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无人机黑飞与政策套利

换源:

  正午的阳光炙烤着“蜂鸟速递”无人机物流站的铁皮屋顶,林渊蹲在散落的包裹堆里,指尖划过一台摔裂外壳的无人机——机身编号旁赫然贴着“未实名登记”的红色标签。系统面板的“商业嗅觉”正以数据流形式勾勒出关键信息:【检测到23台违规无人机,运营方涉嫌违反《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潜在罚款4.6万元】。

“林渊!你他妈找死啊!”站长王彪拎着扳手冲过来,油污覆盖的工装上印着“合规运营”的反光标语,“敢动张少的无人机?”

林渊站起身,将拍到的编号照片同步上传至系统后台。半小时前他接系统支线任务【利用政策漏洞,打击非法无人机物流】时,就注意到这个藏在城中村的站点:三十多台无人机在未报备空域穿梭,操作员连最基础的CAAC执照都没有。而张少——昨晚在云顶私房菜羞辱他的男人,正是这家站点的幕后老板。

“根据5月29日施行的武汉新规,每台未实名无人机最高罚两万。”林渊晃了晃手机里的政策条文,“这23台够判十年了吧?”。他故意放大“十年刑期”的关键词,观察着王彪瞳孔的骤缩——系统嗅觉提示对方心理防线已出现裂痕。

王彪的扳手“哐当”落地。远处突然传来警笛声,林渊早就算准了时间:他用系统奖励的5000元雇了个跑腿小哥,在报警时特意提到“疑似恐怖分子利用无人机运输危险品”。这种关键词能触发警方最高级别的响应。

“你想怎样?”王彪额头渗出冷汗。

林渊没说话,只是打开手机里的“星途X9”改装界面——昨天帮手机店老板王强改装的AI系统,此刻正显示着这家物流站的实时数据:【日均订单1200单,客单价8元,利润率15%】。系统面板弹出新任务【以合规化改造换取物流站30%股权。奖励:“低空经济政策解析”技能,现金1万元】。

“我帮你们做合规改造,费用从罚款里扣。”林渊指向天空中一架正在俯冲的无人机,“看到那架S-18型号吗?它的红外成像模块属于出口管制部件,按9月1日生效的新规,现在就该拆除。”他故意混淆政策时间点,利用王彪们对新规的无知制造压力。

警笛声越来越近。林渊迅速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无人机合规运营改造方案》:“第一,所有无人机接入‘全国低空交通一张网’的监管系统;第二,操作员必须在20天内考取CAAC执照;第三,加装我研发的‘豆包模型’调度系统——能把误判率从12%降到3%。”

最后一条是杀手锏。林渊在方案附录里附上了手机店改装AI手机的成功案例,又用系统生成的虚拟数据模拟出改造后的效率提升曲线。王彪颤抖着翻到最后一页,看到“改造期间由林渊代行运营管理权”的条款时,终于崩溃了:“30%股权!我给!”

【支线任务完成。奖励已发放。】

系统提示音响起的瞬间,警车开进了物流站大院。林渊迎向带队警官,举起手机展示早已准备好的“自首材料”:“警官,我们发现部分无人机存在违规情况,已主动停运并提交整改方案。”他巧妙地将责任推给“前任管理层”,同时递上标注着“合规改造示范点”的申请书——这是他根据摘要4里“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完备度”报告设计的话术,暗示配合整改能为区里争取产业试点资格。

警官狐疑地接过材料,当看到“预计带动50个新就业岗位”和“接入国家级监管系统”的字眼时,脸色缓和下来:“算你们识相。限三天内完成整改,否则从重处罚!”

人群散去时,张少气急败坏地打来电话。林渊按下免提,故意让王彪听见:“张少?您的无人机物流站因为涉嫌黑飞,现在由我接管了。哦对了,您那批改装无人机用的‘昆仑2号’芯片,我查了下进货渠道——灰关来的吧?”他故意提到摘要9里的“灰关物流”,听见电话那头“咔嚓”一声,像是手机摔碎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林渊站在物流站屋顶,看着系统面板新解锁的“低空经济政策解析”技能。当他将技能点应用于当前场景时,眼前突然浮现出全息地图:整个城市的低空航线被标注为不同颜色,红色区域代表监管盲区,蓝色区域显示政策红利点。而他所在的物流站,恰好位于“无人机物流试点区”的政策辐射圈内。

“林哥,这是您要的无人机驾照报考资料。”王彪恭恭敬敬递上文件夹,眼神里的敬畏取代了之前的轻蔑。林渊翻看着资料,突然想起母亲怀表里的“时来运转”——不是表针在动,而是他学会了踩着政策的节点转动命运。

手机响起,是银行打来的贷款审批通过通知。林渊抬头望向远处写字楼的玻璃幕墙,那里映出他不再佝偻的身影。他知道,从用政策漏洞反制张少的这一刻起,他的战场已经从街头巷尾的外卖箱,转向了更凶险也更刺激的资本博弈场。而低空经济这阵风口,正托举着他,飞向曾经不敢想象的高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