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彻底沉沦,让贾政的心如坠冰窟。他曾经对这个嫡子寄予了无限的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贾府的荣耀,重振家族声威。然而,贾宝玉在贾瑄的步步紧逼下,先是在文坛上颜面扫地,接着在科举中一败涂地,如今更是彻底自暴自弃,沉溺酒色,成为京城勋贵圈的笑柄。
贾政每日看着贾宝玉颓废的样子,心中充满了失望、愤怒和不甘。他常常将贾宝玉叫到书房,痛心疾首地训斥他。
“孽障!你看看你如今成了什么样子?!”贾政指着贾宝玉的鼻子,气得胡子颤抖,“你看看你那副德行!诗会落败,科举不中,如今更是整日酗酒,不思进取!你对得起贾家的列祖列宗吗?你对得起为父对你的期望吗?!”
贾宝玉则低着头,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不发一语。他心中充满了对贾政的怨恨。他认为,正是贾政的无能,才让贾瑄有机可乘。他认为,贾政的责骂,不过是虚伪的表演。
“你看看那贾瑄!”贾政气得拍桌,“他不过是个替身!如今却成了镇国侯!他为国争光,你呢?你除了吃喝玩乐,还会做什么?!你看看他,再看看你,你怎能如此不争气?!”
贾政每一次提起贾瑄,都会激起贾宝玉更深的逆反心理。贾宝玉认为,贾政将贾瑄抬得太高,是在贬低自己。他心中对贾瑄的嫉恨,也因此更加深重。
贾政越是责骂,贾宝玉越是沉沦。他不再反驳,也不再争辩,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贾政的怒火。一旦贾政停止责骂,他便立刻回到怡红院,继续他的颓废生活。
贾政感到自己的教育彻底失败了。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仁义道德”,在贾宝玉身上丝毫没有体现。他开始反思,是否是自己太过严苛,或是太过溺爱?然而,他很快便将这些自我怀疑抛诸脑后。他认为,贾宝玉的堕落,完全是贾瑄的出现所致。
“都是那个孽障!都是那个贾瑄!”贾政在书房里,对着王夫人抱怨,“若非他,宝玉怎会变成这样?他就是故意要毁了宝玉,毁了贾府!”
王夫人则心疼贾宝玉,她也认为贾瑄是罪魁祸首。她试图安慰贾政:“老爷,宝玉也是受了打击,一时想不开罢了。您莫要太过责骂他,他心里也苦啊!”
然而,贾政却听不进去。他心中的怒火和失望已经达到了顶点。他将贾宝玉的无能,全部归咎于贾瑄。他认为贾瑄抢走了贾宝玉的荣耀,毁了贾宝玉的前途。他甚至开始在内心深处,怨恨贾母当年将贾瑄送入军营的决定。
贾政的失望和指责,不仅没有让贾宝玉醒悟,反而让父子关系彻底恶化。贾宝玉对贾政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对他心生怨恨。贾政则对贾宝玉彻底绝望,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贾瑄对此一清二楚。他知道,贾政的责骂只会加速贾宝玉的沉沦,而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他乐见贾政和贾宝玉父子之间的关系彻底破裂。这正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他要让贾府从内部开始瓦解,从亲情、道德、声望等各个层面,彻底崩塌。
贾政的失望,也让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贾瑄的怨恨之中。他开始私下里联系一些旧部和门生,试图寻找贾瑄的把柄。他认为贾瑄如此年轻便身居高位,必定有不为人知的“黑幕”。他想通过揭露贾瑄的“罪行”,来为贾宝玉报仇,也为贾府挽回颜面。
然而,贾瑄的行事光明磊落,他的军功和政绩都经得起考验。贾政的这些私下调查,最终都无功而返。反而,他的这些小动作,都落入了贾瑄的情报网络之中。贾瑄冷眼旁观,等待着贾政下一步的行动。他知道,贾政的每一次挣扎,都只会让他自己陷得更深。
贾政的失望与指责,成为了贾府内部亲情割裂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与贾宝玉之间,已经彻底失去了父子情分,只剩下无尽的怨恨和指责。贾府的衰败,正在加速。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