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比如,当秦可卿问起为何园中的花草树木,有的喜欢阳光,有的却喜欢阴凉,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结果时。
宝玉便会解释道:“蓉大嫂子,这万物生长,各有其性。不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土壤的需求都各不相同。有的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所以它们喜欢向阳而生。有的植物则比较耐阴,在散射光下也能生长良好。至于开花结果的时间,则与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对季节变化的感应有关,就像人有生老病死,植物也有其自身的生命节律。”
他还会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来解释一些看似深奥的道理。
比如,他会说,植物就像人一样,也需要“吃饭喝水”,阳光就是它们的“食物”之一。
这些在秦可卿听来新奇不已的解释和比喻,让她对眼前的这位小叔子,更加刮目相看。
她觉得,这位宝二叔,当真是博学多才,见识广博,远非寻常那些只知死读书,或是只知顽劣嬉戏的孩童可比。
他小小的脑袋里,仿佛装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秦可卿与宝玉越聊越是投机,不知不觉便聊了许久。
直到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边,她才意犹未尽地与宝玉告辞。
临别时,她深深地看了宝玉一眼,眼神中充满了好奇、欣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觉得,这位宝二爷的未来,定然会不平凡。
而宝玉,通过与秦可卿的这次交谈,也对这位美丽而薄命的女子,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同情。
他知道,秦可卿的命运,在原著中是何等的悲惨。
这一世,他是否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她的结局呢。
宝玉心中暗暗思索着,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不断变强,掌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这一日,恰逢荣国府举行家宴,阖府上下,主子奴仆,济济一堂,场面十分热闹。
家宴的起因,或是为了庆祝某个节日,或是为了某位长辈的寿辰,亦或是府中添了什么喜事,总之,贾府向来是不缺热闹的由头的。
贾母端坐上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等女眷,以及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等男丁,都依长幼尊卑次序落座。
小辈们如宝玉、黛玉、宝钗、三春姐妹、贾环、贾兰等人,也都各自有自己的席位。
宴席之上,山珍海味,佳肴美酒,琳琅满目。
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丫鬟仆妇们穿梭往来,伺候得殷勤周到。
众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贾母兴致愈发高涨。
她看着眼前这些如花似玉,聪明伶?的孙子孙女们,心中充满了喜爱和骄傲。
便笑着对众人说道:“今日咱们家宴,难得这般齐全热闹。我瞧着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都长大了,也都有了些才学。不如就让他们各自表演些才艺,也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添添乐子,助助酒兴,如何。”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叫好。
王熙凤更是第一个凑趣道:“老太太这个主意甚好。咱们府上的哥儿姐儿们,哪个不是多才多艺的。今日正好让他们在老太太和各位老爷太太面前露一手,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于是,便有丫鬟取来了琴箫等乐器,又铺开了笔墨纸砚。
先是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分别表演了抚琴、弈棋、作画等才艺。
她们虽然年纪不大,但平日里也都有名师教导,技艺虽谈不上精湛,却也都有模有样,博得了众人的一阵掌声。
随后,又轮到贾环、贾兰等几个男孩子。
贾环平日里顽劣不堪,不学无术,此刻被点到名,扭扭捏捏,不情不愿地背诵了两句不成调的歪诗,引得众人一阵哄笑,也让贾政气得吹胡子瞪眼。
贾兰则要沉稳许多,他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背诵了一段《左传》中的经典篇章,字正腔圆,颇有气势,也赢得了贾政和众人的几句夸赞。
接下来,便轮到了宝玉。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这位衔玉而生,早已名声在外的宝二爷。
大家都知道宝玉聪慧过人,平日里也听闻他喜爱诗词,便都想看看他今日能有何惊人之举。
贾母更是满怀期待地看着宝玉,笑道:“我的宝玉,该你啦。你可要好好表现,莫要让你这些兄弟姐妹们小瞧了去。”
宝玉站起身来,先是向贾母和各位长辈行了一礼,然后不慌不忙地说道:“孙儿不才,琴棋书画皆不精通。今日既是家宴助兴,孙儿便斗胆献丑,吟诵一首自己近日偶得的咏物小诗,还请老太太、各位老爷太太和兄弟姐妹们指教。”
他此言一出,众人都是微微一惊。
小小年纪,竟要当场作诗,而且还是自己“偶得”的。
这口气可不小啊。
贾政眉头微蹙,心中暗道这孩子莫不是要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若是作得不好,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王熙凤则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笑着说道:“哟,我们的宝二爷还会作诗呢。那我们可要洗耳恭听了。宝兄弟,你可要好好作一首,若是作得好了,姐姐重重有赏。”
宝玉微微一笑,也不怯场。
他略作思索,目光在宴席上扫过,最终落在了一盘鲜红欲滴的荔枝上。
他心中早已有了腹稿,那首诗是他前世记忆中一首颇为有名的咏荔枝诗,稍作修改,便可化为己用。
他清了清嗓子,便朗声吟诵起来: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憎。
生成便欲欺群?????,嚼处偏能不乱真。
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绽水村春。
岭南风物堪图画,唤取佳人卷绣茵。”
他吟诵之时,声音清朗,抑扬顿挫,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