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远影(三)

换源:

  常言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两人的偷情,自然也会露出马脚。

宋立新频频回家,难免会遇到需要他处理的事情,这时,农场就派人到家里找他。有时来人敲了半天门,他才开门。进了屋子,见赵婶也在,虽然端坐,却也能看出异样。这时,张立新就说自己发烧了,恰好赵婶在家,过来照顾自己。

类似的事情在邻居串门时也发生过,屋中的情况大同小异,而且窗帘总是拉着。

渐渐地,这件事就悄然传开了,家属们也都知道了。女人毕竟同情女人,于是就有人对宋婶说了这些传闻,让她留个心眼,看好宋立新。

宋婶听了,脑袋登时“轰”的一声。

直觉告诉她,这事是真实的。赵家两口子的般配,她看得真真切切。由此不免心生愧疚,觉得宋立新应该娶赵婶那样的女人,自己配不上他。

可是从主观上,他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毕竟她珍惜宋立新,珍惜自己的好命,也珍惜自己的家庭和两个孩子。这个家一旦出现问题,她的精神就坍塌了。

她极力寻找有利证据,证明传闻不是真的,借以说服自己那颗忐忑的心。

每逢她白天参加劳动,晚上孩子睡着后,总是主动要求夫妻之事,借以验证自己不在家时,丈夫是否有出轨行为。可宋立新每次都很兴奋,力度上、兴致上都一如既往,看不出有什么异样。有时还爱惜地说:“你可真不嫌累。”这时,她就一语双关地应对道:“累也是你累,我可不累。”

每逢对宋立新与赵婶相遇时的举止或神情生疑时,她总是告诫自己:没问题。问题是疑心闹的,有了疑心,看什么都有问题。

这些都坚定了她对宋立新没问题的信念。然而,内心的疑虑却不能根除,顽固地不知何时就冒了出来。

有一天晚上农场组织看电影,宋立新给老婆孩子准备好了电影票,让宋婶带孩子去看,自己则推说要看技术资料,去不了了。

宋婶带着两个孩子去看电影的路上,心中又起了疑心:他是不是故意将自己和孩子支走,好给他们腾地方?只有他们两个在的两个多小时,会不会出事?越想心里越乱。只好极力自己说服自己:丈夫不看电影,确实时因为抽不开身,农场就要搞试验田了,他要做的事情多着呢,怎能不忙?别瞎想了。这个充足的理由,将这个刚冒出的念头强压了下去。可没过一会儿,又出现了反复。电影开演后不久,疑心再度占据了上风,再也没压下去,于是就推说家里有点事,将两个孩子托付给同来的家属带回来,随即火急火燎地离场了。

一路上,心脏紧张得跳个不停。心里不断地安慰自己:不会有事!不会有事!甚至编起了中途回来的理由。

电影院到家,也就十分钟的路程。宋婶心急,七八分钟就到了家门口。

一看到屋里黑着灯,窗帘拉着,宋婶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心差点儿跳出了嗓子眼,头“嗡”的一声后,行为就失控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和别人告诉自己的差不多:敲门,半天才开门,赵婶在炕边坐着,头发散乱,衣冠不整。

宋婶压抑已久的愤怒顿时爆发了,大骂他们是狗男女,不要脸。

赵婶没有搭话,默默起身回自己家里去了。

宋立新则大声辩白,我们只是唠唠嗑,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两人随即激烈冲突起来,又是骂又是厮打的,直到听到了看电影回来的人的说话声,才各自阴沉着脸,停了下来。

第二天,宋婶就将这事告到了农场。

宋婶当着领导的面,鼻涕带眼泪地告发了宋立新的丑恶行经,接着就是一番数落,什么忘恩负义了,不要脸了,对不起自己了,并历数了自己如何辛苦持家,对宋立新百般照顾,从未让他刷过碗、扫过地之类的种种艰辛,说到激动处,指着宋立新的鼻子说道:“睁开你的狗眼,看看我是谁:天上的人,孟姜女,小肉儿,卢淑文!那破鞋哪点比我好?”

“天上的人”“孟姜女”“小肉儿”,应该是宋立新曾经说过的甜言蜜语,其中“小肉儿”属于两人的私密,本不应该说与外人,但受了强烈刺激的宋婶,却顾不得这些了。

宋立新依旧辩解说并没发生这种事,一切都源于宋婶的神经过敏,并对给赵婶造成的不白之冤深感不安,说我们对不起人家。气得宋婶大骂他“不要脸,提起裤子不认账”。

经历此事后,受了强烈刺激的宋婶变得有些神经兮兮的,在多种场合,包括家里、外面,经常叨念“天上的人,孟姜女,小肉儿,卢淑文”。弄得孩子们都知道了她叫卢淑文,还以为“小肉儿”是她的小名呢。

这桩当时少有的外遇事件,一度成了人们的焦点话题。大人们的讲述中,饱含着对宋婶的同情,对赵婶的厌恶,对宋立新的谴责。孩子们受此熏陶,也很厌恶赵婶。

这件事对宋家影响很大。宋婶见到小孩时,就不爱搭理了。宋百安在小朋友面前,也变得寡言少语了。在大人的眼中,这件事的影响或许更大。

大约半年以后,两家都相继搬走了。宋立新调到县城里的其他单位了,一家人都搬了过去。据说赵婶也到丈夫那里去了。不知在新的环境中,两家是否恢复了曾经的安宁。(谢谢您的惠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