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从怀中掏出一本用蓝色布面包着书皮的书,神秘兮兮地对黛玉说道:“林妹妹,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好东西。”
黛玉好奇地接过书,只见封面上并未写书名,只是用素雅的丝线简单装订着。
她翻开书页,看到里面的文字,不由得微微一怔,随即脸上泛起一丝红晕。
那竟是一部手抄的《西厢记》。
《西厢记》在当时虽然流传甚广,但却被认为是“淫词艳曲”,是大家闺秀不宜阅读的禁书。
黛玉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些正经的诗书,何曾见过这般描写男欢女爱的戏文。
她有些迟疑地看向宝玉,小声问道:“宝玉哥哥,这,这是什么书。我们看这个,会不会不太好。”
宝玉微微一笑,说道:“林妹妹放心,这书虽然写的是儿女情长,但文辞优美,故事也颇为动人,并非那些不堪入目的糟粕。我们只取其精华,学习其中的文采和情感描绘,又有何妨。再说了,我们在这里偷偷地看,又有谁会知道呢。”
听宝玉这么一说,黛玉心中的顾虑也消减了几分。
她本就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又兼天性喜爱文学,对这本闻名已久的《西厢记》,自然也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于是,两人便并肩坐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一同展卷阅读起来。
黛玉读得十分入神,那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她时而为张生与莺莺的相遇而心生欢喜,时而为他们之间的误会和波折而暗自叹息。
读到精彩处,她会不由自主地蹙起眉头,仿佛在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担忧。
读到会心处,她又会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浅浅的笑容。
宝玉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她,偶尔会结合自己现代人的理解,向黛玉点出书中人物情感的精妙之处。
比如,当读到张生初见莺莺,惊为天人,神魂颠倒之时,宝玉便会说道:“林妹妹你看,这张生对崔小姐,便是一见钟情。这种情感,来得热烈而直接,不似寻常那般需要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它更强调两个人内心的吸引和共鸣。”
黛玉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当读到莺莺在普救寺夜会张生,既有对爱情的渴望,又有对礼教的畏惧,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之时,宝玉又会分析道:“崔小姐此刻的心情,定然是极为复杂的。她既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又害怕逾越世俗的规矩,受到他人的指责。这种内心的冲突,正是那个时代女性悲剧命运的写照。”
宝玉还会向黛玉讲述一些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他说:“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的基础上的。两个人在一起,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要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能够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这些见解,对于身处封建礼教束缚之下的黛玉来说,无疑是新奇而深刻的。
她从未听过有人这样来解读爱情和人生。
她看着身旁侃侃而谈的宝玉,心中对他不由得刮目相看。
她觉得这位宝玉哥哥,虽然年纪与自己相仿,但他的思想和见识,却远非府中其他那些只知玩乐的孩童可比。
他总能说出一些让她耳目一新,发人深省的道理。
与他在一起,她不仅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更能学到许多东西,开阔自己的眼界。
黛玉对宝玉的亲近之情,也因此更添了几分。
她觉得,在这个偌大的荣国府里,或许只有这位宝玉哥哥,才是真正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
两人一同沉浸在《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中,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直到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边,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将书合上,相约下次再一同阅读。
这次共读《西厢记》的经历,成为了两人心中一个共同的小秘密,也让他们之间的情谊,更加深厚和独特。
贾府作为国公府第,家大业大,逢年过节,或是家中有大喜之事,例如老太太寿辰,或是哪位主子升迁,亦或是府中添丁进口,都少不了要热闹一番。
而请戏班来府里唱戏,便是这些庆祝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每当此时,府里便会搭起戏台,张灯结彩,宾客满堂,热闹非凡。
宝玉作为贾母的心肝宝贝,自然也是这些场合的常客。
他常常被贾母抱在怀中,或是坐在贾母身边的小杌子上,一同观看戏台上的表演。
起初,宝玉年纪尚小,对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和花花绿绿的戏服,并无太大的兴趣。
他只是觉得场面热闹,人多好玩,时常会东张西望,或是与身边的丫鬟们嬉笑打闹。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他对这个世界了解的加深,他渐渐地被戏台上的表演所吸引。
尤其是那些婉转悠扬的唱腔,和铿锵顿挫的鼓点,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能够牵动他的心弦。
他开始认真地观看演员们的表演,听他们唱的每一句词,留意他们每一个动作和眼神。
他发现,那些戏文中的故事,虽然大多是些才子佳人的风花雪月,或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但其中也蕴含着许多人生的道理和情感的共鸣。
而那些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将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舞台之上,让人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愤怒,时而感叹。
宝玉凝神倾听着那些唱腔,试图分辨其中的规律和奥妙。
他发现,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绪,其唱腔的旋律、节奏、甚至发声方式,都有着微妙的差异。
有的高亢激昂,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有的婉转缠绵,如泣如诉,情意深长。
有的则轻快活泼,如行云流水,妙趣横生。
那些伴奏的乐器,如京胡、月琴、三弦、锣鼓等,也配合得天衣无缝,时而烘托气氛,时而引领节奏,将戏曲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