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伯邑考得了神马,嘱咐申杰主仆慢行,自己独身一人飞奔西岐。
身上有酒神珠遮掩天机,伯邑考一路平安,再未遇到什么妖魔鬼怪。
不多时,伯邑考来到西岐,只见西岐城中,人人披麻戴孝,家家悲啼。
伯邑考乘天马进城,早就惊动了守门将官,火速报入西伯侯府,姬发引文武大臣前来接驾。
下得马来,只见左有大将军南宫适,右有上大夫散宜生,引了四贤、八俊、三十六杰,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恭、尹籍伏于道旁。
姬发近前拜伏于前,道:“王兄羁縻异国,时月累更,为人弟不能分忧代患,诚天地间之罪人,望王兄宽恕,今日复睹兄颜,不胜欣慰!”
伯邑考见众文武、世子多人,不觉泪下,“父亲为我而亡,想今日不胜凄惨,我已无家而有家,无国而有国,无臣而有臣,无子而有子,陷身朝歌,自甘老死,今幸父王相救,得见天日,与尔等复能完聚,睹此反觉凄惨耳。”
大夫散宜生启曰:“昔成汤王亦囚于夏台,一日还国,而有事于天下。少主归国,更修德政,育养民生,俟时而动,安知今日之朝歌,非昔之夏台乎?”
伯邑考曰:“大夫之言,岂是为我之言,亦非臣以下事上之理。邑考能归故土,正天子浩荡洪恩,虽顶踵亦不能报。后又进爵为王,赐黄钺、白旄,特专征伐,赦孤归国。此何等殊恩!当尽臣节,捐躯报国,犹不能效涓涯之万一耳。大夫何故出此言,使诸文武而动不肖之念也。”
此乃伯邑考一辞也,非是他不肯反,是怕众人不心齐耳。
姬发近前,“请王兄更衣乘辇。”
伯邑考依其言,换了王服,乘辇,命众人同进西岐。
路上,伯邑考又对散宜生道:“我路遇一贤人,助我甚多,传令诸军,多加留意,莫要怠慢了。”
散宜生自去传旨,伯邑考又对姬发道:“父亲新丧,怕国中诸人有变,你亲提一军巡视,万要仔细!”
姬发接了旨意,领虎符而去。
伯邑考来到西伯侯府,见匾额已换成西岐王府。
纣王虽下旨赦封伯邑考为王,却并无封号,换成西岐王府也算得当。
伯邑考进得王府,先拜文王,痛哭流涕,真是闻者落泪,见者伤心。
却说文王母太姜,听伯邑考哭的伤心,命人来请。
邑考来见太姜,祖孙二人抱头痛哭。
太姜道:“你父已去了,这王位也该你来,只是我有话要对你说。”
伯邑考跪倒在地,道:“邑考德行浅薄,能当此位,亦是战战兢兢。”
太姜道:“你父有白子,你与姬发等人乃一母同胞,自是不会生了嫌隙。其它兄弟你也不可猜忌,兄弟齐心才不会再酿此惨剧。”
说着,太姜又想起文王,痛呼一声,昏死过去。
伯邑考命太医救治,又取出酒神珠用清水一泡,递与太医,道:“此珠乃仙师所授,药到病除,你再辅以温和之物,以助老祖养生。”
见过太姜与母后,伯邑考来到前殿,招众大臣议事。
众大臣具上奏曰:“国不可一日无主,请大王早日继位!”
伯邑考道:“众爱卿忠心我已具知,然我父新丧,宜先守孝为宜。”
众文武大臣又谏:“大王不肯继位,恐国中人心浮动。当今天下大乱,东、南二路诸侯并起,若不早日安排,恐生祸端。”
伯邑考还是不肯,众文武大臣跪地,谏曰:“文王在时也不愿有如此局面。”
伯邑考遂从众人,待文王下葬后择日继承大统。
……
时光荏苒,秋意渐浓,伯邑考择一吉日继承大统。
在西岐城外筑台,告于天地。
伯邑考批甲戴冠,登台祝曰:
维时甲辰,六月之吉,武王姬伯邑考新承大统,敬谒天地之灵。
赫赫上苍,浩浩后土,今吾继位,诚惶诚恐。感天地之恩泽,赐吾邦国之福祉。念先辈之勋业,立吾今之宏志。
吾当以仁德为本,以义行于世,恤民之苦,安邦之危。弘扬正道,守护社稷,使国富民康,风调雨顺。
愿天地护佑,保吾国长治久安,使万民归心,四海升平,道德昌明,礼仪兴邦。
伏惟尚飨!
伯邑考登基,自号武王。
消息被密探报入朝歌,群臣大惊,急来见纣王。
此时纣王又得了胡媚娘,正与妲己三人对饮,哪里有心思去理朝政?
纣王对朱升道:“本就下旨封了伯邑考为王,众大臣也是知道的,你去说与他们,不必事事报与寡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