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密林定计

换源:

  入夜,毋极城十里之外的一处茂密森林中,陈钊三兄弟自汉昌而来,率领着两千五百名勇士在此已经小憩了一日。

林间鸟鸣声声入耳,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短暂的宁静奏出一曲悠扬的乐章。

根据斥候打探来的消息,结合张世平、苏双二人带来的情报,城外的黄巾军还有两万之多。

面对这悬殊的兵力对比,陈钊深知仅凭这区区两千五百人若贸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然而,他麾下皆是精壮之士,更有三位武艺超群的一流战将——关羽、张飞、陈钊自己。

若筹划得当,未尝不可寻得一线胜机。

陈钊的目光转向关羽、张飞,只见关羽轻轻捻动颌下长髯,眼神中透露出深思;

张飞则急不可耐,双眉紧锁,仿佛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冲入敌阵。

陈钊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问道:“二弟、三弟,是否有破敌良策?”

关羽微微颔首,缓缓开口:“大哥,吾等虽兵力悬殊,但黄巾贼军久战疲惫,士气低落。若我们能以奇制胜,或许能击败黄巾贼军。”

张飞一听,急声道:“大哥,二哥,想这么多作甚?依俺之见,当一鼓作气,直捣敌营,定能令那黄巾贼子大败而逃。”

陈钊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这张飞,真乃军中一开心果。

行事作风直率坦诚,简单粗暴,直来直去,毫无遮掩。

可这是行军打仗啊,两千五百多人身家性命集于一身,岂能轻率行事?

关羽不悦地瞪了张飞一眼,低声喝道:“三弟,休得胡言。照你这个打法,只怕咱们这两千五百人都会折在里面。”

他的话语中带着些许威严,仿佛连空气都为之一震。

张飞闻言,不由得挠了挠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懊悔,但随即又被不服输的光芒所取代。

关羽捋着颌下长须,沉吟了一会,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大哥,愚弟认为,黄巾贼并不知我等已经来援,可出其不意,趁夜袭营!”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重。

陈钊闻言,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豪情。

他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他之所以召集诸将共商军情,为的就是集思广益,汇聚众人智慧,同时亦有培育部属之意。

目光流转间,陈钊望向张飞、张世平、苏威父子,也想听听他们的见解。

张飞以大手挠了挠头,憨态可掬。

他反正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纵情厮杀才是他的最爱。

张世平则以拳击掌,赞不绝口道:“妙哉!关将军此计当真高明!”

苏双却眉头紧锁,显然对此计尚有疑虑:“但如何袭营,方能令黄巾贼大营陷入慌乱,从而便于我军乘虚而入,于中取事?”

此计由关羽所提,他心中早已成竹在胸。

于是,关羽根据所知道的情报,在地上以树枝勾勒出一幅简略的地形图,随后将自己的计策娓娓道来。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计策的精妙。

张飞虽不善谋略,却对关羽的计策大为赞赏。

他豪气干云地说道:“二哥之计,正合俺意!俺老张愿率军先行破营,杀黄巾贼个措手不及!”

张世平亦是豪情万丈:“世平虽不才,亦愿随军出征,为将军助威!”

一旁沉默不语的苏威忽然冷不丁地冒出来一句:“主公,若我等能在黄巾大营陷入混乱之际,城内守军趁势杀出,两面夹击,那战果定将更为辉煌。”

陈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这个想法他心中也有过。

之所以不提,是因为他没有把握能通知城里策应。

而苏威既然能说得出这番话,显然有能力潜进城去。

他目光柔和地投向苏威,赞许之情溢于言表:“仲平此言,确是良策。若我军与城中守军能一起行动。黄巾贼军必将在两面夹击下溃不成军。只是……”

话语间,他故意一顿,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试探:“仲平是否能悄无声息地潜入城中,传递这至关重要的消息?”

苏威转而望向苏双,苏双微微颔首。

于是他对陈钊抱拳道:“主公放心,我苏家于毋极城下,确有一条鲜为人知的暗道,可直通城内。”

此言一出,张世平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惊涛骇浪。

他与苏双交往多年,竟对此事一无所知?

苏双见状,面上掠过一丝歉意:“张兄见谅,此道隐秘异常,仅容一人通过,若非万不得已,绝不轻易示人。”

张世平默默点头,心中暗叹:这年头,谁人没有几处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张飞听了苏威的提议后大喜,那张黑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大手一挥,重重地拍在了苏威的肩膀上。

“仲平,你小子有种,合我胃口,以后就跟俺混吧!”

苏威虽为二流武将,张飞这突如其来的“热情”,让他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自肩头蔓延至全身。

他身形不由得向前晃了一晃,艾玛,三将军好大的力气。

陈钊心中一动,苏威为人精明,以他们跟苏双的交情,只要不出意外,必定不会出现历史上范疆张达谋害张飞这种事。

他笑着对苏威道:“好哇,仲平,你以后就跟在翼德身边,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苏威闻言大喜,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自幼习武的他,对高手过招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而张飞为人豪爽,跟在他身边,肯定会受益良多。

如果苏威知道,他日后会为了这一次的冲动而叫苦不迭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拿块豆腐砸死自己。

虽然如此,但苏威的武艺在张飞的压榨下,也是突飞猛进,堪堪挤进了一流武将行列。

而张飞从此以后有苏威在身旁边时常提点,让他颇为倚重。

再也没有收下范疆张达了,无形之中让他改变了自身命运。

众人计议已定,由陈钊亲笔写了一封书信,盖上中山国相的官印,让苏威从密道进去,带给了城内的张固。

约定今夜三更时分,一起夹击黄巾军。

有人会问,苏威进城带个口信就行了,何必再写这封书信多此一举。

其实,陈钊此举是很有深意的。

毕竟,向外求援也是个刀头舔血的玩命活。

稍有不慎,被人逮住了,要么叛变,要么身死。

如果苏威投靠了黄巾军,这封信就是催命符。

即使没有投靠黄巾军,光平苏威那张嘴,怎么取信城内众人?

而盖了陈钊的官印则就不同了,说明的确是搬来了救兵。

届时就不会坏事,从而更好地使内外夹攻之计得到充分开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