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口熟铁锅的好处,沈霖在返程路上又细细琢磨了一遍。
这次去县城,不仅处理了范统购买二手厨具的问题,还额外收获了一只大铁锅。
这口铁锅它用熟铁打造,导热快得惊人,能瞬间将热度传遍整个锅底。
若是做烧白、粉蒸肉这类急火快炒的菜,眨眼间就能锁住食材的鲜嫩,绝不让它们在锅中多“受煎熬”。
而且这锅轻便,要是以后接了流水席,在田间地头临时搭灶,两三个人就能轻松搬动,不像那些笨重的大铁锅,挪动起来跟抬石磨似的。
再加上江城这地方气候潮湿,农村大席菜式丰富,讲究荤素搭配,河鲜要快炒,烧腊得慢炖,这熟铁锅简直是“全能选手”,一口锅就能hold住全场。
刚进柏树村,范统就像被家里的东西勾了魂似的,急吼吼地回自家统计采买成果去了。
沈霖则慢悠悠地晃回沈记滋味店,一进店门,就开始琢磨起新的事儿来。
买了这么多厨具,要是以后接到外村甚至更远地方的单子,总不能还靠这小三轮风里来雨里去吧?得配个像样的交通工具,菱光面包车能拉人又能装货,北风小康小货车载重量大,这事儿得找老范他们好好合计合计。
正想着,肚子就不争气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
中午在县城就随便对付了两口,这会儿早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沈霖撸起袖子,往灶火里塞了几把干柴,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他的脸通红。
大菜一时半会儿做不出来,干脆做些江城的传统小吃填填肚子。
他一拍脑袋,决定做江城白糕和蜘蛛粑,再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豆浆,简单又美味。
沈霖从柜子里翻出秤,仔细称量起食材来。
250克糯米粉、50克大米粉,这可是江城白糕口感的“黄金密码”,多一分太黏,少一分太散。
80克绵白糖晶莹剔透;3克酵母虽不起眼,却是让面团“变魔术”的关键;200毫升温水则像温柔的使者,调和着每一种食材。
此外,他还特意拿出珍藏的猪油,切了些红枣碎和葡萄干,准备给白糕增添点不一样的风味。
把糯米粉和大米粉过筛到碗里时,细腻的粉末如雪花般轻盈飘落,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白色的弧线。
倒入绵白糖和酵母,沈霖拿起筷子轻轻搅拌,粉末与糖、酵母逐渐融合,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在互相拥抱。
接着,他缓缓加入温水,边加边搅拌,水与粉温柔相拥,不一会儿就形成了絮状。
沈霖放下筷子,上手揉面,面团在他的掌心逐渐变得柔软而有韧性,仿佛是一块活过来的白玉。
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被安置在灶台边最温暖的角落发酵。
沈霖盯着面团,仿佛能看到里面的酵母在欢快地跳舞,面团也在悄悄“长大”。
等待的时间可不能浪费,他又把制作蜘蛛粑的糯米泡进水里,不过这糯米得泡4-6小时,看来蜘蛛粑只能留到晚上当宵夜了。
泡上糯米后,沈霖从冰箱里拿出昨晚就泡好的黄豆。
豆子吸饱了水,颗颗饱满圆润,像极了金黄色的珍珠。
他把黄豆捞出洗净,哗啦啦倒进豆浆机,再加入适量清水,水位刚好到刻度线。
盖上豆浆机盖子,按下“豆浆”模式,机器立刻发出“嗡嗡”的声响,开始了它的工作。
不一会儿,浓郁的豆香便从豆浆机中飘散出来,钻进沈霖的鼻子里。
那香味醇厚又温暖,像小时候奶奶煮的豆浆,一下子就勾起了他的回忆。
大约20-30分钟后,豆浆制作完成。
沈霖拿出滤网,将煮好的豆浆缓缓倒入,豆渣被留在了滤网里,过滤后的豆浆更加细腻顺滑。
他又根据自己的口味加了些白糖,用勺子轻轻搅拌,看着白糖慢慢溶解,仿佛在调制一杯甜蜜的魔法药水。
沈霖把温热的豆浆捧在手中,喝了一口,入口细腻丝滑的口感,伴随着醇厚的豆香在舌尖散开,瞬间驱散了午后的困倦。
“可以,味道不错。先小睡一会儿,等面团发酵吧。”
他把手里的豆浆喝完,躺在堂屋的竹藤椅上,竹椅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摇晃,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一个半小时后,闹钟“叮铃铃”地响了起来。
沈霖揉着惺忪的睡眼,起身走到厨房。
面团已经发酵至两倍大,像一个胖乎乎的小胖子,鼓鼓囊囊的。
他把面团取出放在撒有干粉的案板上,轻轻揉搓排气,就像在给面团做按摩,把里面的小气泡都赶走。
接着,沈霖将面团擀成薄片,刷上一层薄薄的猪油。
猪油一接触面团,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勾得他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
再均匀地撒上红枣碎和葡萄干,这些色彩鲜艳的食材,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点缀在白色的“画布”上。
他从一端卷起面团,卷成紧实的长条,然后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剂子。
把每个小剂子放入刷了油的模具中,用手轻轻按压成圆饼状,放入蒸锅中,盖上锅盖,让它们再醒发15分钟。
这一步最关键,能让白糕在蒸制时更加蓬松柔软,就像给白糕注入了轻盈的灵魂。
