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录音为证,陷入被动

换源:

  就在陆丰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试图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为警队撕开一道破局的口子时,一股远比街头枪战更加阴冷的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了整个港岛。

廉政公署,这个悬在所有公职人员头顶的利剑,在这一天,骤然出鞘。

他们没有选择与警方正面沟通,而是以一种近乎偷袭的方式,直接向警队最高管理层递交了一份杀伤力堪称核武级别的“核心证据”。

几乎在同一时间,这份证据的副本,通过“匿名渠道”,精准地送达到了几家向来与廉署关系密切,以报道辛辣、尖锐著称的媒体手中。

那是一段经过专业录音棚设备处理的音频文件。

总时长,一分三十秒。

这段录音被播放的瞬间,一股来自市井底层的、混乱而又真实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背景音嘈杂到了极点。

麻将牌被用力砸在桌面上,发出清脆而又烦躁的“啪啪”声。

夹杂在其中的,是男人粗俗不堪的叫骂,女人尖利的争吵,还有远处街道传来的、模糊的汽车鸣笛。

这声音,仿佛能让人闻到廉价香烟和汗水混合的刺鼻味道。

对话的双方,声音都经过了刻意的放大和锐化处理,穿透了所有杂音,清晰地钻入每一个听众的耳朵里。

一方是雷美珍,西九龙重案A组的铁腕指挥官。

另一方,根据廉署提供的资料,是和联胜大佬连浩东麾下最得力的一名金牌四九,外号“丧彪”。

整段录音的剪辑手法,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恶意。

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甚至可能完全无关的对话,被巧妙地、无缝地拼接在了一起,构成了一段全新的、充满了罪恶暗示的叙事。

而其中最关键的两句对话,被保留了下来,音量被推到了顶峰,仿佛生怕全世界听不见。

一个粗犷而带着谄媚的男声响起。

“……雷Sir,我们东哥的意思你明白啦。只要你那边高抬贵手,照片上的那小子,明天就能安安稳稳地去O记报到,把他知道的全都说出来……”

短暂的沉默后,雷美珍那标志性的、略带沙哑的嗓音出现了。

“……我知道该怎么做。回去告诉连浩东,让他管好自己的人,别把事情闹得满城风雨,对大家都没好处。”

结束了。

一分半钟的录音,到此戛然而止。

从法律层面分析,这段录音充满了致命的缺陷。

来源不明,无法追溯。

剪辑痕迹过于明显,任何一个专业的法证科人员都能轻易识别。

它根本不可能作为直接的呈堂证供,去指控一名高级督察。

但在舆论场上,在纪律调查的层面,它却拥有着毁灭一切的恐怖力量。

它就像一桶早已准备好的,混杂着污泥与粪水的脏水。

不由分说,劈头盖脸地泼在了雷美珍的身上,也泼在了她背后那块象征着荣誉与法治的金字招牌上。

它不需要严谨的证据链。

它只需要向公众植入一个简单而致命的概念——雷美珍,这位警界的王牌女警,确实和黑帮人物有过不可告人的私下接触。

她,存在着“放水”的重大嫌疑。

这就够了。

凭借着这段精心炮制的录音,廉政公署立刻召开了高调的新闻发布会。

发言人面对着无数闪光灯,义正辞严地宣布,鉴于案情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廉署将正式以“涉嫌公职人员行为失当”和“妨碍司法公正”两项重罪,对高级督察雷美珍展开全面的刑事调查。

消息一出,舆论的火药桶被瞬间引爆。

第二天清晨的港岛,仿佛被这场风暴彻底吞噬。

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无一例外地被这个新闻占据。

“王牌女警与黑道大佬的秘密交易实锤录音曝光!”

“警黑勾结铁证如山,廉署雷霆出击!”

“下一个黄志成?警队公信力面临崩盘危机!”

一篇篇报道,用尽了煽动性的词汇,添油加醋地描述着所谓的“惊天黑幕”,将雷美珍描绘成了一个为了破案而不择手段,早已被黑暗腐蚀的堕落警察。

一时间,整个警队被彻底推上了风口浪尖,公信力遭受了自创立以来,最沉重、最耻辱的挑战之一。

无数市民在街头巷尾,在茶餐厅里,议论纷纷。

他们看向街上巡逻警员的目光,第一次带上了毫不掩饰的怀疑与审视。

警队内部,是否还存在着更多的“黄志成”?

甚至,存在着比“黄志成”更可怕的“雷美珍”?

警队高层紧急召开新闻发布会,试图灭火。

发言人对着镜头,反复强调录音的来源非法,其真实性存在重大疑问,呼吁市民保持冷静与理智。

但他们的声音,微弱得就像风中的残烛。

很快,便被廉政公署精心策划的、一浪高过一浪的舆论狂潮,彻底淹没。

在这场步步为营,招招致命的攻击之下,整个警队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与屈辱之中。

O记总部,陆启昌的办公室里,烟灰缸早已堆满了烟头。

他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几乎要将他压垮的巨大政治压力。

廉政公署的险恶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他们根本不在乎雷美珍是否真的有罪。

他们要的,就是用雷美珍的“死”,用一个功勋卓著的高级警官的倒下,来换取他们在陆丰这个案子上的“赢”。

不惜一切代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