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赐婚的圣旨,如同利剑,狠狠地刺入了贾宝玉的心脏。他曾经以为,林黛玉是他的“私有物”,是他的“林妹妹”,永远会留在贾府,永远会围绕着他。他幻想过“金玉良缘”的实现,幻想过黛玉最终会属于他,成为他享乐世界里最重要的一部分。然而,圣旨的降临,无情地宣告了他所有的幻想破灭,也宣告了他彻底的失败。
贾宝玉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疯狂。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无法接受林黛玉竟然会选择贾瑄,选择那个他视为“克星”的人。他将自己关在怡红院里,日日酗酒,试图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痛苦。他砸碎屋里所有能砸的东西,嘶吼着,咒骂着,发泄着心中的不甘和愤怒。他不再顾及贾府的体面,不再顾及自己的形象。他的行为变得越来越乖张,越来越疯狂。
他试图挽回黛玉,这是他最后的,也是最可笑的挣扎。他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让小厮偷偷送往侯府。信中充满了他的自怜自艾,他的痛苦,他的“痴情”,以及对贾瑄的诅咒和抱怨。他写着那些在他看来感天动地的“肺腑之言”,试图用这些来唤起黛玉的同情,让她回心转意。他甚至在信中威胁黛玉,如果她嫁给贾瑄,他便如何如何痛苦,如何如何活不下去。他以为,黛玉会因为他的痛苦而心软,会因为他的“痴情”而感动。
然而,这些信件都被侯府的侍卫拦截,从未到达黛玉手中。贾瑄深知贾宝玉的本质,他绝不会让这些充满了负面情绪和自我感动的信件影响到黛玉。他只是将这些信件收好,作为贾宝玉无能和虚伪的又一份证据。
贾宝玉不死心,他甚至想过偷偷溜出贾府,亲自前往侯府,去见林黛玉。他想当面质问黛玉,为何要抛弃他,为何要选择贾瑄。他想用自己的“真心”去打动黛玉,让她明白他才是那个真正爱她的人。他幻想着,只要他出现在黛玉面前,她就会回心转意,就会抛弃贾瑄,回到他身边。
然而,贾政和王夫人早已对贾宝玉严加看管。他们知道贾宝玉情绪失控,怕他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再次让贾府蒙羞。贾宝玉的任何举动,都被他们密切监视。他的院子外围增加了仆役,他的出门受到了严格限制。他根本无法离开荣国府半步,更别说前往侯府了。他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困兽,只能徒劳地嘶吼和挣扎。
在一次酒醉之后,贾宝玉甚至冲到贾母的病榻前,大声哭喊:“老太太!您为何要将林妹妹许给那贾瑄!他毁了宝玉,他毁了贾府啊!”他将所有的痛苦和怨恨都发泄在贾母身上,丝毫不顾及贾母的病情。
贾母被他吵得心烦意乱,气得浑身发抖。她指着贾宝玉,虚弱地骂道:“你这孽障!你还有脸来哭?!你若是有半分本事,怎会落到如此境地?!是你自己无能,是你自己不争气!怪得了谁?!”她对贾宝玉的溺爱,在这一刻被彻底的失望和愤怒所取代。她看着这个曾经寄予厚望的孙子,只觉得无比的陌生和可悲。
贾宝玉被贾母的责骂彻底激怒,他嘶吼着:“是你们!是你们毁了我!是你们将我养废了!是你们将林妹妹送走了!”他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贾府身上,彻底与贾府决裂。他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幸,都是贾府和贾瑄造成的,与他自己无关。他拒绝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虚伪。
他的行为和言语,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更加暴露出他的自私和无能。他无法接受现实,只能通过这种歇斯底里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痛苦。他的每一次挣扎,都只会让他陷得更深,也让贾府对他彻底失望。他曾经的“痴情”,在这一刻显得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可笑。
林黛玉在侯府,虽然未曾亲眼目睹贾宝玉的这些挣扎,但她从贾瑄口中得知了贾宝玉的现状。她心中没有波澜,只有一种彻底的释然。她知道,贾宝玉已经彻底沉沦,再无挽救的可能。他选择了逃避和自毁,而不是面对和改变。她与他之间,再无任何瓜葛。她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及时离开了那个让她窒息的地方,庆幸自己选择了贾瑄。
贾宝玉的最后挣扎,最终以他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他失去了黛玉,失去了贾府的庇护,失去了所有人的尊重。他成为了一个被所有人抛弃的废物,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疯子。他的结局,是贾府虚伪核心的彻底瓦解,也是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标志。贾瑄的目的,再一次完美达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