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宜生沉吟许久,道:“富不过龙王,除我王外,只各处龙王金银最多。”
伯邑考曰:“善!”
遂招南宫适入宫。
伯邑考对南宫适道:“本王修整横河堤坝,欲要祭祀横河水神、龙王之流。将军明日点兵三千,随我前去祭拜。”
南宫适领命整军,不提。
伯邑考又下旨整修西岐各处官道,依然如前,管饭给钱。
秋冬之时,各处百姓均无事可做,大王下令修官道,又给银钱,无不欢欣鼓舞。
紫青二气源源不断而来,具汇聚于伯邑考体内,使其体内紫青二气凝实不少。
这几日,伯邑考撒出去大把银钱,换来不少紫青二气,修行也是一日千里,距离散仙竟只差临门一脚。
伯邑考静坐,五心向天,运转法诀,引紫青二气过十二重楼,通周身百骸,一时间法力充盈,有圆满之感。
又引酒神珠所含水之精气入体,融入五脏之中。
酒神珠乃人族功德之宝,其中所蕴含水之精气被温养多年,温润无比,入内即化。
伯邑考两月修行,竟比得上别人百年苦修,当真是迅猛无比。
起身收功,伯邑考之觉神清气爽,精气神比往日不知强了多少倍。
想起梦中人所授童子功,又摘下玄铁剑,在院中舞了一阵。
不想舞剑声音惊动太姒。
太姒谓左右曰:“武王继位已有月余,尚未觅得良配,如之奈何。”
转出一宫人,对太姒道:“臣闻散宜生大夫家有一女,贤良淑德,正是良配。”
太姒深以为是,乃道:“你去招武王来此,我有话要说。”
不多时,伯邑考晋见,拜完母亲,侍立一旁。
太姒道:“我儿已承王位,当纳娶良家,不知可有中意之人?”
一听这话,伯邑考顿时慌了神,他又不好言说自己隐疾,站在一旁讷讷无言。
太姒见他如此,只道是少年害羞,不便言明,便道:“听闻散宜生大夫家有一女,容貌端庄,甚是贤惠,你意下如何?”
伯邑考暗暗叫苦,寻思道:“散宜生之女必然是良人,我若娶了她怕是要害她一生。”
想到此处,只能咬牙道:“禀过母后,我在朝歌时得异人赐法,传童子功,此功只等遇到有缘人时才可解。”
太姒问明缘由,讶异道:“天地之间还有这等邪门功法,只叫人不能传宗接代?”
又恼火道:“这功法也不是什么正经人能练的,你还是舍了吧。早日纳妃生子,才是正道。”
伯邑考无语,我倒是想舍了这功法,奈何做不到啊。
遂道:“此功法我也不知道如何解,如何能舍去?”
太姒不悦,道:“如何知道是不是有缘人?”
伯邑考:“两人相处,不遭雷击便是有缘人。”
太姒遂命左右道:“命宫女皆来,让王上逐一试试。”
伯邑考大惊,道:“使不得,若传出去孤如何面对朝中文武,有何颜面示天下人?”
太姒遂命只招两三貌美宫女前来。
一试之下果然如伯邑考所言,三位宫女均口吐白沫,晕倒在地。
太姒见果然如此,更是闷闷不乐,命其先回,又嘱左右道:“尔等不可胡言,若让我听得风言风语,必不轻饶。”
伯邑考逃也似的走了,只羞得满面通红,无颜见人。
翌日散朝,南宫适复命道:“军伍已整备完毕,只待大王令下,便可起行。”
伯邑考正要出城去放放风,道:“将军去城外等我,片刻便到。”
不多时,伯邑考一身劲装,身挎玄铁宝剑,骑天马而来。
一行人汇合,带祭祀之物,浩浩荡荡朝横河而来。
辛甲正在河堤督工,见远处旌旗招展,其中更有武王龙旗,忙来接驾。
伯邑考道:“我听闻此处动工,颇有不顺,特来祭拜横河水神。你等不用管我,自去忙吧。”
辛甲领命而去,行事更加小心翼翼。
南宫适命人堆一土台,摆上祭品,众军士摆开,列阵于后。
伯邑考登台,焚香三支,开口道:“此处横河,地处西岐,故属本王所管。我今既已焚香,你何不来见我?”
河中水族急报于横河龙王。
人间君王出行,自有紫气环绕,西岐气运又盛,武王顶上紫气犹如实质,老龙早就看得真实,只是不敢来见。
此时有人来报,他抹不开面子,只能上前一见。
横河龙王驭水而出,站立潮头,躬身行礼,道:“小龙不知人王大驾,有失远迎。”
伯邑考道:“我有一事告知龙王,此河发水,致使两岸百姓流离失所。本王感念天下苍生,故修河堤,一是让百姓安居乐业,二是让龙王少些因果。特来告知与你,请行些方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