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总监,竹九公司的策划案甲方又打回了,说咱们的医疗大数据模块跟他们的需求偏差太大。”林肖向刘见汇报工作,经刘见示意允许后,把打印件放在刘见桌办公桌上。
刘见拿起签字笔,用笔尖在“智能医疗生态闭环”标题上敲着:“偏差?我上周不是让你照着邓州银行的风控模型改吗?”
“可竹九是医疗企业,他们要的是患者行为分析,银行那套风险评估逻辑根本不适用。”林肖有种生无可恋的感觉,仿佛又一个“赵红”诞生了!
“小林啊,”刘见突然放下笔,说道,“做策划得懂‘乾坤大挪移’。邓州银行的案例是车董事长亲自批的标杆,你把金融术语换成医疗术语,底层逻辑不都一样?”
茶水间传来苏妲己的声音:“快看!贺原的庭审直播片段,他说‘所有决策都是车董授意’,现在弹幕全刷‘甩锅界祖师爷’!”
老张评论道:“早跟你们说,贺原在任时,每次批预算都念叨‘董事长要求提质增效’,合着最后全成车董的锅。”
刘见继续“阴阳怪气”着,他指着“数据中台搭建”这行字:“这个不能说是‘甩锅’,你们得提高一下格局,多学学楚总。我可听说了,上次集团审计,他把创投部的亏损,全算成‘战略转型期必要成本’。”
王雯走了进来:“刘总监,咱们这策划案怎么办?甲方说再改不出就启动违约条款了。”
刘见突然笑了:“简单。王雯你去把甲方对接人约出来,就说‘集团高层对医疗赛道有新战略考量’。小林你整理份‘跨行业逻辑迁移报告’,把邓州银行的案例标红加粗。”
“可这报告会不会有……”林肖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记住了,这是策略!”刘见说道,“等甲方追问,就说‘受董事会资源调配影响,原方案需结合最新战略迭代’。记住,要学会跟对方沟通解释,失误要找好理由,实在不行就说是更高层级的全局考量。”
老马笑着说:“刘总监这招跟贺原当年如出一辙。他当总经理时,每次项目黄了都说‘主动收缩战线聚焦核心业务’,其实就是谈崩了。”
苏妲己突然指着电脑屏幕:“快看!综合部刚发的内部通报,陈万把上周的会议纪要写错日期,现在甩锅给新来的实习生,说‘新人对流程不熟悉’。”
林肖突然想起今早苏周说的话:“楚副总升任前,把所有跟贺原相关的文件都盖了‘已按车董指示修订’的章”。她摸出手机给苏周发消息:“刘见让我们拿银行案例套医疗项目,这锅早晚甩到高层头上。”
苏周秒回:“陈万刚跟我说,董事长昨天问起竹九项目,刘见报的进度比实际快了三倍。”
“总监,”王雯突然举手,“我约了竹九的人下午三点见,需要准备什么话术?”
刘见拉开抽屉翻出本《商务话术金句》,扉页贴着张便签:“记住三个万能公式:1.集团战略调整需要2.跨部门资源协调中3.待董事会最终决议。”
老张小声嘀咕道:“当年贺原就是靠这套话术,把亏损说成‘战略性投入’,现在好了,法庭上还在说‘一切为了公司长远发展’。”
茶水间里,苏妲己喝着咖啡说道:“刚听见综合部的人说,刘见上周把考勤表出错的责任推给系统,说‘数字化转型期难免出现技术兼容问题’。”
刘见突然站起身:“走,去会议室过一遍PPT。记住,凡是甲方质疑的部分,都要关联到‘集团正在推进的医疗大数据中台建设’——就算中台连立项都没通过。”
王雯举手问道:“可银行的风险评分模型和患者行为分析算法完全不同……”
“重点是框架!”刘见的激光笔在“核心逻辑”四个字上画圈,“当年贺原把房地产项目的策划案套到文旅项目上,也是这么干的,最后还拿了年度创新奖。”
林肖的手机震了震,苏周发来截图:楚副总的办公桌上,放着份标红的文件,是竹九项目战略指导意见,落款日期是三天前。她突然明白刘见为什么敢把进度报快三倍——反正最后总能甩锅给“高层战略调整”。
“总监,”林肖突然开口,“如果甲方坚持要按医疗逻辑重做呢?”
刘见关掉视频,脸上露出诡异的微笑:“那就说‘为响应董事长提出的’医养结合数字化转型‘号召,原方案需升级为双轨制版本’。记住,任何时候都要让高层的战略意图背锅。”
老张在后排突然咳嗽起来:“我想起贺原被抓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所有决策都是集体讨论的结果’,现在成了法庭上的笑话。”
刘见拉开会议室的门,说道:“时代变了老张,现在讲究‘战略背锅法’。走,去跟甲方说‘集团董事会正在紧急磋商医疗赛道的资源配置’——反正他们也不知道董事会上周刚否决了这个议题。”
林肖突然想起苏周说的“楚副总把贺原批的文件全盖了车董的章”。她摸出手机给苏周发消息:“刘见这锅甩得比贺原还溜,就是不知道车董愿不愿意接。”
苏周回了个苦笑表情,说道:“陈万刚说,刘见今早把竹九项目的风险评估报告放进了‘车董待阅’文件夹,其实车董根本没看过。”
刘见用激光笔指着PPT上的银行案例,说道:“看好了,这就是职场生存法则。只要把锅甩给高层战略,就算项目黄了,也是‘为集团长远发展探路’。”
王雯发出疑问道:“那如果高层不承认呢?”
刘见轻蔑一笑,说道:“所以才要提前把‘战略指导意见’的文件拟好啊。贺原要是早学会这招,现在说不定还在当总经理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