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不能更改

换源:

  小柯虽然说什么都玩,可到最后却是他先吃不消。

因为小翁主最喜欢的是“骑马”,小柯就是那马。

往日里她也就骑个一会儿就停了,可今天她却要小柯带着她转遍王府。

终究小柯也是个小孩子,到底是累了。

“小翁主,我们明天再骑吧,我没力气了!”他大叫着求饶。

“你真没用,就走了这么点路就骑不动,我不玩了。”小翁主语气里有点不满和失望,倒也是很快下来不骑了。

小柯累得躺倒在地上大口喘气。

小翁主看着小柯不说话。小柯以为她还在生气。

“小翁主,明天一大早我们再开始玩,我保证。”

“小柯,没有明天了,我们再也不能在一起玩!”小翁主轻声说出这句话。

“为什么?老王妃又生我们的气?老王妃又要我和娘离开王府?”小柯惊呆了。

“不是,是我要离开王府,是我要去京城,很快就走!”

“小翁主你为什么要去京城?什么时候回来?”小柯的眼睛瞪到最大,里面满是不解和害怕。

“祖母要我去的。”小翁主的脸上带着深深的哀伤。

“为什么?”小柯喊叫起来,心里彻底是恐慌了。

“你喊什么?我怎么知道那么多为什么?又不是我要去的!”小翁主也冲他喊起来。

“你既然不要去那就别去啊!”小柯脸上有一点点开心。

“你真是个傻瓜!你以为事情有这么简单吗?要是我能不去我当然不会去,可是我要是不去,祖母就会死,我不想让祖母死,你明不明白?”小翁主生气说着,似乎把憋在心里的难受和委屈都发泄出来。

“那怎么办?”小柯的声音低下来,声音里满是挫败感。

“什么怎么办?就是去京城啊,去就去,京城有什么大不了的,祖母那么想让我去,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玩意。”

“我是说我和娘怎么办?”小柯耷拉着脸,没了点精神,连刚才的疲累也早忘了。

“你和奶娘就在王府陪着祖母,也许我去了京城很快就回来,我会跟那个皇帝说我不喜欢在京城,然后我就回来了。”

“真的?要不我和娘也跟你一起去,然后我们再一起回来。”

“不行!我问过祖母了,她说不可以!”小翁主郁闷地摇摇头,又重重叹口气。

“为什么不可以?难道京城就只能你去吗?我和娘就不能去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小柯脸上显出点倔强,那是希望破灭后的一种反抗。

“烦死了!你怎么那么烦?为什么老是要问为什么?我怎么知道为什么?我只知道我不想祖母死!小柯,我想跟你和奶娘在一起,可是祖母也很重要,总之我已经答应祖母,我会去京城,答应的事情不能更改。”小翁主的脸上满是坚定。

“我偏要去!”小柯的犟脾气上来。

“啪!”小翁主伸手在他脸上打个耳光,声音清脆而响亮,让两个人都愣了愣,尤其是小柯,真是蒙了,倒不是因为痛,只是他没想到小翁主会打他耳光,一直以来小翁主对他是呼来喝去,可是打他耳光还是第一次。

“你不听我话,我不理你了,我跟你说了我会很快回来,为什么你还要说?”说完,小翁主转身就跑了,可是没跑几步就哭起来,心里满是郁闷和委屈,还有不解。

然而哭完了,她明白她还是要听祖母的话,按着祖母说的去做。

欧非卿的密折递上去的第二天,皇宫中就传来讯息,皇帝大怒,急召欧非卿入宫。

那魏丞相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可欧非卿却一脸平静,入宫面见皇帝。

欧非卿跟着宫里的大太监明德进了勤政殿。

勤政殿是皇帝批阅奏折,面见重臣商讨国事的地方。

欧非卿低着头步入大殿,然后,没有声息地跪下来。

“欧尚书,你很大胆啊!”坐在龙椅后面的皇帝开口说话了,那声音中还带着一点怒气,“你那篇折子朕看了,满是无聊的吹捧,可没想到末了却说朕太过苛责,岂有此理!朕自登基以来,一直以德示人,以法治天下,以仁束法,以孝礼要求天下百姓,何来苛责?”

