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只有一世,却不知不自觉间走过百世。
是月于浓情中沉沦,还是她不忍进入下一个阶段——为何要交由她来主导,她怎能下得了决心在下一世就斩断风、月之情。
“我会带着全部的记忆,为迷惘的你,指引前进的道路。”
……
北平的春夜,梨园戏台灯火通明。
军阀之子周风厌倦了觥筹交错,信步踏入这市井喧嚣。
台上,水袖轻扬,杜丽娘幽怨婉转的唱腔如泣如诉: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扮演者正是明月班的台柱——柳月。
她的眼波流转,顾盼生辉,瞬间攫住了周风的心魄。
自此周风成了戏园常客,不穿戎装,只着长衫,每晚必送一束沾着露水的林兰到后台。
柳月起初对这个权贵子弟充满警惕,却在日复一日的真诚与他对戏曲的深刻见解中,心防渐融。
她唱“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时,目光总会落在他的身上。
然而,得知自己儿子整日流连烟花柳巷之地,周大帅大怒,却不愿将怒火发在儿子身上。
所以这怒火,便要明月班来承受。
强权之下,明月班危在旦夕。
柳月不愿连累班主与众人,更不愿成为周风的负累,决定悄然离开北平。
离城那夜,寒星点点,周风却不知如何出现在她必经的巷口。
“跟我走,月儿。”他眼神灼灼,不容拒绝,“天涯海角,我护你周全。”
没有惊心动魄的追捕与殉情。
周风凭借智慧和暗中部署,制造了柳月病逝的假象,瞒天过海。
他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权势,带着柳月远赴江南,在一座水乡小镇开了间小茶馆,名唤“风月小筑”。
周风学着经营,柳月偶尔在茶楼清唱。
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偏安一隅,守候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周风读书写字,柳月烹茶唱曲,日子满溢馨香。
她为他生儿育女,他视她如珍如宝。
……
京城,同仁堂药香弥漫。
御医世家传人赵风,心怀仁术,暗中救治因维新变法而受伤的志士。
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急促的敲门声猛然响起。
门外站着浑身湿透、男装打扮却难掩清丽的林月,她怀中抱着的,是重伤的同伴。
“大夫,求您救他!他是…好人!”
林月眼神焦急而倔强。
赵风不问来历,立即施救。林月不顾男女之防,熟练地帮忙清洗伤口、煎煮汤药。
赵风惊讶于她果敢与对西洋医药的了解。
伤者脱险,林月才卸下心防,坦言自己是支持维新的进步学生。
危机四伏的时局下,共同的信念与仁心让两颗心彼此靠近。
林月欣赏赵风的医者仁心和不惧强权的勇气,赵风则被林月的聪慧、胆识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深深吸引。
他们常常在药铺后院的小书房,一个研读医学药典,一个琢磨新学思想,烛光摇曳,心意相通。
政变开始,风声鹤唳。
林月因散发传单被通缉画像。
赵风当机立断,利用家族人脉,巧妙的将林月送出了京城,随即辞去太医院职务,对外宣称游历行医。
两人隐姓埋名,一路西行,最终寻得一山清水秀之地落下脚来。
赵风悬壶济世,深受乡民爱戴。
林月则开办新式学堂,启迪民智。
他们远离政治旋涡,在乱世中耕耘出一片充满希望与爱的净土。
闲暇时,赵风教林月辨识百草,林月为赵风读报讲天下大事。
战火离乱,却未曾侵扰他们的家园。
……
西湖湖畔,龙井飘香。
陈氏与郑氏,为两大茶商世家,因祖上争贡茶结怨,势同水火。
陈家少爷陈风,洒脱不羁,厌烦家族争斗,常独自上山巡防野茶。
一日,春雨初霁,他在狮峰山腰,遇见一位正在采摘明前嫩芽的少女。
她动作轻盈,笑脸嫣然,与山间云雾好似融为一体。
“姑娘采茶手势极妙,可是郑家‘雀舌’的传人?”
陈风忍不住上前搭话。
少女正是郑家千金,郑月。
她闻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警惕,随即落落大方:
“公子眼力不错。陈家‘旗枪’亦是名品,何故来此?”