最后,沈霖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15-20分钟,关火后又焖了3-5分钟才小心翼翼地开盖。
揭开锅盖的瞬间,热气裹挟着浓郁的米香与红枣、葡萄干的甜香扑面而来,一个个白糕白白胖胖,表面油润光滑,十分诱人。”
沈霖忍着直接拿手抓的冲动,用盘子盛出十个白糕,再舀一碗豆浆,放在八仙桌上。
热气腾腾的江城白糕与香气四溢的豆浆摆上堂屋的八仙桌,他轻轻咬一口白糕,软糯中带着红枣和葡萄干的香甜,再喝上一口豆浆,醇厚的豆香在口中回荡,一软一滑,一甜一香,交织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
就在沈霖沉浸在美食的享受中时,范统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活像一阵龙卷风。
“我去,老沈,我才回家多久,你又在做好吃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凑到八仙桌前,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白糕,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不是,范统,你娃有毒,每次我刚做好什么吃的,你马上就到了,你鼻子是狗鼻子是吧?”沈霖调侃道,嘴角却忍不住上扬。
“老沈,你莫要乱说,我不就是每次来的这么‘恰好’而已吗?不至于哈。别说那么些,我先尝一个。”范统说着,忙不迭地拿起一个白糕往嘴里塞。
“真好吃,老沈,这个不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小吃吗?白糕,你怎么做的那么好吃,比我爸妈做的还好吃!”
范统一边嚼着白糕,一边含糊不清地说,脸上满是陶醉的表情。
“你小子可别乱说,等下你爸妈听见,不得收拾你!你慢点吃,别那么急,小心噎着。”
沈霖说着,给范统盛了一碗豆浆,“喝点这个,刚打的豆浆。这两个搭配,才是青春的回忆,嘿嘿。”
范统接过豆浆,喝了一口,眼神突然变得有些迷离:“老沈,这味道...让我想起读书的时候了,我突然想小丽了......”
“小丽?你喜欢的人?我怎么没听说过?以前读书哪有叫小丽的。”
沈霖满脸疑惑,放下手中的白糕,好奇地看着范统。
“不是我们读书的时候认识的。高中毕业我没考上好学校,先去外面打了工,后面才回的柏树村,小丽是我在外面打工认识的。”范统说着,脸“唰”地一下红了,像个熟透的番茄,低头盯着碗里的豆浆,不敢看沈霖的眼睛。
“打工认识的?是正经小丽吗?你小子,以前就喜欢偷看隔壁班的沈香香。”沈霖用手拐顶了顶范统,脸上露出坏笑。
“去你的,我那时候不懂事。小丽和她们不一样,她特别温柔,说话轻声细语的,就像...就像春天的风。”
范统难得认真起来,回忆起小丽,嘴角不自觉地扬起,“我们在流水线上认识的,她手特别巧,做出来的活儿又快又好。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手划破了,她急得不行,拉着我就往医务室跑,路上还一直问我疼不疼......”
沈霖听着范统的讲述,也被带入了那段回忆里。
他看着范统一脸幸福又略带惆怅的样子,突然想起什么,问道:“那后来呢?怎么没见你把她带回来?”
范统的笑容僵住了,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后来厂里效益不好,她爸妈又让她回老家相亲,我们就...就断了联系。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
“别想那么多了,说不定哪天在街上走着,一抬头就碰见了呢。来,再吃个白糕,吃饱了才有力气想姑娘。”
沈霖拍了拍范统的肩膀。
范统被逗笑了,抓起一个白糕又咬了一大口。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还伴随着大声的呼喊:“沈师傅!沈师傅在吗?”
沈霖和范统对视一眼,放下手中的食物,快步走到门口。
只见同村的王婶满头大汗地站在那儿,脸上写满了焦急:“沈师傅,可算找到你了!我家明儿办升学宴,原定的厨子突然说不来了,这可咋办啊!你能不能救救急?”
沈霖皱了皱眉,看了看范统,又思考了片刻,说道:“王婶,时间这么紧,食材什么的......”
“食材我都准备好了,就差个掌勺的!沈师傅,你就当帮我个大忙,我给你加钱!”
王婶拉着沈霖的手,眼中满是恳求。
范统在一旁也说道:“老沈,咱这不是刚添置了新家伙吗?正好试试手!”
“行!王婶,您放心,保证给您把宴席办得热热闹闹的!”
沈霖犹豫了一下,随即露出坚定的笑容。
王婶一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太谢谢你们了!我这就回去准备,明儿一早来接你们!”
说完,她急匆匆地走了,脚步声渐渐消失在村子的小路上。
沈霖和范统望着王婶离去的背影,又转头看向对方。
一场突如其来的升学宴,打破了原本悠闲的下午茶时光。
沈霖握紧了拳头,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场宴席办好,这可是他们烧大席团队正式成立后的办的第一个大席。
“老沈,看来咱这新锅马上就能派上用场了!今晚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而范统则搓了搓手,摩拳擦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