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踏青泛舟时巧相识

换源:

  又是一年春来到,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雅俗每天花一个时辰,前后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用心绣完了那幅长尾山雉白芍药,总算大功告成。期间在女红师傅手把手的指点下,不断换针法,多番进行局部修改,真做到尽心尽力,虽说刺绣功力浅薄,但是成品还算过关,谈不上神形兼备,整体看起来比较可爱,针工也细密,如此确实算上一件过关的绣品,多亏了女红师傅的协助指导。

雅俗当时兴起准备把绣品做完时,本打算绣好了送给家里嫂嫂,为怕针线活被瞧不上,所以下足功夫,等绣好了,又觉得这是她的第一份刺绣作品,很有纪念价值,最后送到母亲那里,让府里的针线娘子为她做一条裙子。

虽然绣样一般,但是府里的针线全是一等一的好手,裙子做出来时,雅俗试穿了一下,合身得体。张夫人又命针线裁出几尺鹅黄色撒花苏缎为女儿做了一件春衫,豆绿地云锦裁一件半臂,底下配上这绯色的绣裙,一水儿穿的瞬间明丽温婉了许多,虽梳着小双丫,颇有些绝色模样。

雅俗特意和二叔家的小兄弟姐妹约好,准备挑个暖和的日子,到时候穿戴一新,大家一起踏青游春。

到了踏青这日,顾嬷嬷为雅俗换上她自己绣的裙子,配着夫人准备的春衫半臂,再把于阗白玉莲花项圈戴上,通身一新,然后点齐人手,带上厨房准备的两箱担食物,以及行李使物,主仆车马随从护卫一大阵出门而去。

小姐弟见面时,雅娴、长远、雅量都是一身新衣,雅量穿的要稍显多一点,三个孩子脖子上都戴着金项圈,雅量的项圈成色足赤,下坠一枚小小的赤金龙凤呈祥方锁,质地最金红亮眼。雅娴的项圈下面坠着一块碧玉如意锁,玉质细腻,明净通透。长远的项圈最奢华,双螭雕金镶宝石,坠着大块的嵌玉如意锁,又戴着金葫芦寄名符,手腕脚腕全是金镯铃铛,总角上的金星十分能衬托出长远的机灵可爱。

今日出门三姐弟每人配备乳母嬷嬷六人,护卫四人,整齐车队护送。

小姐妹兄弟四人分乘两辆飞檐宝盖双驾大马车,国公府车马在前,二爷府车在后,标识分开,周围总共二十名护卫分列前后保护,车内各人乳母丫鬟贴身照顾,另外还有三车丫鬟嬷嬷跟随使唤。

二夫人和大嫂一样都不觉得小孩子能伺候好小孩子,放在屋里照顾不好小主子不说,没得淘气,所以一般近身伺候小姐公子的都是放在自己屋里先调教好的丫鬟,通常十岁左右入府,调教三年规矩,再分给主子房里。雅量长远年纪小,并没有同龄的书僮丫鬟,都是母亲屋里给的大丫鬟,在十三四岁,雅娴有个遇琴,外加雅俗一个江南。

江南第一次陪主子出门,特意换了松花锦面比甲,桃红绣花长袄的一身新。雅俗送了江南一个金光流转的项圈戴着,这一身打扮,一点不输小官家的千金。

四人组来到京郊一处风景优美的带有湖泊的公家园林,果然大地回春,百花开遍。嬷嬷们早已在花树间为四位小主子设好矮桌椅,布好点心,一旁用两个小茶炉烧水,分煮乳茶和甜茶,奉给几位小主子,顺便把江南和遇琴带在旁边吃茶用点心。一行数十人围在小主子四周细心服侍看护。二十名护卫全程亦步亦趋,分守在不远处监控保护。

春天万物复苏,气温舒适,雅量的病也好了,天天待在家里还有点蔫,但只要一出门,呼吸到新鲜空气,顿时就精神不少,此时她突然想要围棋玩儿,可惜没带来。

雅俗得知妹妹要下棋,正好奇她棋艺怎么样。雅娴特别解释道:“妹妹可有下棋天赋了,拿到棋没两天,就把我和长远都比了下去,又与哥哥嫂嫂们分别对弈,总是胜多负少,连爹爹那么好的棋艺跟妹妹下,都夸妹妹聪慧。”

长远也道:“爹爹说家里最有下棋天赋的就是妹妹,不过爹爹喜欢象棋,妹妹酷爱围棋,切磋不对手,他正要为妹妹寻师傅呢!”

