布,打开陈月嬷嬷的嘴,散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衙役被熏得又后退了两步,年纪小一些的周衙役直接作呕。
“马山你自己看!陈月嬷嬷少了一颗牙!而你手臂上的牙印,相同位置上正好缺失了一颗!若还是抵赖,就请仵作取下陈月嬷嬷牙齿,一一比对!”
马山一下瘫软在地,满脸懊悔。“小的也是鬼迷了心窍!昨晚在院子打水,见陈月嬷嬷背着包袱鬼鬼祟祟,像是要出府。小的便猜想,肯定是白天那事出了蹊跷,她要跑。
便一把抓住她,想要勒索钱财。哪知那老婆子死活不给,还咬了小的一口。一气之下,我就把她的头摁在水桶里淹死。
小的见那镯子是好宝贝,便生硬拽下,还弄伤了她的指甲。听到有人过来了,慌乱之中,把陈月嬷嬷丢入水井,自己便跑了。
结果把包袱落在院子里,没想到被赌牌回来的阿牛捡去了。小的就想着赶紧把手镯当了,换些钱跑路。”
“那你当晚为何没跑?”
“小的也是怀着侥幸心理,觉得无凭无据,又没有人看见,谁能怀疑到小的头上。反而当晚跑了,便不是告诉大家自己畏罪潜逃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刘衙役押着马山,往外拖。
“嬷嬷,得罪了,勿怪。”柳如意虔诚的鞠躬,并把白布盖上。“小女已命人去通知她家人,明日便可来取尸归土。”
“案子破了,逝者安息。”仵作一声叹息,“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柳如意提着犀角灯,走了一些路程。便到了衙门大堂,只见阿牛被两位衙役带出来。“随你主子走吧。”
“我不用死了?”阿牛一脸震惊,“小姐,小的不是在做梦吧?”
“凶手已经抓获,是马山杀害了陈月嬷嬷。”柳如意把手帕递给阿牛,“把眼泪鼻涕擦干净,以后莫要在赌牌了。”
“马山!原来是他这个犊子!小的一定改一定改!多谢小姐救命之恩!”阿牛连连叩首,“多谢小姐救命之恩!小的这辈子愿为小姐做牛做马!”
“好了好了,起来吧。大丈夫别动不动就又哭又拜的。在大牢挨打没?”
“都是些皮肉之苦,不关事。”阿牛站起来,“只要不掉脑袋,多抽十鞭子多打十板子又何妨。”
“以后府上就剩你一个壮丁了,做事麻利些,机灵些。”
“是,小姐。阿牛一定人如其名,牛一样勤勤恳恳的干活。”
“哈哈哈哈,你这人还说起笑来了。走吧,回府。”
柳如意领着乖顺模样的阿牛朝回府方向走去,一路上都回答阿牛,案子是如何侦破的。
正是因为这两日的事情,府上所有人,对她的看法都变了。以前觉得她搬出来住,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也听信谣言觉得她是克死生母的灾星。现如今,却真真切切发现,自己的主子是活菩萨。
太子府,灯火通明。
“殿下,夜深了,该睡了。”春阳进屋,为鹤之颜披上墨色披风。“短短两天时间,便征得粮食,旧衣服旧棉被无数。城中百姓,达官贵人们,也是看在殿下如此仁爱的份上,才这般的踊跃。”
“掌嘴!”鹤之颜一脸严肃,没看春阳一眼,继续核对着募收数目。“父皇心系天下,担忧沙河县百姓安危,发出募收,大家才慷慨解囊,怎可是吾的功劳。”
“奴才蠢笨,奴才蠢笨~”春阳跪下,一巴掌接一巴掌的扇着自己耳光。
“明日出发去城州,一连募收三天,多备点驱蚊熏香。”
“是殿下,奴才这就去准备。”春阳弯着腰,连忙退去。
鹤之颜在宣纸上,写下柳如意三个字,画上圈,又狠狠打了个叉。“这女子,绝不简单。”
宣纸下,压着城州县令上报的陈月嬷嬷一案的文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