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网络风云起

换源:

  清晨五点半,柏树村的公鸡还未扯开嗓子,沈霖家老旧的木质窗帘缝隙里已渗出一线金红色的晨光。

那光线像一把细巧的梳子,轻轻拂过沈霖熟睡的脸颊,在他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

他咂了咂嘴,迷迷糊糊地伸手去摸床头柜上的手机,指尖触到冰冷的屏幕时,整个人还陷在睡意的泥沼里。

“嗡。”

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屏幕瞬间亮起,一条美音的推送消息像炸开的烟花,猛地撞进他的瞳孔:【恭喜!您的作品《柏树村沈记大席:柴火灶里的乡土味》点击量突破100万!】

“嘶!”沈霖倒吸一口凉气,睡意瞬间被惊得烟消云散。

他猛地坐起身,被子滑落露出半边肩膀,眼睛瞪得像铜铃,反复揉了揉才确认那串数字不是梦境,102.3万,而且数字还在以每秒2-3的速度往上跳。

“老范!老范!快醒醒!”沈霖激动得声音发颤,伸手去推旁边睡得四仰八叉的范统。

被子被他晃得簌簌作响,范统吧唧了下嘴,含糊不清地嘟囔:“干啥呀,天还没亮呢……”

“看!你快看这个!”沈霖把手机怼到范统鼻尖下,屏幕的光映亮了两人震惊的脸。

范统眯着眼睛瞅了几秒,突然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弹起来,睡衣领口歪到一边,头发乱糟糟地翘起:“我靠!真的假的?一百万?!”

他一把抢过手机,手指在屏幕上疯狂滑动,“我看看评论,‘卧槽这大席看着也太香了’‘求地址!外地游客慕名而来’‘这锅气绝了,比米其林还带劲……”

评论区像开了锅的沸水,点赞数和回复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飙升。

两人凑在一起,头挨着头,屏幕的光在他们脸上明明灭灭。

沈霖能闻到范统头发上残留的洗发水味道,也能感受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那声音几乎要盖过窗外逐渐清晰的鸟鸣。

“老沈,你看这个!”范统突然把手机转向沈霖,屏幕上是一条私信:“博主你好!我是邻市的,下周结婚想请你们去做流水席,价格好商量!”?

紧接着又是一条:“请问你们下次办大席是什么时候?我想带全家去尝尝,顺便拍个vlog!”

手机像个发烫的烙铁,不断震动着弹出新消息。

沈霖接过手机,指尖有些发抖。他划开后台数据,私信箱里密密麻麻塞满了未读消息,红色的数字提示从99 涨到200 ,又跳到300 。

那些文字像潮水一样涌来,带着各地网友的热情和好奇,让他既兴奋又隐隐感到一丝不安。

“别急,别急,”沈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得一条一条回,先感谢大家的支持,再把关键信息说清楚。”

他点开一个文档,开始草拟回复模板:“感谢您的关注!沈记大席位于桃源县柏树村,目前暂未开放预约,后续动态会在账号更新,敬请期待~”

范统则负责在评论区“营业”,他趴在床上,手指飞快地敲打屏幕,时不时发出一阵傻笑:“老沈你看这个,有人说我们是‘乡村美食界的泥石流’,还有人问我们是不是专业厨师!”

他突然坐直身子,眼睛亮晶晶的,“要不我们发个视频预告吧?就说正在筹备下一场大席,让大家先解解馋!”

两人从清晨忙到正午,顾不上吃早饭,肚子饿得咕咕叫也浑然不觉。

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房间,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沈霖看着手机里不断刷新的留言,突然想起拍视频那天的情景,那天是村里李大爷八十大寿,他们俩帮忙掌勺,范统闲着没事用手机录了几段炒菜的画面,柴火灶的火苗蹿得老高,铁锅里的肉片滋滋作响,腾起的油烟带着浓郁的酱香……

没想到这样一段随手拍的视频,竟然掀起了这么大的风浪。

下午三点,范统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消息:“你好,我是‘桃源美食探长’,看到你们的视频非常感兴趣,想做一期专访,请问今天方便吗?”

“我靠!是那个有十万粉丝的美食博主?”

