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周家藏书

换源:

  培宁从大周先生那里出来还恍如做梦一般。他这么简单就进了周家的内书房。还能随便看,随便抄?

原主想到县学并不是觉得自己在周家塾学就考不上秀才,而是他抄完了周家藏书室的书,到县学除了先生不同外,还可能看到、抄到更多的书。

所以,现在有了这条件,那县学他也不是非去不可。

培宁美滋滋挂着一脸傻笑去吃饭,引得樊锡铭和周进棠齐齐看过来。

培宁不待两人开口直接来了句:“别问,问就是不能说。”

两人齐齐甩给他一个白眼,又同时“切”了一声。不过倒是真没再问。

周进棠把他缺的最后一本书带了过来。培宁装模作样的冲他作了个揖,算是谢过他。

俩人欢天喜地的告诉他,他给的驱蚊香囊可太有用了。要不是膳食堂里还有其他人,樊锡铭恨不得撩起衣服给培宁看。

看他还想悄没声的在桌子下面撸出腿让自己检验一下,培宁赶紧按住了他的手。

知道有效果就行,大可不必这么较真。为什么啃猪肘子的时候还要看你的大白腿。就不怕影响师弟的食欲吗?

今早能有猪肘子肯定是周进棠发挥了作用,培宁可不记得自己订的餐谱里有大清早吃肘子这一项。

他依前世的习惯,早餐全订的是些清淡的。那时哪有想到自己这个身体居然一顿不吃肉就像缺了点啥一样。

别说早晨吃肉,一天三顿,顿顿吃都不会起腻。

大概穷人家里都缺油水,樊锡铭简直爱肉若命,连盘子里剩点油汤他都能拿窝头占了吃掉一点不带浪费的。

培宁认真思考过,他之所以在空间里饿的这么快,可能跟空间里时间拉长了,但人在空间的时候胃肠照常工作,所以,他才会饿的那么快,之间要加好几次餐。

今天他要到大周先生那里的话,不在空间,也就有可能根本不会饿,那就没必要夹带馒头回去。

他下犹豫着呢,周进棠却已经不由他分说,直接给他装好了。

培宁也是才知道甲班统一上课的时间很少,除了作业多,考试多,时间上自由度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学业好的学生。

作业若是一次就过关,别人改作业的时间,你就可以闲一闲了。

这两人恰好属于学习好的。

培宁昨晚一个人去洗澡受了惊吓,今天无论如何也要拉这两位一起。

进了浴池见到里面的人,培宁就可始庆幸,幸好拉了这两位来。

昨晚是一对野鸳鸯,今早是一只。那个叫长治的没在,只有小甜嗓一个白米团子泡在培宁昨晚泡的小汤池。

“郑金宝你也来沐浴啊。”樊锡铭大大咧咧打了声招呼。周进棠也问了句:“师兄,早。”培宁跟着点了下头算是囫囵个的混了过去。

培宁的篮子在樊锡铭提着,看他在前面打完了招呼就赶紧推着两人往大汤池去了。

他真怕这小子再来句:不如我们四个一起洗。和谁洗都没事,就是跟这个小甜嗓一起让人无端端的别扭。

郑金宝还没来得及搭上话呢,两人就被培宁推走了。

所以,待郑金宝说出那嗲甜嗲甜的:“周师兄,你怎么叫人家师兄呢?人家可还小着呢。”时,培宁三人已经轰隆隆过去了。

三人谁也没接郑金宝的话,樊锡铭和培宁都是豪放派,两人脱完下水了,周进棠袜子还在脚上呢。

池子里的水是流动的,还很清澈,不然,培宁多少是有些膈应那俩在这个池子里泡过了。

三个用用培宁带的澡豆互相搓了一下背,又洗了个头才上来。那两没带衣服,仍旧穿着脏衣服走了。

出来的时候依旧由樊锡铭代表三人大着嗓门冲郑金宝吆喝了一声:“我们先回了。”作为告别。

依旧不等郑金宝作出回应,培宁就从身后推着两人大步离开了。

三人出来啥也没说,就分开了。

培宁当然是去大周先生那里报到。

他来的时候大周先生不在,培宁也没管那么多,捡起桌角的旧书,一本本看了起来,他并没着急直接抄录,而是选择先把要补的书通读一遍。

有些纸条写的要补上去的内容明显不对,培宁就在纸条上做上标记,暂时先不誊抄,等大周先生看了没问题再抄,或者是要修改的,改完再抄。

相对于抄写整本书来说,补的字数可少多了。培宁真写起来用不了多少时间。

培宁抄完一半,就停了手,这活也不是要今天一下干完。他留一半明天再干也不迟。

然后,培宁开始满屋子转着打量这满架子的书,眼里浮出满意之色。

书架上的书籍明显是分了类的,按照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分别排列。

六艺,并不是指技艺而是指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

诸子,则是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诸家学说;

诗赋这个不用说就是诗、赋类文学作品;

兵书,则有各类军事文献,有讲战略思想,有讲战术技巧。

数术,与大家通常理解的算术有很大差别,它包含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

方技,则是医经、经方、古代科学类著作。

有一些是培宁看过的,有很多都是培宁没看过的。粗略估算了下这里至少有上万册。

科举跟前三类息息相关,但后三类也不是没有涉及。可以说光学四书五经这类教材,科举只能得个基础分,想中秀才根本作不成十拿九稳。

古代秀才是连医学都懂一些的,更不用说会写诉状,会算帐,涉猎非常广泛。

书籍在古代作为家族重要资源,它很难在普通人之间流通。

“往来无白丁”可以作为骄傲的资本。

要不怎么说寒门难出贵子呢,阅读量不够,掌握的信息有限,见识不足,很难给朝庭和上官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提议,又拿什么跟人交流让人赏识呢。

这里寒门并非指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或者一些没落的贵族家庭。

这样的人家想读书翻身尚且不易,何况普通人家,除非是惊才绝艳的天才,环境完全无法束缚他的成就。

不过这也成就了读书人在这时代的特殊的地位。

周家不愧是大族,就这藏书量足以培养出优秀的后人。

培宁立时觉得自己不用到县学了,光这里的书就让自己受用不尽。而且大周先生真好,还给他提供耗材。

培宁盯着满满两架子的六艺经略,算一下余下的假期,果断放弃把书全抄回去的想法。

他顺着这个书架从最底下的第一排开始,一本一本的过,先是略略的翻一遍,曾经看过的就放下,内容一般的放下,觉得好的就取出来。

这里的藏书和外书房一样,在书取出来时把书页中夹的书签放在书的位置,看完后按书签的位置放回去,非常方便。

如果特意要找哪本书还有藏书目录可以查找。

每个书架侧面会悬挂一份藏书目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