雅俗惊叹妹妹有此才华,便与她说起关于围棋名家的事。姐弟几人都来了兴趣,纷纷把自己知道的棋界名人故事拿来一说,不知不觉间给雅量心里埋下了种子,让她从此有了奋斗发掘的目标。

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就七岁,虽然只是吃喝爱玩的年纪,心里却各自都有敬佩的理想人物,以及喜爱追求的理想生活。

姐弟聊不到一会儿,便觉得坐着无趣。长远先离开位子,想去看花,姐妹三个随即一起下桌,动作稍慢的雅量不自觉跟着走,江南和遇琴步调一致,紧随其后。嬷嬷们一发现,纷纷起身跟上,护卫们看见连忙起身整齐追上,只留几个人看护行李。

几个小孩子在花园里走不上几步便开始小跑,一路追逐嬉戏开心急了,就连最弱小的雅量跑起来也飞快惊人,长远玩活了,忍不住边跑边展示几个拳脚动作,雅娴天天不是上学就是练琵琶,今天难得放飞一回,雅俗的腿脚速度耐力更十分惊人,把江南在后面追的直喘气。

四人组对沿路的花树风景无限好奇,不断追寻探索。大家跑着跑着就来到湖边,看见湖光一碧万顷,宛如仙境,纷纷惊呆了。

嬷嬷们一看见水,吓得全飞奔过去,准备把几个小孩子赶紧带离水边,无奈三个小的就想玩玩水,嬷嬷越说不能玩就越想玩,急得护卫们也赶紧围上来。

三个小的牛脾气犯了,这会子完全不听哄,坚持玩了水再走。嬷嬷毕竟不是父母,不敢对主子怎么样,小孩子细皮嫩肉,用力拉扯也怕弄疼弄伤,正在无计可施,见状都让雅娴小姐来劝劝。

雅娴还想玩呢,这会子让违心帮劝,也觉得词穷,忽然看见湖边有船,灵光一闪,忙招呼弟弟妹妹一起看。

三小的看到船,又不想玩水了,都想去坐船玩,于是就请嬷嬷帮弄个船划着玩。两府这次出门为首的两位管事嬷嬷一商议,觉得不给小主子玩也不行,不如大家伙就一起上船,替小主子划船,也好近身看护,既省事,又不会出乱子。

计策议定,先雇了四条带顶篷围栏的大船,两条能全坐下,稍挤,几个小孩子也玩得不开,所以多雇两条,小主子和几个为首的嬷嬷一船,其余三船左右护着,每个船上都有会水的护卫坐镇,这样主仆就可以一起划船下水了。

缆绳一解开,船离了岸,几个孩子高兴的又说又笑,拍手欢乐,童年的快乐莫甚于此。几位贴身乳母都把小主子好好护在身边,帮他们整理衣饰。这片湖光景色实在迷人,大家环顾周围纷纷感叹这趟来的值,也放开心情好好欣赏美景。

到了湖中央,视野越发开阔,几个孩子忍不住四处张望,发现湖面上又远远来了一条长舟。

众人随之望去,发现那舟上一个摇橹,两位男仆,一位童子,共同服侍着一位十一二岁大的少年公子,那位公子在童仆的服侍下对着湖面慢悠悠赏景,显得有几分人上人的气势。

原本双方距离不算近,李家下人心系主子安全,刻意回避对方,始终与周围一切保持距离。不过那舟人似乎对这家产生了兴趣,慢慢不出一盏茶时间,彼此已经清晰的呈现在对方视线里。

