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云际会

换源:

  沈鹤收服黑水寨后,势力进一步壮大,麾下已有近千人马,且粮草、物资也颇为充足。

但他并未满足于此,深知在这乱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一边继续训练士卒,提升他们的战斗力,一边派人四处打探消息,寻找扩充势力的机会。

此时,炎国与周国边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

两国为争夺一块肥沃的土地,各自陈兵数十万,战事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不仅让边境百姓流离失所,也引起了周边各国的密切关注。沈鹤得知消息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契机。

他召集麾下将领商议:“炎国与周国交战,无论谁胜谁负,双方都会元气大伤。我们可借此机会,在两国边境发展势力,收纳流民,扩充军队。但此事需万分谨慎,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对沈鹤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

于是,沈鹤留下部分兵力镇守营地,自己则亲率五百精锐,朝着炎国与周国边境进发。

一路上,他们看到无数百姓拖家带口,逃离战火。

沈鹤心中不忍,下令队伍帮助百姓安置,并在沿途张贴告示,招募青壮参军。

百姓们见沈鹤的队伍纪律严明,对他们秋毫无犯,又听闻沈鹤在黑水寨等地的事迹,纷纷踊跃报名。

没过多久,沈鹤的队伍便扩充至千人有余。他在边境一处易守难攻的山谷中安营扎寨,开始打造防御工事,囤积粮草。

同时,他还派遣探子深入两国军中,密切关注战事进展。

炎国与周国的战争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互有胜负,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北方的蛮族突然趁机南下,侵扰炎国后方。

炎国腹背受敌,局势危急,不得不从与周国交战的前线抽调部分兵力回防。

周国见状,抓住机会发动猛攻,炎国军队节节败退。

沈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意识到炎国的败退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周边小国可能会趁机蠢蠢欲动。

他决定主动出击,与周边一些小国建立联系,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沈鹤首先来到了离营地最近的一个小国——平山国。

平山国国力弱小,国王李贤胆小怕事,但在这乱世中也想尽力保全自己的国家。

沈鹤见到李贤后,开门见山地说道:“陛下,如今炎国与周国交战,蛮族又趁机南下,天下大乱在即。平山国若不早做打算,恐有亡国之危。我沈鹤愿与陛下结盟,共同抵御外敌,守护平山国。”

李贤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却气度不凡的人,心中犹豫不决。

他一方面担心与沈鹤结盟会得罪其他大国,另一方面又觉得沈鹤所言不无道理。

沈鹤看出了他的顾虑,继续说道:“陛下无需担忧,我沈鹤麾下虽兵力不算雄厚,但皆是精锐之士。且我有信心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与我结盟,平山国不仅多了一份保障,日后若能成就大业,平山国也能共享荣华。”

李贤思索良久,最终被沈鹤的诚意和雄图大志所打动,同意与他结盟。

沈鹤与李贤签订了盟约后,留下一些将领帮助平山国训练军队,打造防御设施,自己则回到营地,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复杂局势。

与此同时,炎国在周国和蛮族的双重打击下,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一些地方势力开始拥兵自重,不听从朝廷号令。

其中,炎国边境的一位将领陈涛,手握重兵,企图割据一方。

他听闻沈鹤在边境势力渐大,且与平山国结盟,心中十分忌惮,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沈鹤这个潜在威胁。

陈涛暗中调集一万兵马,趁着夜色,悄悄向沈鹤的营地进发。

然而,沈鹤早已在营地周围布置了严密的警戒哨。

当陈涛的军队接近营地时,警戒哨立刻发出警报。沈鹤迅速起身,镇定地指挥众人迎战。

他一面命人点燃火把,照亮营地周围,让敌人无处遁形;一面安排弓箭手在营墙上严阵以待。陈涛见偷袭不成,恼羞成怒,下令全力进攻。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箭如雨下。沈鹤看着冲上来的敌军,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背水一战,绝不能让敌人得逞!”

沈鹤的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抵抗。

沈鹤亲自带领一队骑兵,从侧翼杀出,冲入敌军阵中。他挥舞长刀,如入无人之境,敌军纷纷避让。

陈涛见状,亲自上前迎战沈鹤。两人刀来枪往,大战数十回合。陈涛虽武艺高强,但沈鹤不仅武艺精湛,且智谋过人。

他看准陈涛的破绽,猛地一刀砍去,陈涛躲避不及,手臂受伤。

陈涛见势不妙,无心再战,下令撤军。沈鹤乘胜追击,敌军死伤惨重。

经此一战,沈鹤不仅成功击退了陈涛的进攻,还缴获了大量的兵器、粮草和马匹,势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周边的其他小国听闻沈鹤击败了陈涛的一万大军,对他更加敬畏,纷纷主动前来示好,希望与他结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