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怀着帮助同门,共同进步的想法,青竹开始尝试利用自己的悟性,去完善这些基础功法和神通。
他并没有直接去修改圣人传下的根本大法,那太过惊世骇俗,他也还没那个能力。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或者是一些具体运用法门上,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比如,他发现弥勒师兄在运转《未来星宿劫经》时,因为体型和心性的原因,在某处法力节点转换时略显滞涩,便向弥勒提出了一个稍微改变运转角度的小技巧。
弥勒半信半疑地尝试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本那一点点的滞涩感,竟然真的消失了!法力运转更加圆融自如!
“哎呀!青竹师弟!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困扰我好几年的小问题,你这一句话就给解决了!”弥勒又惊又喜,看着青竹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佩服。
他又观察到药师师兄在炼制某种基础疗伤丹药时,对于火候的掌控似乎还有提升空间,便根据自己对木火相生以及药理的理解(悟性加成下,他对这些触类旁通的知识学习极快),向药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控火诀窍。
药师尝试之后,发现炼制出的丹药药效竟然真的提升了一丝,而且废丹率也降低了不少!
“青竹师弟,大才!当真是大才!”药师也是由衷地赞叹,对这位小师弟的敬佩又加深了几分。
对于其他几位师兄师姐,青竹也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或是在功法运转上,或是在神通理解上,或是在炼器布阵(虽然都是最基础的)的小技巧上,都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建议。
每一次建议,都精准地切中要害,让听者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渐渐地,须弥山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象。
修为最高的,是准提、接引两位圣人。
修为突飞猛进,悟性逆天的,是新入门的小师弟青竹。
而弥勒、药师等入门更早的弟子,反而时常会跑来向青竹请教一些修行上的细节问题。
青竹也从不藏私,只要是他能看明白,能想到的,都会倾囊相授,耐心讲解。
如此一来,不仅青竹自身的修为在飞速提升,整个须弥山低辈弟子的整体修行效率,竟然也因为他的存在,而有了一个小幅度的提升!
虽然这种提升对于整个西方教的实力来说,还远远不够,但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
青竹的行为,也赢得了所有师兄师姐的真心尊重和喜爱。他们不再仅仅是因为圣人的重视而尊敬他,更是因为他那惊人的才华和无私的帮助而敬佩他。
他在西方教内部,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和深厚的好感度。
整个须弥山,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而这一切的核心,都围绕着那个正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崛起的后天苦竹——青竹。
两位圣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们知道,西方教这颗希望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并且正在茁壮成长了!
时光荏苒,数十载光阴在须弥山的静谧修行中悄然流逝。对于洪荒而言,这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对于青竹,以及整个初生萌芽的西方教来说,却是一段意义非凡的岁月。
准提和接引两位圣人,时常会于菩提树下,或是那简朴的讲道殿中,默默观察着门下弟子的修行。他们的目光,更多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落在那个盘膝而坐,身形挺拔如竹的青衣少年身上。
看着青竹周身环绕着愈发精纯的法力波动,感受着他那日益凝练通透的元神气息,两位圣人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感慨。
“师弟,你看青竹这孩子……”准提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容,对身旁的接引传念道,“短短数十年,竟已从人仙初期,稳稳踏入了天仙后期!这般进境,莫说是在我贫瘠西方,便是放在那灵气充裕的东方玄门,也足以惊世骇俗了!”
接引缓缓睁开那双似乎蕴含着无尽悲苦的眼眸,看向青竹的方向,万古不变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柔和的笑意,微微颔首:“其悟性之高,亘古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道心坚韧,不骄不躁,纵有如此天赋,依旧勤勉刻苦,从未懈怠。”
准提深以为然:“是啊!不仅自身修行神速,还能时时提点弥勒、药师他们,使得阖教上下,道风日进。此子心性纯良,又怀感恩之心,对我西方教毫无保留,实乃天赐我西方之瑰宝!”
他们回想起青竹刚来之时的情景。那时的他,满身伤痕,眼神中带着屈辱和迷茫,如同风雨中飘摇的浮萍。而如今,他眼神清澈,气质沉稳,周身散发着一股蓬勃向上的自信与生机。虽然修为尚浅,但那份独特的气度,已经隐隐有了几分未来大能的风采。
尤其是青竹那份“向善”之心,更是让两位圣人极为满意。他对待同门,总是耐心友善,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感悟;对待须弥山的一草一木,也带着一种天生的亲近与爱护;即便是回忆起昆仑山受辱的经历,他眼中虽有刻骨的恨意,却并未被仇恨蒙蔽心智,反而将其化作了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这份心性,实属难得。
“师兄,”接引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青竹既有如此天赋心性,又对我西方教忠心耿耿,我等亦当给予其应有的名分与地位,方不负此良才美玉。”
准提闻言,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抚掌笑道:“师弟所言,正合我意!是时候了!是时候正式将他收入门墙,立为我之亲传,也好让他名正言顺,日后肩负起振兴我西方的重任!”
两位圣人心中计定,当即便决定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正式确立青竹的身份。
这一日,须弥山天气晴朗,微风和煦。准提圣人传下法旨,命所有在山弟子,包括青竹、弥勒、药师等,皆到菩提树下集合。
众人不知何事,但见老师法旨郑重,不敢怠慢,纷纷放下手中事务,依时来到了菩提树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