李府的人见那舟人赶过来,心生警惕,以主子所在这船为中心,其余三船纷纷开始靠拢。担心对方别有居心,护卫聚集的一船又慢慢向前划过来,准备驱赶对方。

雅娴作为四人组的老大,比弟弟妹妹多几分责任心,察觉到气氛改变,于是远远注意对方举动,那位少爷好似漫不经心,余光却分明在打量这边,一股装模作样的气势,于是就对嬷嬷道:“公家园林按理只有权贵子弟进来游览,想必对方也是有身份的游客,不必刻意驱赶,我们避开对方,只管游自己的。”

嬷嬷笑道:“老爷夫人一早吩咐,主子出门在外,安危首要。看那船人有意往咱们这边赶,让护卫过去说一说,避免冲撞,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也不失体统。”

雅娴:“争小小一隅不是府里的行事,我们姐弟出门游玩,不宜透露身份,嬷嬷切记低调行事。”

乳母又道:“只怕主子们玩得不自在,咱们且先避开,实在不便,大家也早些上岸。”

嬷嬷于是示意把船划开点,这么大湖面,随便往哪儿划,别再遇到。

谁知那条船好像与这边一路的,就在水上慢悠悠追着。

公子一直侧身笑着盯向这边看起来明显是大户人家小姐公子的一船,通过方才一番观察,他已经找到重点,特别是在注意到船上有个一闪而过的小脸,宛如一道白光击中双眼,所以无论船舟的前进轨迹如何变,公子就是调整姿势一直看向李府公子千金所在这船。两个白玉般的小女孩被护在嬷嬷怀里,总是看不见,便向那位身居船只中间位置的千金姐姐频频递微笑示意。

李府的人发现不对劲,只得让护卫驱赶。对方却是有意纠缠,频频与船只抢道。李府分明不想起冲撞,于是在水中不断迂回阻挡,让主子所在那船先行。一连串水花让正在游兴上的四人组都产生了疑惑,最后只得听乳母的话早早弃船登岸。

回到落脚点,几位负责炊事的娘子按部就班打开带来的箱担炉灶,将预先准备的一系列熟食烹热,又煮了面食,煎了香喷喷的鸡蛋,服侍四位小主子吃了随性简便的一餐。众人伴着风和景明,一起放怀腥膻大嚼,相比来时责无旁贷,一趟下来,大家回归自然,感觉如释重负。

餐后休息片刻,众人准备趁早护送主子回府,于是分头传来马车,一连串提背抱笼,打叠行箱,伺候整齐。雅俗雅量长远都被乳母抱去车中安置,快要哄睡。

就在这时大家又撞见方才在水上遇到的那位公子,对方也带了二三十随从队仗,排场不凡,一行人正在后面满地收拾。

两边本来互不干涉,无奈对方主动出击,那位公子派人来李府这边告知车子挡道,问怎么办。

第一个听见这话是雅娴,她连忙掀开车帘,准备看看又是什么情况,只一个露头,便被对方那公子瞧得清清楚楚。对方直接招呼过来:“姐姐,你家马车挡了我的马车,姐姐下来看看这个怎么办。”

雅娴吓得连忙缩回脑袋。遇琴见状忙要看看怎么回事,从车里刚一探出身子,就看见性子最快的邓嬷嬷和对方叫上:“你们自家车挡车,找我们什么事。”

对方一个中年男人竟然嬉皮笑脸上前道:“大家都在一块地盘,我们相互路走不通,你们肯定也有责任,让你们的人下车看看是情理当中,出门在外都是互相尊重,敢问贵府上何处?主家如何称呼?”

这讨问让一向注重隐秘保护的李府人听出来嗤之以鼻,不过还是有嘴快的当即讥诮起来:“路走不通的是车旧车不好,叫别人看还能帮你抬着走。”

只这一句就是不给对方脸,一边说一边集体赶着队伍走,留着对方一众在那里跌脸抱恨。

今日出现的陌生一众来自制平侯府,那位公子就是制平侯世子柴志焘,制平侯膝下上有两女,独此一个男孩,所以对此子宠溺万分。柴公子自小仗着父母宠爱,在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又爱与姊妹闺房玩乐,今日游园有了这样的奇遇,回去向父母一说,便要将那家人打听出来。

他们柴氏一族在朝廷多官署处人员广布,相互扶持,只是这些年缺少朝廷信任,逐渐被边缘化,所以一直在谋求联姻机会。

接着秋天故事,且看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