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佳的手指在系统界面上快速滑动,淡蓝色的数据流在视网膜投影里翻涌。
这是他连续第七个小时守在养殖基地的智能监控室,面前的全息屏上,超级罗非鱼的成长曲线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从黄豆大的鱼苗到巴掌长的成鱼,只需要28天。
“生长周期缩短至野生罗非鱼的六分之一。”他对着空气轻声念出系统弹出的最新数据,喉结滚动了一下。
指尖悬在“生态循环 饲料优化”模块上停顿两秒,最终重重按下确认键。
控制台发出轻鸣,隔壁养殖池的增氧泵突然加速,气泡翻涌的声音透过隔音玻璃传来。
“佳哥!”林昭雪的声音带着风撞开监控室的门,她手里攥着一张烫金邀请函,发梢还沾着晨露。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邮件刚到,下个月日内瓦全球水产峰会,他们点名要我们做主旨演讲。”
农佳转身时,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接过邀请函的手有些发颤,烫金的“可持续发展”字样在晨光里泛着暖光。
“昭雪,你看这个。”他侧过身,全息屏上正播放着模拟养殖全过程:鱼苗投入循环水系统,自动投喂机定时喷洒定制饲料,微生物净化槽同步分解排泄物——整个过程没有一滴污水外排。
“零排放,饲料转化率3.2:1,蛋白质含量38%。”林昭雪的指尖抚过屏幕上的红色标注,“比欧盟标准高了12个百分点。”她忽然抬头,眼睛亮得像星子,“这就是我们在峰会上要讲的——中国养殖不是靠激素催大的,是用生态链养出来的。”
监控室的门再次被推开,赵博士抱着一摞文件挤进来,镜片上蒙着层薄汗。
“刚整理完《生态养殖白皮书》,”他把文件摊在桌上,纸页哗啦作响,“从水体净化系统到微生物调控,连饲料里的益生菌配比都标清楚了。”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农佳和林昭雪,“峰会组委会说要提前三天收材料,我打算今晚就发过去。”
农佳伸手按住赵博士欲按发送键的手背:“加个附录。”他调出系统里的实时监控画面,“把上个月暴雨天的水质数据放进去——暴雨导致氨氮浓度飙升30%,但我们的净化系统2小时内就恢复了正常。”
“明白。”赵博士的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屏幕蓝光映得他的脸忽明忽暗,“这样他们就知道,这套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花瓶,是能扛住现实考验的。”
三天后,日内瓦峰会组委会的邮箱收到了赵博士的白皮书。
同一时间,远在纽约的罗伯特·怀特正捏碎第三杯威士忌的冰块。
“中国的鱼?长得比肉鸡还快?”他对着电话冷笑,指节因为用力泛白,“告诉主办方,这种违反自然规律的东西没资格上主会场。”
峰会前一晚,农佳在酒店套房调试解剖工具。
林昭雪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屏幕上是组委会的回复邮件:“经专家评审,超级淡水鱼项目列入主论坛第一项。”她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罗伯特·怀特昨天给主办方打了八个电话,说我们用激素,但安娜代表评审团回了他——‘要证据,不要指控’。”
农佳停下擦拭解剖刀的动作,刀面映出他微扬的嘴角。
“昭雪,把检测报告再检查一遍。”他打开随身携带的金属箱,里面整整齐齐放着十二支试管,“重金属、抗生素、微生物残留,每一项都要和峰会现场的检测设备校准。”
峰会当天,日内瓦会展中心的主会场座无虚席。
农佳走上讲台时,余光瞥见罗伯特·怀特坐在第三排,正用钢笔敲着膝盖——那是他烦躁时的习惯性动作。
“这是一条28天大的超级罗非鱼。”农佳举起玻璃缸,银灰色的鱼在清水里甩动尾巴,“我们采用生态循环养殖,饲料不含任何激素,水体通过微生物群落实时净化。”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现在,我要现场解剖,验证它的品质。”
解剖刀划开鱼腹的瞬间,会场响起抽气声。
没有肥腻的脂肪层,肌肉呈现漂亮的琥珀色,纹理紧密如精纺的丝绸。
检测员接过农佳递来的样本,快速插入便携式检测仪。
“重金属铅含量0.01mg/kg,欧盟标准是0.2;抗生素残留未检出;蛋白质含量38.7%。”检测员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全场,“完全符合,不,是远超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主持人攥着话筒的手在发抖:“我从事水产报道二十年,从没见过这样的品质。”他转向安娜,“作为欧盟最严苛的品鉴师,您怎么看?”
安娜起身时,裙角带起一阵香风。
她接过农佳递来的鱼肉样本,指尖轻轻按压——弹性十足的肌肉立刻回弹。
“这不是速成的廉价货,”她的蓝眼睛里闪着光,“是用科学和耐心养出来的艺术品。”
罗伯特·怀特的钢笔“啪”地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耳麦里传来助理的声音:“法国、意大利的采购团已经在后台排队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农佳的手腕突然发烫——那是系统提示的触感。
他不动声色地垂下手,视网膜投影里浮现出新的模块:“全球水质监控已解锁。”地图上,从长江到多瑙河的水系正闪烁着淡绿色光点,每个光点都标注着实时pH值、溶解氧含量。
散场时,林昭雪抱着一摞签约意向书追上来:“西班牙要订十万尾鱼苗,挪威想合作建立循环水示范基地——”她突然顿住,顺着农佳的目光望向窗外。
日内瓦湖的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的雪山在暮色里泛着银光。
农佳望着湖面上掠过的水鸟,喉咙发紧。
他想起三个月前在村头的老槐树下,村民们蹲在泥地里数着卖猪的钞票;想起实验室里,赵博士为了一个微生物配比熬红的眼睛;想起系统第一次提示“国际信任度”时,手机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字。
“下一步,”他对着风轻声说,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没察觉的坚定,“要让世界知道,中国的养殖技术,不只是快,更是强。”
深夜,农佳躺在酒店床上辗转难眠。
窗外的月光透过纱帘,在地板上投下一片银霜。
他摸出手机,系统界面突然泛起奇异的金色波纹,一行小字缓缓浮现:“检测到生态循环模式适配度达标……”
他正要仔细查看,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是林昭雪的消息:“明天早上六点,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要突击检查我们的养殖基地——用卫星。”
农佳盯着屏幕笑了,翻身下床打开电脑。
屏幕蓝光里,全球水质监控模块的光点正在有规律地闪烁,像极了老家夏夜的萤火虫。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