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要考中秀才再去

换源:

  待徐明隐账毕无误,徐知远方放下书卷,开口道:“今日前来,有事欲问父亲。”

徐明隐抬眼询问:“所为何事?”

徐知远答道:“前次父亲提及为我更换先生之事,怎这几日似无动静了?”

徐明隐动作微停,目光落于其子:“你可是见过那贾雨村了?”

徐知远回道:“上次在林大人家中偶遇,未曾深谈。”

徐明隐颔首:“他学识确是不凡,但心性过于急功近利,不宜为你师。”

徐知远好奇追问:“此言何解?”

徐明隐解释道:“贾雨村身为进士,学识足以授你,但他虽失官职,却无心长期蛰伏,一有机会便欲重返仕途。若为师,又能教你几时?与其频繁更换先生,不如初时便不选他。”

原来,贾雨村本是经友人引荐至林府,欲为黛玉之师,却在林如海处得知徐家亦在寻觅先生。相较于黛玉,贾雨村自然更倾向于教导徐知远,因徐家若能出手相助,他重返官场便指日可待。

然而,正是这份急功近利之心,让徐明隐对贾雨村心生排斥。

他所求,乃是一位能全心全意教导徐知远的先生,而非借子攀附、图谋官职之辈。

听过这番阐释,徐知远亦是颔首:“此言甚是有理。”

众人皆知,频繁更换师长对学业无益,如此观之,贾雨村这般动荡不安之人,确实非良选。

徐明隐宽慰道:“你无需忧虑,你大伯的书函今日方至,提及一位即将归乡的翰林,经由你大伯引荐,愿来成为你的导师。听闻其人品学识皆优,至少能在府中安稳数载,定能悉心教导于你。”

徐知远含笑应道:“大伯所荐,必属精品,我便放心矣。”

徐明隐轻点下颌:“罢了,你且回吧,我尚需审阅这几册账目。”

言罢,却见徐知远并未离去,遂问:“还有何事?”

徐知远嘻笑两声,凑近讨喜道:“爹爹,儿何时能得字乎?”

徐明隐不解:“怎突然提及此事?”

徐知远答道:“只觉无字之时,与人交往称呼颇为不便。”

若有字,上次便不必让黛玉唤他“远哥哥”,直接以字相称岂不更好?名已注定,字却尚可期盼。

徐明隐轻拍其头:“莫要胡思乱想,年幼之时,何需字?待你长成,再议此事。”

徐知远鼓腮道:“大伯十一岁便已得字。”

“那是你大伯十一岁便中秀才,你岂可与之相比?”徐明隐言,“因他是生员,有字便于交友,你祖父方提前赐字。你若想要字,先考个生员来瞧瞧。”

徐知远眼眸一亮:“成为生员便能得字?”

本欲撒娇,未抱太大期望,只存“或许能成”之念,未料竟真有希望?

见子目光炯炯,徐明隐自不便食言,且欲激励其勤学,遂道:“只要你考上生员,我便为你取字。”

“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爹爹不可食言!”

“我岂会食言!”徐明隐哼了一声:“但你也莫轻视考生员之难,有人考至白首,仍未能中。”

徐知远反驳:“大伯十一岁便中。”

徐明隐摇头:“世间能有几人如你大伯?你休要不服,今年童试已过,三年之后,你亦十一,届时再去考便是。”

徐知远点头,故作深沉:“唉,本想为我徐家再添一位十岁秀才,看来是不成了。”

此言让徐明隐又笑又恼:“快去快去,口气如此之大,再说下去,我恐要动手。”

徐知远不在意,便辞别而去。

未及一月,徐明隐曾提及的翰林便抵达扬州。

徐知远随徐明隐前去拜见未来师长时,方知此人缘何愿教他这个八岁孩童。

原来,进士及第并非即刻为官,除前三甲直接授官外,余人多需以庶吉士身份在翰林院研习,庶吉士无品级,属未入流。三年后再考,合格者方授官职,多为七品小官,至此方称正式翰林。

而前来教导徐知远的这位王撰,王翰林,正是在翰林院中磨砺多年,从卑微的庶吉士一步步攀升至七品编修之位。然而,王撰似乎更擅长学问,而非人情练达,故而多年过去,即便庶吉士已换了两轮,他仍驻足于七品编修之职。

王撰出身平凡,加之七品官职俸禄微薄,在京城高昂的生活成本下,日子显得颇为拮据。

最终,眼见升迁无望,他萌生了归乡之念,欲寻他途发展。

毕竟,在京城这公侯遍地之处,七品编修实难引人注目,但在地方上,或许还能有几分薄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