“万岁息怒!请先宽恕臣的死罪,之后,臣才敢说出其中缘由。”

“哼,朕如果要治你死罪,你此刻还能跪在这里?不过死罪可免,活罪嘛要看你如何自圆其说。”皇帝的口气似有点缓下来。

“万岁,臣自六岁开始博览群书,在臣看来,上自炎黄开天辟地,再到秦皇初创帝业,再至我朝高祖皇帝,孝武皇帝,个个都是丰功伟业的帝皇,但臣以为,万岁更是略高一点,这绝不是臣吹捧。万岁起于微势,以单薄之力斗倒如强刺的霍氏家族,同时,整顿吏治,体察下情,短短时间内,万岁就成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另外,万岁更有盖世武功,自我朝开国以来,那北方的匈奴就成为大患,为灭匈奴,我大汉朝损失多少钱物多少士兵,已经不可计数,但万岁登基后,却以极小的代价换来了边境的安宁,百姓从此不再受战争之苦。这样的伟业,有谁可比?但万岁一定气愤臣那太过苛责一说,其实,臣并不是单指向万岁。我大汉朝自高祖开始,大封诸侯王,然而,封容易,收回却难,不收更难,各诸侯王羽翼渐丰后开始酝酿贪婪之心妄想夺取帝皇之位,其中酿造的谋反之乱已很多,各诸侯王被诛灭被削爵被抄家者更多,臣认为各诸侯王谋乱理当该诛,但其中被冤屈的也有。臣顾虑的是,这样的同室操戈在百姓看来又如何?同室宗族间就大开杀戮,又怎么能仁至百姓?多少无辜被牵连的王族子女流落民间,凄苦求生,那状况还不如一草芥百姓。如果朝廷对自己同室宗族尚且如此,那何况乎百姓?百姓口不敢言,心里当揣测不安,时间一久,实在不利我大汉朝的稳定。所以,臣以为可找一个更两全其美的办法,如果封了而乱,不如不封,皇子可受俸禄,但无封国,这样,就不能成气候,不会再导致谋乱的隐患。另外,万岁可大赦那些已诛灭诸侯王的后裔,或恢复点小职,或复入皇宫收养,以示万岁的恩典和威严,此举也可收复人心。臣极赞同万岁所言,当政应以王道霸道杂之,在这里容臣再谈点愚见,与其举起刀剑逼迫人就范,不如以软语巧恩诱人放下戒心卸下武器更为上上之策。”

勤政殿内本来就悄无声息,各个伺候的太监垂头而立,屏声静气。

整个大殿内,只回响着欧非卿的声音,他的声音悦耳,口齿又清楚,语速不快不慢,又懂抑扬顿挫,即便说了很久,也不会让听的人觉得耳累。

皇帝一直坐在龙椅内静静听着,直到欧非卿说完。

忽然,皇帝起身,向欧非卿走过去。

“抬起你的头吧,朕许的。”

欧非卿略微抬起头。

“朕现在明白魏丞相真是聪明之人,如此快就下了手,与欧尚书结为亲家。他是怕别人抢了去啊!”皇帝在欧非卿前面只停了下,就又转身回到龙椅坐下。

“欧尚书平身吧!”

“谢万岁!”欧非卿快速站起来,但还是微低着头。

“欧尚书所言,有些道理,现在朕只叹,你这样的人才为什么到现在才举荐给我?看来我大汉朝还是人才济济,就是要去发现和寻找!”

“禀万岁,之前臣只是怕自己才识还不够,就一直在家埋头苦学。”

“唔,欧尚书,你既洞知天下,那你可知太子?你如何看太子?”

欧非卿迟疑了下,但很快就回话,“臣知万岁担心太子柔懦难以驾驭朝政和天下,但太子天性如此,已难改变,臣想,做一个守国的君皇,柔懦也不算大过,只需配以良臣强将辅助。”

半天,龙椅内的皇帝都没有说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