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贾政的政治危机前兆

换源:

  贾宝玉的彻底沉沦和林黛玉的嫁入侯府,让贾政的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尽的怨恨。他将贾府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贾瑄,认为贾瑄是贾府的灾星,是上天派来惩罚贾家的。然而,贾瑄对贾府的打击并未就此止步。他要彻底清除贾政在官场上的所有影响力,让他尝到真正的政治危机,让他那份虚伪的“清流”面具彻底被撕碎。

贾瑄深知贾政虽然自诩清廉正直,但实际上在官场上有着诸多陋习和不作为。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贾府谋取利益,安插亲信,甚至默许下属贪污受贿。他那些冠冕堂皇的言辞背后,隐藏着对权力的渴望和对家族利益的维护。这些行为,在贾政看来或许是“人之常情”,是“为家族尽责”,但在贾瑄眼中,却是腐败的根源,是阻碍国家前进的绊脚石。

贾瑄早已派人暗中收集贾政的“小辫子”。他的情报网络渗透到贾政曾经任职的各个部门,以及与贾政有过来往的官员和商贾之中。他收集的证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凿无疑。这些证据包括贾政在任职期间收受的贿赂,虽然他自己可能不直接经手,但他的亲信门生替他收受的,都被详细记录在案。他还利用职权为贾府谋取的便利,例如在工程项目上为贾府的关联商队开绿灯,或是默许贾府庄园侵占民田等。以及他任人唯亲、不作为导致的一些民生问题,例如某个地方的赈灾款项被层层克扣,导致百姓饿死,而他作为上级官员却视而不见。这些证据,桩桩件件,都指向贾政的“伪君子”面目。

贾瑄并不急于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他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让贾政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陷入政治泥潭。他要让贾政在朝中彻底失去立足之地,让他曾经引以为傲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他首先通过一些匿名信和弹劾,引起御史台的注意。他将一些贾政的下属和亲信的贪污证据,匿名递交给御史台。这些下属的罪行,虽然表面上与贾政无关,但贾瑄知道,这些人都与贾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贾政的钱袋子和爪牙。一旦这些下属被查,他们为了自保,必定会供出贾政。于是,一场针对贾政旧部和亲信的秘密调查,悄然在御史台和刑部展开。

贾政对此毫不知情。他每日在家中唉声叹气,抱怨贾瑄的“狠毒”,抱怨贾宝玉的“不争气”。他以为自己已经脱离了官场,便能安享晚年,远离是非。他甚至还在家中摆出一副“被奸人所害”的姿态,试图赢得同情。他却不知道,一张巨大的政治罗网,正在悄然向他靠近,而且这张网的编织者,正是他最痛恨的贾瑄。

贾瑄还会通过一些巧妙的手段,在朝中制造一些舆论,让贾政成为众矢之的。他会在一些朝会上,看似无意地提及某些官员的“不作为”和“尸位素餐”,虽然不点名,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所指何人。他会引用一些圣贤之言,暗讽那些口是心非的“伪君子”。这些话语,无疑会让贾政感到芒刺在背,如坐针毡。他的那些曾经的同僚,听到贾瑄的话,都会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贾政,让贾政无地自容。

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朝中扶持一些清廉正直的官员,让他们进入关键岗位。这些官员对贾政的所作所为早有不满,他们将成为贾瑄打击贾政的有力武器。他们会在朝会上,针对贾政曾经负责过的事务提出质疑,要求重新调查。这些质疑,虽然表面上针对的是过去的政务,实际上却是对贾政本人的一次次敲打。

贾政的政治危机前兆,正在悄然显现。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清流”名声,在贾瑄的布局下,正一点点地被侵蚀,被质疑。他曾经的同僚和门生,也开始感受到贾瑄的强大,纷纷与他划清界限,生怕受到牵连。他们不再来贾府拜访,不再与贾政私下往来。贾政感到自己被孤立,被抛弃。

贾瑄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知道,贾政的每一次挣扎,都只会让他自己陷得更深。他要让贾政在众目睽睽之下,彻底撕下伪善的面具,暴露他贪婪和虚伪的本质。他要让贾政在政治上彻底身败名裂,永世不得翻身。贾政的政治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贾瑄的布局,正在一步步地实现他对贾府的彻底清算。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