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高价电影票,老和尚懵了

换源:

  齐鲁省电影公司拿到《少林寺》的拷贝时间稍晚一些。

京城电影院放映了一个星期后。

他们才把拷贝下发到辖区内的各市、县电影院。

……

赵胜利是齐鲁省东南部某个公社里的普通青年。

他和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

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来源于报纸。

几天前。

他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于电影《少林寺》的报道。

这让从小就喜欢功夫的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自从听说这部电影要在县城电影院里上映。

他就一直在数着日子。

终于等到电影上映的当天。

他特意起了一个大早,约上两个同样感兴趣的朋友。

徒步走了三十多里路。

来到县城。

这年头。

在他们这个地方,别说是汽车,就算是自行车,也是极为少见的。

所以。

一般情况下。

大家都会选择徒步的方式去县城。

三人的目的很明确,进城后问了一下路,就直奔县城电影院。

此时。

电影院门外已经是人山人海。

除了县城里的一些人,像赵胜利他们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三人见状,也只能耐着性子排队。

就在等着买票的过程中。

一个穿着的确良的县城青年凑了过来。

对着赵胜利问道。

“哥们,你们也是来看《少林寺》的吧!”

赵胜利笑着回应道:“报纸上说,这是国内的第一部功夫片,我们挺好奇的,就想着来瞧一瞧。”

县城青年叹了一口气:“今天你们是看不到喽,改天再来吧!”

赵胜利有些疑惑:“为什么?”

县城青年解释道。

“你们要是一大早就在这里排队,也许还能买到票。”

“现在都已经是中午了,排队的人还有这么多。”

“别说是今天的票,就是明天的票,后天的票,恐怕都被他们给买完了。”

赵胜利有些失落,懊恼道:“那可怎么办啊!我们可是走了三十多里路才到这的!”

县城青年继续说道。

“你们走三十多里路算什么,我听说有人走了七八十里路呢!”

“他天没亮就来了,就这,也没买到今天的票。”

“啊!”

赵胜利三人听到这里,有些垂头丧气。

县城青年见状。

假装很为难的说道。

“看你们三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

“这样吧!”

“正好我手里有三张电影票,就先匀给你们吧!”

“真的!”

听到县城青年这句话。

赵胜利三人喜出望外,没想到出门就遇到好人。

“当然是真的!”

“只不过。”

“你们也适当的加一点钱,我也还没看呢!”

县城青年补充了一句。

这也让赵胜利三人顿了一下。

然后。

便释然了。

他们觉得县城青年说的很有道理。

于是。

纷纷掏出两角钱。

刚才听售票员说了。

《少林寺》的票价是全国统一,一角钱一张。

现在给他两角钱,怎么也不算吃亏。

县城青年看了一眼钱数。

皱着眉头说道。

“哥们,我这是下一场的票,你们一会儿就能进去看电影。”

三人又掏出一角钱。

“我这三张票,都是电影院里最好的座位。”

赵胜利三人就算再傻,也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

“你说的多少钱!”

“一块钱!”

“多少?”

赵胜利三人万万没想到,眼前的县城青年敢狮子大开口。

要知道。

在他们这里。

很多人一天的工资,都挣不到一块钱。

“你们到底看不看?”

赵胜利仔细思索一番,最终还是狠狠心,掏出一块钱。

其他两人则是表示,他们可以排队买票,等几天看也可以。

就这样。

赵胜利一个人走进了电影院。

检票入场后。

赵胜利才得偿所愿,终于能看到电影《少林寺》。

电影也没有让他失望。

美轮美奂的嵩山景色,精妙绝伦的武打动作,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都在深深地吸引着他。

在当下的环境中。

电影公司会让放映员下乡,免费放映电影。

但大多数电影都是黑白画面,只有极少数才是彩色,而且剧情都很单一。

赵胜利平时看的就是这种。

如今猛然发现。

还有《少林寺》这样的电影。

就像是意外找到的宝藏,让人兴奋的同时,又充满惊喜。

《少林寺》的电影只有95分钟。

很快。

就放映结束。

赵胜利连忙起身跑出电影院。

此时。

他的两个朋友还在排队,等着买票。

见到他出来。

连忙问道。

“电影怎么样?好看吗?”

“我从来就没看过这么好看的电影!”

赵胜利感慨一声后。

问道。

“那个县城青年去哪了?”

“你问他干什么?”

“我再买一张电影票。”

听到这句话,另外两人也有些震惊。

看完一遍。

还要再看一遍。

不过。

这也勾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一起找到县城青年,花一块钱买了票,走进电影院。

事实上。

像县城青年这种投机行为。

还有赵胜利的情况。

并非个例。

在各处都有发生。

更有甚者。

一张票卖出几块钱的高价。

一个人看过几十遍电影的情况。

都不在少数。

……

少林寺。

最近一段时间。

老和尚们的日子比以前好过许多。

苏越拍摄电影前,为他们修缮了一下寺庙,顺便修了一条路。

在拍摄电影的时候。

还准备给他们一些使用场地的费用。。

现在的老和尚可不是后世,把公司都给开起来了。

他们对此表示拒绝。

苏越无奈,只给他们留下一些日常用品和柴米油盐,用来改善生活。

普普通通的一个清晨。

一位老和尚刚刚打开寺门,

眼前的一幕。

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只见一群风尘仆仆的20多岁小伙子,站在门外。

他们看到门开后,露出老和尚的身影。

纷纷跪倒在地。

二话不说就磕头。

“各位施主,你们这是?”

“请方丈收下我们。”

“你们想出家?”

“我们想学武功。”

老和尚若有所思:“学武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