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沼气发电,点亮全村的蓝焰奇迹

换源:

  沼气池正式投运第三天,晨雾刚散,养殖场主厂房里便传来发电机的嗡鸣。

农佳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工装,站在监控屏前,指尖在玻璃上敲出轻快的节奏——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是“今日发电量:3000kWh”,旁边的电费节省统计框里,红色数字正以秒为单位往上跳。

“昭雪你看。”他转身时工装袖口沾了点机油,却丝毫不觉,抓过林昭雪的手腕往屏幕前带,“每天省的电费够买半吨饲料了。”林昭雪被他拽得踉跄两步,发梢扫过他肩膀,却也跟着凑近屏幕。

她今天特意穿了件耐脏的灰衬衫,胸牌上“县农业局”的字样被蹭得发亮——自打半个月前跟着农佳跑手续,这件衬衫就再没换过。

“每月五万。”她复述着农佳的话,指尖在手机计算器上快速敲打,“一年就是六十万。”话音未落,发电机的轰鸣突然拔高两度,震得窗台上的搪瓷杯嗡嗡作响。

农佳抬头看了眼墙上的压力表,嘴角咧到耳根:“满负荷运转了。”

林昭雪掏出笔记本记数据,钢笔尖在纸上洇开个小墨点。

“你昨天说要并网。”她抬头时,睫毛上还沾着刚才被发电机震落的细灰,“我今早给县电力局打了电话。”农佳的手指在裤腿上蹭了蹭,突然抓住她的手腕:“他们怎么说?”

“一开始推说流程复杂。”林昭雪抽回手,从帆布包里翻出个牛皮纸袋,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一沓文件,“我把省农业厅发的《分布式能源扶持细则》拍过去,对方声音立刻软了。”她抽出最上面那份盖着红章的文件,封皮上“关于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补充通知”几个字被翻得卷了边,“现在说三天内派人来测电压,一周内完成并网。”

农佳盯着那份文件,喉结动了动。

半个月前他蹲在镇政府门口等审批,被刘建明用“污染风险”打发出来时,也是这样攥着类似的文件。

现在文件边角磨出了毛边,却比任何时候都烫人。

他伸手碰了碰林昭雪笔记本上的墨点,轻声道:“辛苦你了。”

“说什么呢。”林昭雪合上笔记本,钢笔帽咔嗒扣紧,“我爸昨晚还在村头说,要给你家送两只老母鸡——”话没说完,厂房外突然传来汽车鸣笛声。

两人同时转头,看见一辆银灰色轿车碾着碎石路开进来,车身上“农科院”的标识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赵博士到了。”农佳扯了扯工装,迎出门去。

赵博土下车时扶了扶金丝眼镜,皮鞋尖沾了点泥,眉头都没皱。

他是农科院生态养殖所最年轻的副研究员,上个月在行业论坛上还质疑过“农村小养殖场搞生态循环是噱头”,此刻却盯着沼气池旁的管道,脚步越来越快。

“这是热交换器?”他指着连接沼气池和鸡舍的银色管道,手套都没戴就摸了上去,“传统工艺里沼液余热都是直接排掉,你们居然用来给雏鸡保温?”农佳点头,林昭雪已经递上操作手册。

赵博士翻到微生物降解工艺那页,钢笔在“降解效率提升40%”的位置画了道线:“数据真实吗?”

“您可以测。”农佳指了指墙角的检测设备,“从发酵罐到有机肥生产线,每小时自动上传一次数据到省农业厅平台。”赵博士的指尖顿在“热能回收用于冬季供暖”那行字上,突然抬头:“这套体系,完全可以写进教科书。”

林昭雪悄悄捏了捏农佳的后衣襟。

他能感觉到她指尖的温度透过工装布料传来——这是两人约好的“别得意忘形”暗号。

可赵博士又开口了:“我要写份报告递到部里。”他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你们这不是养殖场,是生态循环的样板间。”

当天夜里,暴雨突至。

老李头蹲在堂屋门槛上,抽了半根烟的功夫,电灯“啪”地灭了。

他骂了句“这破电路”,摸黑去抽屉里找蜡烛,手却在碰到火柴盒时顿住——透过糊着塑料布的窗户,他看见村西头亮着一片白光。

“这雨下得邪性。”他套上胶鞋,抄起油布伞冲进雨里。

雨水顺着伞骨往下淌,打在胶鞋上溅起泥点。

等他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养殖场门口,浑身都湿透了,却在抬头的瞬间愣住。

路灯杆上的LED灯把雨帘照得透亮,连围墙边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牌子都泛着光。

更让他心跳加速的是,厂房里的机器还在转,透过玻璃窗能看见监控屏的蓝光,几个工人正穿着雨衣巡查设备。

“老李头?”门岗的老张头探出头,手里举着个保温桶,“进来避避雨?我们这有热水。”老李头张了张嘴,伞骨上的雨水顺着下巴往下滴。

他想起半个月前自己还堵在养殖场门口,举着“粪污熏死我家菜园”的牌子骂农佳“瞎折腾”;想起昨天农佳往他菜地里送有机肥时说的“这东西比化肥养地”;更想起此刻照亮整个村子的,竟是他曾经最嫌弃的猪粪变的沼气。

“你们这电……”他扯了扯湿淋淋的衣领,“真不要钱?”老张头笑出满脸褶子:“农老板说,等并网了,村里每户每月送二十度电。”老李头的伞“啪嗒”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手指触到被雨水冲刷得发亮的地面——没有想象中刺鼻的粪水,只有股淡淡的青草香,混着沼气燃烧后的清气。

后半夜雨停时,农佳还在监控室里盯着数据。

系统提示音突然在耳边响起,视网膜投影里跳出个金色对话框:“检测到沼气回收率≥95%,已解锁‘碳排放交易’接口。”他猛地直起腰,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屏幕上,虚拟货币的数值正以每秒0.1的速度增长,旁边的说明写着“每减少1吨二氧化碳当量,可获1个碳积分”。

农佳摸出手机查了查国际碳价,指尖在屏幕上戳得发颤——按当前汇率,这些积分能换真金白银。

“原来环保不仅能省钱,还能赚钱。”他对着空气喃喃,窗外的路灯在玻璃上投下光斑,像撒了把碎钻。

远处传来雄鸡打鸣,他忽然想起今早赵博士说的“样板间”,想起老李头雨夜发亮的眼睛,想起林昭雪笔记本上被翻卷的文件边角。

天快亮时,农佳调出系统界面。

“碳足迹追踪”模块的图标还暗着,但旁边的进度条已经爬到了87%。

他盯着那个模块看了很久,直到晨光漫进窗户,在“碳足迹追踪”四个字上镀了层金边。

“昭雪说得对。”他轻声道,指尖悬在模块图标上方,“下一步,该让全国都看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