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来到荣国府,见到了这位既聪明又会玩的宝玉表哥,她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天堂。
她被宝玉那些新奇的玩具和有趣的故事,逗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将平日里积攒的一些烦恼和不快,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她觉得,这位宝玉表哥,简直是太神奇了,他的脑袋里,怎么会装着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呢。
她对宝玉的好感,也因此倍增,将他视为自己最亲近,也最投缘的玩伴。
两人常常一同在园中嬉戏,或是一起爬树掏鸟窝,或是一起在池塘边钓鱼摸虾,玩得不亦乐乎。
湘云那爽朗的笑声,也时常回荡在荣国府的各个角落,给这个大家族增添了不少的欢乐和活力。
宝玉看着湘云那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样子,心中也感到十分的开心。
他喜欢湘云的直率和真诚,也喜欢她那不拘小节的豪爽性格。
他觉得,和湘云在一起,自己也能变得更加轻松和快乐。
史湘云在荣国府小住的这段日子,是她童年时光中最为快乐和无忧无虑的一段。
她天真烂漫,憨态可掬,整日里与宝玉和府中的其他姐妹们一同玩耍嬉戏,笑声不断。
她那不拘小节的豪爽性格,和那略带几分男儿气的言行举止,也深得贾母和众人的喜爱。
大家都觉得,这个史家姑娘,像个开心果一样,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
但宝玉却知道,在湘云那看似无忧无虑的笑容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苦楚。
他从原著中了解到,史湘云虽然是侯府千金,但自幼父母双亡,寄居在叔父家中,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她的叔父婶母虽然也供她吃穿,但对她却并不真心疼爱,反而时常将她当下人一般使唤,让她承担许多与年龄不符的劳累活计。
她在史家,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所以,她才会那般珍惜在贾府的这段时光,才会那般依恋贾母和宝玉等人。
宝玉看着湘云那张天真无邪,笑容灿烂的脸庞,心中喜爱之余,也充满了深深的怜惜。
他觉得,这样一个心地纯良,性格豪爽的好姑娘,不应该承受那样的苦楚和不公。
她应该像府中的其他姐妹们一样,被呵护,被疼爱,过上真正快乐自在的生活。
他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想办法改变史湘云的命运。
他要让她摆脱寄人篱下的苦楚,让她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充满温暖和幸福的家。
他要让她能够永远保持那份天真烂漫的笑容,不再受到任何的委屈和伤害。
这份怜惜与守护之心,在他那颗虽然年幼,却已历经沧桑的灵魂深处,悄然扎下了根。
他知道,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他需要拥有足够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去对抗那些根深蒂固的世俗偏见和家族利益。
但他不会放弃。
为了湘云,也为了那些他所珍视的人,他会努力去改变,去争取。
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强大,总有一天,能够让所有善良的人,都得到幸福。
这份信念,也成为了他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又一个重要动力。
他将湘云的这份苦楚,默默地记在心里,也更加珍惜与她相处的每一刻时光。
他会尽自己所能,给她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温暖,让她在贾府的这段日子里,能够暂时忘却那些不愉快的回忆。
就在荣国府内一片祥和安宁,宝玉也沉浸在学习和与姐妹们玩耍的乐趣中时,一则来自边关的消息,打破了京城的平静。
据闻,盘踞在漠北草原的游牧部落,在一位新崛起的,骁勇善战的首领带领下,势力日益壮大。
他们开始不安分起来,时常会派遣小股骑兵,侵扰大周边境的州县,抢掠财物,掳掠人口,甚至杀害边民和守军。
边关的守将连连向朝廷告急,请求增兵援助,加强防务。
朝廷接到奏报,也是十分重视,立刻调兵遣将,向边关增派援军和粮草,并下令边关守将严加戒备,随时准备应对更大规模的冲突。
一时间,京城内外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人们都在议论着边关的战事,猜测着这场冲突会持续多久,会对国家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荣国府的清客相公们,在与贾政等主子们谈天说地时,自然也少不了要谈论此事。
他们大多有些见识,又关心国家大事,对此事自然也是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一位姓吴的清客说道:“这漠北蛮族,素来是狼子野心,反复无常。
想当年太祖皇帝在时,曾数次御驾亲征,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臣服纳贡。
如今这才太平了多少年,他们便又故态复萌,卷土重来,当真是可恨之极。”
另一位姓赵的清客则分析道:“据闻此次漠北部落的侵扰,与以往不同。
他们似乎是统一了草原上的各个小部落,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而且他们的首领,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物,并非寻常的草寇可比。
朝廷此次若不给予迎头痛击,恐怕后患无穷。”
还有一位对兵法颇有研究的清客,则谈论起了一些古代的著名战役和兵法阵图。
他说道:“想当年汉武帝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等名将,便是运用了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战术,才能深入大漠,犁庭扫穴,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
如今我朝面对漠北强敌,亦当效仿古人,选派良将,制定奇策,方能克敌制胜。”
他又说起了一些常见的阵法,如一字长蛇阵,两翼包抄阵,八门金锁阵等等,以及这些阵法在不同地形和战况下的运用。
宝玉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将这些关于边关战事和兵法阵图的谈论,都一一记在心里。
他虽然对军事并无实际经验,但他前世也曾看过不少演义小说和历史故事,对那些金戈铁马,沙场征战的场面,也充满了向往和好奇。
此刻听着清客们谈论这些,他脑中便不由自主地将那些陌生的军事名词和战术描述,与自己看过的那些故事联系起来。
他想象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冲杀的景象,想象着那些名将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风采。
就在他凝神倾听,沉浸在对古代战争的遐想之中时,他脑中再次灵光一闪。
