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废了姜皇后,立苏玉为后?!

换源:

  这几句话,字字诛心!

直接将黄贵妃的指控上升到了“藐视君王”的高度,又点破了她内心深处的嫉妒和独占欲。

黄贵妃被苏玉这番话和那突然变得凌厉迫人的气势吓到了。她看着苏玉那双仿佛能看透人心的、带着冰冷笑意的眼眸,竟然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寒意,从心底升起。

仿佛眼前站着的,不是一个柔弱的后宫女子,而是……而是某种更加可怕的存在!

“你……你……”黄贵妃嘴唇哆嗦着,竟然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她带来的那些随从,也被苏玉这突如其来的气势镇住,没有一个敢上前。

苏玉看着黄贵妃那色厉内荏的模样,嘴角的笑意更深了几分,但气势却缓缓收敛了起来,重新恢复了那副温婉无害的样子,仿佛刚才的一切都是幻觉。

“娘娘若是没有其他吩咐,臣妾还要回去看书,就不奉陪了。”苏玉再次微微欠身,语气平淡,然后转身就要回殿内。

“你……你给本宫等着!”黄贵妃终于找回了一点声音,撂下一句狠话,却再也没有勇气停留,带着她的人,灰溜溜地狼狈而去。

看着黄贵妃落荒而逃的背影,馨庆宫的宫人们都惊呆了,随即爆发出压抑的欢呼!

他们的主子,太厉害了!三言两语,就把向来骄横跋扈的黄贵妃吓跑了!

苏玉听着身后的欢呼,脸上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叮!目标:黄贵妃,对宿主产生‘惊惧’、‘恨意’情绪,倾倒值 50。】

【叮!目标:馨庆宫宫人(群体),对宿主‘崇拜’、‘敬畏’、‘忠诚’情绪大幅提升!倾倒值 300!】

虽然和黄贵妃的关系彻底恶化,但收获了自己人的忠诚和敬畏,并且成功立威,这笔买卖,不亏。

他知道,这次正面硬刚,必然会引起一些后续反应,比如黄贵妃向她哥哥武成王黄飞虎告状等等。

但苏玉并不太担心。只要帝辛的宠爱还在,只要他不犯大的错误,黄飞虎也未必会为了后宫之事,真的和他撕破脸皮。

……

日子在这种暗流涌动和表面平静中继续。

帝辛对苏玉的宠爱与日俱增,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苏玉也乐得利用这种宠爱,悄悄地施加着自己的影响。

这一天,帝辛在与苏玉独处时,罕见地面露愠色,似乎心情不佳。

苏玉心中一动,温柔地为他斟满酒,轻声问道:“大王今日似有烦心事?不妨与臣妾说说,或许臣妾能为大王分忧一二。”

帝辛叹了口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狠狠道:“还不是那姜氏!天天在寡人耳边聒噪!劝寡人要勤政,劝寡人要节俭,劝寡人要雨露均沾!啰里啰嗦,烦不胜烦!”

苏玉听着,眼神微闪。看来,姜皇后并没有因为上次的敲打而放弃,依旧在履行她“国母”的职责,不断劝谏帝辛。这种行为,在正直臣子看来是忠诚,但在日渐沉溺于享乐和美色的帝辛看来,无疑是扫兴和挑战他的权威。

再加上苏玉这边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经常在帝辛面前表现出对姜皇后的“敬畏”和“不敢争宠”,反而更凸显了姜皇后的“碍事”),帝辛对姜皇后的不满,显然已经积累到了一个临界点。

果然,帝辛发泄了一通后,看着苏玉那善解人意的绝美容颜,心中猛地升起一个念头,他一把抓住苏玉的手,眼神灼灼地说道:

“爱妃!寡人受够了那黄脸婆了!寡人想……废了她!立你为后!如何?!”

废后立己?!

饶是苏玉早有预料帝辛会有此想法,听到他如此直白地说出来,心中也是微微一惊。

后位,对于任何一个后宫女子来说,都是至高无上的诱惑。

但苏玉却知道,这个位置,是烫手山芋,至少现在是。

姜皇后虽不得宠,但她是元配,又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在朝中有着盘根错节的势力,更有亚相比干这样的宗室重臣支持。废后,必然会引起朝局的剧烈动荡,甚至可能引发内乱。

此时若是因为他而废后,他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被推到风口浪尖,这与他低调发育、悄悄积累力量的计划严重不符。

而且,他对后位,也没有任何兴趣。

心念电转间,苏玉脸上却露出了极度震惊和惶恐的神色,她猛地抽回手,跪倒在地,声音颤抖:

“大王!此言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帝辛见他反应如此剧烈,不由一愣:“爱妃何故如此?”

苏玉抬起头,眼圈泛红,仿佛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大王!后位乃国之根本,皇后娘娘虽有时言语直率,但终究是为了大商江山,为了大王您啊!她是您的结发妻子,又是两位王子的母亲,劳苦功高,怎能轻言废立?!”

他先是将姜皇后捧了一下,站在“道德”和“礼法”的制高点。

“再说……再说……”苏玉仿佛有些犹豫,才继续说道,“废立后宫主位,乃是国之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姜氏一族在东鲁势力庞大,朝中诸多大臣也深受姜家恩惠。若大王强行废后,恐怕……恐怕会引起朝野震动,人心不安,甚至可能……动摇国本啊!到时候,岂不是让天下人都指责大王您……为了美色而罔顾江山社稷吗?”

这番话,才是真正的重点。他没有从感情角度劝说,而是赤裸裸地指出了废后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和严重后果,直接戳中了帝辛作为君王的痛点——权力稳固和名声。

“至于臣妾……”苏玉低下头,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臣妾何德何能,敢觊觎后位?能得大王宠爱,伴君左右,已是臣妾三生有幸,别无他求。若是因臣妾而引起朝局动荡,让大王背上骂名,那臣妾……纵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他再次表明自己“绝不贪图后位”的态度,并将自己摆在了“为君王着想”、“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连累君王”的高尚位置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