范统差点把手机扔出去,他赶紧把消息转给沈霖,“老沈你看,这是不是天上掉馅饼了?”

沈霖盯着屏幕,眉头微蹙。

他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是好事,但不能掉以轻心,”他站起身,开始收拾房间,“我们得好好准备一下,把大席的特色、食材的讲究都说清楚,别让人觉得我们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两人立刻行动起来。

范统翻出家里最干净的围裙,又跑到厨房把柴火灶擦得锃亮,还特意去菜地里摘了最新鲜的豆角和茄子,绿油油的蔬菜上还挂着水珠。

沈霖则坐在桌前,拿笔在纸上列提纲:大席的历史渊源、招牌菜“九大碗”的做法、柴火灶与煤气灶的区别、他们对乡土美食的理解……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在他专注的侧脸上镀上一层金边。

下午五点,美食博主“桃源美食探长”带着摄影师准时来到沈霖家。

探长是个戴眼镜的年轻姑娘,说话温柔却不失专业:“沈师傅,范师傅,我们这次想记录一下大席的筹备过程,还有你们的故事,可以吗?”

“可以可以,随便拍!”范统抢着回答,脸上笑开了花。

沈霖则沉稳一些,他指着灶台上的食材:“我们今天准备做几道家常菜,比如红烧肉、酸辣土豆丝,还有村里特产,这些都是大席上最受欢迎的菜。”

镜头对准了柴火灶,范统负责烧火,通红的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他脸上红扑扑的。

沈霖站在灶台前,手腕翻转,铁勺在锅里上下翻飞,土豆丝被切成均匀的细丝,倒入热油中发出“刺啦”一声响,紧接着加入青椒、蒜末,香味瞬间弥漫开来。

探长举着话筒,时不时提问:“沈师傅,为什么坚持用柴火灶呢?”“范师傅,你们做这行多久了?有没有遇到过困难?”

两人一边忙活,一边回答问题。

沈霖说起大席的传统,眼里闪着光:“柴火灶炒出来的菜有锅气,是煤气灶比不了的,就像我们柏树村的人,实在、接地气。”

范统则讲起他们第一次办大席时手忙脚乱的糗事,逗得在场的人直笑。

摄影师的镜头记录下柴火灶的烟火气、食材的新鲜色泽、两人默契的配合,还有探长频频点头的认可。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近黄昏。

探长一行人谢绝了留下吃饭的邀请,匆匆赶回去剪片子。

沈霖和范统站在门口,看着他们的车消失在村道尽头,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老沈,你说这次采访能火吗?”范统搓着手,脸上还带着兴奋的红晕,“以前参加那个厨艺比赛,折腾了半天也没个声响,现在突然就火了,你说咱是不是要成网红了?以后咱开个直播,卖卖土特产,再接点商单……”

“行了行了,”沈霖打断他,语气带着一丝严肃,“别净想些虚的。现在才哪到哪?点击量高只是个开始,能不能留住观众,能不能把大席做好,才是关键。”

他走到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声音放轻了些,“你没发现吗?张婶和王叔最近都没联系我们了,以前他们有啥事都会找我们商量的。”

范统愣了一下,挠了挠头:“对啊,好像是有点奇怪。他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现在太张扬了?”

“不知道,”沈霖摇摇头,眼里闪过一丝忧虑,“改天我们去看看他们,顺便问问村里最近有没有要办大席的人家。别光顾着看手机,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饭是一口一口做出来的。”

夜色渐浓,柏树村陷入寂静,只有几声犬吠偶尔打破宁静。

沈霖和范统躺在炕上,手机还在时不时震动,提示着新的消息。

范统翻来覆去睡不着,还在回味着今天的种种。沈霖则望着天花板,心里五味杂陈。

百万点击像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把他们推向了聚光灯下,但这阵风会把他们吹向何方?

是更广阔的舞台,还是未知的深渊?

他不知道,但他清楚,无论如何,脚下的土地和手里的炒勺,才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窗外,月光悄悄爬上窗棂,照亮了炕头放着的那本泛黄的菜谱,那是沈霖爷爷留下的,上面还留着油渍和岁月的痕迹。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