仿佛有一层关于排兵布阵,攻防战守的迷雾,在他面前被瞬间驱散。
【顿悟】
“基础兵法阵图”。
这个顿悟,让宝玉对一些常见的古代兵法阵图,以及基本的排兵布阵原则,有了概念性的理解。
他脑中清晰地浮现出各种阵法的图形和特点。
比如,一字长蛇阵,适合在狭窄的地形中行军和作战,首尾可以相互呼应。
两翼包抄阵,则是在正面迎敌的同时,派遣精锐部队从两侧迂回,攻击敌人的侧翼和后方。
还有圆形阵,方形阵,锥形阵等等,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的场合。
他也初步理解了兵力部署中,关于前军、中军、后军、左翼、右翼的划分,以及不同兵种(如步兵、骑兵、弓箭手)在阵型中的配置和作用。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宝玉心中一阵激动。
他知道,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掌握兵法阵图,了解排兵布阵的奥秘,是一项何等重要的技能。
虽然他现在还只是个孩子,不可能真的去领兵打仗。
但这些知识,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领域的大门。
或许将来,他真的有机会,能够将这些兵法运用到实际之中,为国家建功立业。
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他将继续留心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机遇,做好准备。
他相信,只要自己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总有一天,能够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宝玉自从顿悟了“基础兵法阵图”之后,便对这排兵布阵的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知道,这些知识若只是停留在纸面上,那便毫无用处,必须要通过实际的演练和推演,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并将其化为己用。
但他毕竟只是个孩子,不可能真的去调动千军万马进行演练。
于是,他便想到了一个变通的法子。
他在自己的小书房内,寻来一个浅口的木盆,在里面铺上一层细沙,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沙盘。
然后,他又从花园里捡来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子、木块、树枝等,用它们来代表不同兵种的士兵和各种地形地物。
准备妥当之后,宝玉便开始在沙盘上,模拟排演自己所学到的那些兵法阵图。
他一会儿将石子摆成一字长蛇阵,推演其首尾呼应,灵活机动的特点。
一会儿又将木块布置成两翼包抄阵,思考如何在正面牵制敌人的同时,从侧翼给予致命一击。
他还尝试着模拟不同的战场环境,比如山地、平原、河流、城池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形,调整阵型的变化和兵力的部署。
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这场“纸上谈兵”的游戏之中,小小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他时而伸出小手,在沙盘上移动那些代表“兵力”的石子和木块,调整它们的间距和朝向。
时而又拿起一根小树枝,在沙盘上勾勒出进攻的路线和防守的阵地。
口中还念念有词,仿佛自己真的身处千军万马的战场之上,指挥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敌军若从左翼突袭,我便以车悬阵应对,集中优势兵力,将其击溃。”
“若敌军据城固守,我便可采取围三缺一之策,攻其必救,诱其出战。”
他玩得不亦乐乎,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这一日,贾政恰巧从外面回来,路过宝玉的书房。
他听到里面似乎有些动静,便好奇地凑到窗前,想看看宝玉在做些什么。
不看则已,一看之下,贾政不由得大为意外。
只见宝玉正趴在一个沙盘前,聚精会神地摆弄着一些石子和木块,口中还念念有词,说的都是些行军打仗,排兵布阵的术语。
他那认真的模样,那专注的神情,以及那似模似样的指挥手势,哪里像是一个只知玩乐的孩童。
分明像是一个久经沙场,运筹帷幄的小将军。
贾政心中又惊又奇。
他知道宝玉聪慧过人,在读书识字方面天赋异禀。
但他却从未想过,宝玉竟会对这些行军打仗的东西也感兴趣,而且还研究得如此投入。
他站在窗外,停下脚步,默默地观察了许久。
他看着宝玉在沙盘上不停地变换着阵型,推演着各种可能的战局。
他听着宝玉口中那些虽然稚嫩,但却颇有章法的军事术语。
他那颗素来古板严肃的心,也不由得泛起了一丝波澜。
难道,这孩子将来真的能文武双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贾政心中闪过一丝期许,但随即又被他压了下去。
他觉得,宝玉年纪尚小,现在谈论这些还为时过早。
而且,行军打仗之事,凶险异常,他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真的去冒那个风险。
读书科举,入朝为官,安安稳稳地光宗耀祖,才是他为宝玉规划的人生道路。
想到这里,贾政便没有惊动宝玉,而是悄悄地转身离开了。
但他心中,对宝玉的这份意外发现,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平日里看似痴顽的儿子,觉得他身上,似乎还隐藏着许多自己尚未了解的潜能。
而宝玉,则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沙盘演练之中,对父亲的到来和离去,浑然不觉。
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不断加深着对兵法阵图的理解和运用。
他的军事才能,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演练中,悄然萌芽,并为将来的某个时刻,积蓄着力量。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玉的心智也日渐成熟。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或是与姐妹们一同玩耍嬉戏。
他对府中事务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开始有意识地关注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其中,贾府的财政状况,便是他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他知道,在原著中,贾府的最终败落,固然有政治上的原因,但其内部严重的财政危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一世,他既然来到了这里,自然不希望重蹈覆辙。
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留意和观察贾府的财政收支情况。
他会留心听取王熙凤在与管事们商议府中开销时的谈话。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