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与宝钗论诗,才情折服。

换源:

  蒋玉菡艺名琪官,是京中一个颇有名气的旦角演员。

他生得容貌俊美,身段婀娜,唱腔婉转,演技精湛,深得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的喜爱。

宝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观看了蒋玉菡的演出,便被他的才华和风采所吸引。

后来,又通过秦钟的引荐,与蒋玉菡相识。

两人虽然身份地位悬殊,但却因为对戏曲艺术的共同爱好,而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宝玉有意识地与这些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结交,并非全是为了功利和算计。

他本身就是一个喜欢交朋友,喜欢与人交流的人。

他觉得,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与不同的人交往,能够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

当然,他也明白,这些人脉关系,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或许也能为自己提供一些意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

他就像一个精明的渔夫,在人生的海洋中,耐心地撒下自己的渔网,希望能捕获到更多有价值的“鱼儿”。

他知道,这些人脉圈子的拓展,将为他未来的行事,铺平道路,提供便利。

他也将继续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去经营和维护这些来之不易的友谊和关系。

秦可卿自从嫁入宁国府,成为贾蓉的妻子之后,便一直被一种莫名的愁绪和病痛所困扰。

她虽然生得美貌绝伦,性情也温柔贤淑,将宁府的家务操持得井井有条,深得公公贾珍和合府上下的喜爱。

但她的内心深处,却似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苦楚和秘密。

她的身体也因此而日渐憔悴,常常感到精神不济,食欲不振,夜不能寐。

府中虽然也请了不少名医为她诊治,开过不少方子,但她的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宝玉与秦可卿姐弟相称,平日里也时常会去宁府探望她。

他看到秦可卿那原本如花似玉的容颜,如今变得苍白憔悴,形容枯槁,心中充满了不忍和怜惜。

他知道,在原著中,秦可卿的结局是十分悲惨的,她年纪轻轻便夭亡了,而且死因也扑朔迷离,充满了争议。

这一世,他既然与秦可卿有了这层姐弟之谊,自然不希望她重蹈覆辙。

他想,或许自己可以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为秦可卿的病情做些什么。

于是,在一次前去探望秦可卿时,宝玉便仔细地询问了她的病情,以及太医的诊断和用药情况。

他又结合自己先前顿悟的“基础药理”知识,以及修炼“胎息诀”时所感悟到的一些养气原理,对秦可卿的病情进行了一番分析和判断。

他觉得,秦可卿的病,固然有身体上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心病。

她心中郁结太深,思虑太重,导致气血不畅,肝郁脾虚,久而久之,便积劳成疾,难以痊愈。

要想根治她的病,必须要心药和身药并用,标本兼治才行。

但宝玉也知道,自己毕竟年纪尚小,医术也只是初窥门径,不可能直接去为秦可卿开方治病。

那样不仅会引来非议,也可能会弄巧成拙,反而害了秦可卿。

他只能采取一种更为稳妥和迂回的方式,向太医和贾珍等人,提出一些关于调养身体的建议。

他对前来为秦可卿诊脉的太医说道:“太医大人,我瞧着蓉大嫂子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似乎是气血两亏之症。

不知在用药调理的同时,是否可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为她增加一些补气益血的食材,比如红枣、桂圆、当归、黄芪之类的。

或许,每日里再让她喝一些用人参、枸杞炖的鸡汤或鸽子汤,也能对她的身体有所裨益。”

他又对贾珍说道:“大老爷,我瞧着蓉大嫂子整日里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样子。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

您和蓉哥儿,平日里不妨多陪陪她,说些开心的笑话,逗她乐一乐。

或者,也可以带她到园子里散散心,看看花,听听鸟叫,或许能让她心情舒畅一些。”

他还建议秦可卿可以尝试着练习一些简单的导引吐纳之法,比如深呼吸,或是打坐冥想,以调理气息,平复心绪。

他将自己修炼“胎息诀”时的一些粗浅体会,也简单地告诉了秦可卿,希望能对她有所帮助。

太医和贾珍等人,听了宝玉的这些建议,都觉得颇有道理。

他们虽然也知道宝玉聪慧,但没想到他竟对医理和养生之道,也有如此见解。

太医更是对宝玉刮目相看,觉得这孩子将来若肯在医学上用心,定然能成为一代名医。

于是,他们便采纳了宝玉的部分建议。

在秦可卿的饮食中,增加了一些补气益血的食材。

贾珍和贾蓉,也比以前更关心秦可卿的身体和心情了,时常会陪她说说话,散散心。

秦可卿自己,也尝试着按照宝玉所说的方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导引吐纳。

虽然这些建议,并没能从根本上根治秦可卿的病。

毕竟,她的心病太深,非一日之寒。

但确实也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秦可卿的气色,比以前略微好转了一些,精神也比以前振作了一些。

她对宝玉的这份关心和帮助,也充满了感激之情。

她觉得,这位宝二叔,不仅聪明伶俐,而且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着想。

她与宝玉之间的姐弟情谊,也因此而更加深厚。

而宝玉,则通过这次为秦可卿“献策”的经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他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努力提升医术,将来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的决心。

贾元春入宫之后,凭借其才德和容貌,渐渐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恩宠。

数年之后,便被册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