陈风坦言只为寻访好茶,不论门户。
两人从茶经陆羽聊到炒青火候,竟越聊越投机,一时忘却了家族恩怨为何物。
此后,陈风经常“偶遇”郑月于茶山,交流制茶心得。
郑月发现陈风并非纨绔,对茶道也见解独到;
陈风则倾慕郑月的灵秀聪慧和对茶叶的赤诚之心。
纸总归是包不住火的,两人的私情终还是被家里发现。
两家震怒,勒令二人断绝往来,并加紧为二人各自安排婚配。
眼看鸳鸯即将遭遇棒打,陈风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他主动邀请,郑家家主品茶论道,席间,他献上自己精心研制的、融合两家之长的新茶——
茶汤清碧透亮,香气馥郁悠长,入口甘醇鲜爽,回味无穷。
“此茶何名?”郑父问。
“尚未取名。此茶生于狮驼,采于明前,融陈、郑两家工艺所长。晚辈斗胆,想请世伯与家父共品,并为此茶赐名。”
陈风不卑不亢。
郑父细品,眼中精光闪烁。
陈父亦被茶香吸引。
一场本该剑拔弩张的会面,竟在氤氲茶香中变得缓和。
陈风借机坦言心迹,愿以新茶制法作为聘礼,求娶郑月,并承诺两家共享此茶之利,化干戈为玉帛。
新茶的魅力与陈风的诚意,加上郑月非君不嫁的坚持,最终打动了双方家长。
那款融合了两家心血与一对璧人爱情的新茶,被命名为“风月同天”,成为贡茶新宠,也彻底化解了两家的百年积怨。
陈风与郑月婚后琴瑟和鸣,共同经营茶庄,将“风月同天”发扬光大。
他们走遍名山大川,寻访奇茶,著书立说。
西湖边,常能看到他们携手赏月的身影。
……
临安城,西湖画舫,丝竹管弦。
落魄书生陆风,才情横溢,却屡试不第,常于湖畔卖字画为生。
歌女秦月,色艺双绝,尤擅歌咏柳词,一曲《雨霖铃》唱得哀婉动人,是画舫上的明珠。
陆风为生计,常替画舫抄写曲谱歌词。
一次,秦月演唱他新填的词作《水调歌头·秋思》时,声情并茂,触动人心,赢得满堂喝彩。
秦月好奇询问新词作者,得知是舱外那位清贫却气质卓然的书生。
她主动寻去,两人在船尾清风明月下,谈诗论词,相见恨晚。
陆风欣赏秦月的灵性与对词曲的深刻理解,秦月则仰慕陆风的才华与风骨。
身份云泥,情愫暗生。
画舫主人觊觎秦月美色,欲强纳为妾。
陆风愤懑却无力阻止。
秦月不愿屈从,更不忍连累陆风,心生绝望。
转机出现在一场文人雅集。
某位致仕高官,在雅集上听到秦月演唱陆风新词,对陆风的才学格外赏识,大为赞赏。
聊天之下,得知二人困境,这位开明的老者当即出手相助。
他认秦月为义女,脱其乐籍,又资助陆风安心读书,并为其引荐名师。
而陆风也不负众望,在几年后高中状元。
他第一时间赶回临安,不是为了彰显自己变得高贵的身份,只为迎娶秦月。
在秦月义父的主持下,早就私定终身的两人,终成眷属。
此后,陆风为官清正,秦月则在家相夫教子,闲暇时教习歌乐。
陆风一生写下无数诗词,其中最美的篇章,皆为秦月所作。
晚年致仕归隐,儿孙绕膝。
秦月在满院桂香中对陆风说:“风郎,这一世,幸遇贵人,得脱樊笼,与你诗酒唱和,平安终老。愿生生世世,我名中有月,照你词中之风。”
陆风握紧她的手,笑容温润:“月儿,你我风月相依,此心永契。”
……
将军府侍卫长风,与丝绸之路上来的胡姬舞女阿史那月,在热闹的西市相遇。
她的胡旋舞如月下精灵,他的英武沉稳让她心安。
冲破文化偏见,长风放弃军职,与阿史那月远赴西域,在敦煌附近绿洲定居。
他守护商队,她教授舞艺,将不同的文化交融在舞步和生活中,恩爱到老。
……
一世一世又一世,天涯海角会相遇……
-----------------
梨园灯火映水袖,你眼底落满星斗
那夜林兰沾露,悄悄叩醒我心头
戏文里唱尽离合悲欢
却不敢问,这一折能唱多久?
……
你掌心藏江南的温柔,说天涯带我同游
可乱世如茶苦,沉浮间烫痛咽喉
若下一世你忘了回眸,
谁为我续,这半盏凉透的愁?
……
风啊,慢些走——
别让轮回吹散相扣的双手
月啊,替我留——
照他眉间那道熟悉的温柔
百世不长,我却怕弄丢
你长衫上那缕春雪初融的皱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
……
风啊,别回头——
我怕泪痕洇开你画的春秋
月啊,葬我眸——
化作他杯中最后那抹温柔
若再相遇,请让月光,
先吻上你,再请风儿吻我颤抖的眉头……
……
啊——
茶烟绕指柔,戏台落雪厚
我们啊……还能否再白头?
《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