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贾张氏来者不善,系统暗中布阵

换源:

  话音未落,红星卤味坊的门帘被人猛地一掀,一股子凉风卷着个尖酸刻薄的声音就冲了进来。

“哟,小辰!发财了这是?这铺子开得可真叫一个气派!看来是没忘了本啊,当年你可没少受我们家秦姐的照顾,她总念叨着你呢。”

来人正是贾张氏,一双三角眼滴溜溜地在店里乱转,从锃亮的柜台到挂着价目牌的墙壁,每一寸都透着她压抑不住的嫉妒和算计。

她嘴上说着客气话,那股子酸味儿却几乎要凝成实质,把卤味的香气都冲淡了几分。

何雨辰像是没听出她话里的刺,脸上挂着和煦的笑,手里提着刚沏好的热茶,稳稳当当地走了过来:“婶子来了,快里边坐。您说得对,秦姐对我的好,我这辈子都记着呢。”

他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放在贾张氏面前的桌上,动作不急不缓,眼神清澈坦然,仿佛对面坐着的不是四合院里最难缠的泼妇,而是一位许久未见的亲切长辈。

贾张氏被他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噎了一下,准备好的一肚子刻薄话顿时没了用武之地。

她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眼珠子却还黏在那些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卤猪蹄、卤鸡翅上,喉头不自觉地动了动。

“记着就好,记着就好啊。”她呷了口茶,咂咂嘴,话锋一转,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小辰啊,你这生意……看着不错,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你婶子我这嘴刁,不好吃的东西可入不了口。”

何雨辰心中冷笑,面上却丝毫不显,反而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和谦虚:“婶子,您说笑了。我这就是个小本买卖,手艺也是刚练熟,现在生意才刚起步,本钱都压在里头,就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到时候连累街坊们跟着吃亏。”

他这话半真半假,既是示弱,也是下套。

果然,贾张氏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

她要的就是这个“怕出纰漏”的台阶!

她立刻把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放,摆出一副长辈替你分忧的架势,大包大揽地说道:“嗨!这有什么难的?街里街坊的,不就是互相帮衬嘛!这样,你先给婶子我每样都来上几份,我拿回去给你品品,帮你把把关。要是味道好,我帮你宣传宣传,要是有什么不足,我也好给你提提意见不是?钱嘛……不着急,都是自家人,等月底我领了养老金,一块儿给你结了!”

她这话说得理直气壮,仿佛占便宜还成了天大的恩惠。

一旁的傻柱听得是火冒三丈,刚要张嘴骂人,却被何雨辰一个眼神给按了下去。

只见何雨辰脸上那点为难瞬间化开,变成了感激涕零的笑容:“哎哟!婶子,您这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我正愁这事儿呢!那感情好,您等着,我这就给您包上!”

他嘴上应得爽快,手脚也麻利,很快就用油纸包好了猪头肉、卤大肠、五香花生等七八样卤味,沉甸甸的一大包递了过去,价值足足有几十块钱。

贾张氏心满意足地接过那一大包卤味,沉甸甸的分量让她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

她得意洋洋地瞥了一眼敢怒不敢言的傻柱,哼着小曲儿,扭着肥硕的身子扬长而去,连句谢都没有。

门帘落下,傻柱终于忍不住了,一拍大腿骂道:“小辰,你疯了!这老虔婆是什么人你不知道?她嘴里说出的话,能有一个字兑现吗?这几十块钱的东西,就这么让她白拿了?咱这店还没开几天,都快成救济站了!”

一直安静地在后厨帮忙的林晓梅也走了出来,她轻轻拉了拉傻柱的衣袖,柔声劝道:“哥,你别急。有时候,吃亏是福。”

何雨辰赞许地看了林晓梅一眼,随即对傻柱笑道:“哥,晓梅说得对。这笔账,我记下了。以后啊,店里的账目就交给你来管,亲兄弟明算账,谁来了都得记上一笔,省得再被人占了便宜去。”

他这么一说,既安抚了傻柱,又顺理成章地把记账的权力交了出去,堵住了以后可能出现的漏洞。

傻柱虽然还是气鼓鼓的,但听弟弟这么安排,也只能拿着何雨辰递过来的账本和笔,恨恨地在第一页写下了“贾张氏,赊欠卤味共计三十二元五角”的字样。

就在他落笔的瞬间,何雨辰的脑海里,一道冰冷的机械音悄然响起。

【叮!

检测到宿主完成一次有效的‘情感支出’,触发‘人脉返还’机制。】

【返还中……返还成功!获得:官方人脉1。】

何雨辰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鱼儿,上钩了。

第二天一大早,红星卤味坊刚开门,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就登门了。

来人二十多岁,穿着一身干净的干部装,骑着一辆崭新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一进门就客气地问道:“请问,哪位是何雨辰同志?”

何雨辰心里一动,知道正戏来了,连忙迎上去:“我就是,同志您是?”

那年轻人笑着伸出手:“你好何雨辰同志,我叫王建国,是街道商业科的。最近总听人说,咱们南锣鼓巷新开了家卤味坊,味道好,口碑也响,今天特地过来了解一下情况,看看你们个体经营户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街道帮忙解决的。”

这番话一出,不仅是何雨辰,连正在擦桌子的傻柱和林晓梅都愣住了。

街道干部主动上门关心?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何雨辰心中明镜似的,这哪是听说了什么口碑,分明就是系统返还的人脉起了作用。

他昨天那笔看似亏本的“情感支出”,今天就换来了官方的认可和关注,这笔买卖,赚大了!

他热情地将王干事请进店里,泡上最好的茶,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未来的规划。

王建国越听眼睛越亮,对这个思路清晰、谈吐不凡的年轻人好感倍增,临走时还特意拍着他的肩膀鼓励道:“小何同志,好好干!你这是响应国家号召,搞活经济的先进典型啊!有什么困难,随时来街道找我!”

这番互动,被周围早起买菜、路过的街坊邻居看了个满眼。

一时间,整个胡同都传开了:红星卤味坊的老板何雨辰,不仅手艺好,人脉也广,连街道的干部都亲自上门表扬,这是要成大气候的征兆啊!

而另一边,贾张氏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她把那一大包卤味拿回家,当天就和儿子、孙子大快朵颐,吃得满嘴流油。

接下来的几天,她逢人便吹嘘自己是如何“指点”何雨辰,如何“帮”他改进了卤味配方,仿佛那家店能开起来全靠她的功劳。

可日子一天天过去,月底早就过了,她却对还钱的事绝口不提。

起初,大家还只是私下里议论。可没过几天,风向就彻底变了。

“听说了吗?贾家那老虔婆,在何雨辰那儿赊了几十块钱的卤味,到现在一分钱没给!”

“几十块?我的天!那可是一个工人小半个月的工资了!这哪是赊账,这简直就是明抢啊!”

“可不是嘛!人家小辰刚开店,多不容易,她倒好,仗着自己是长辈就这么欺负人,真不是个东西!”

流言蜚语像长了翅膀,飞遍了四合院的每一个角落。

贾张氏走到哪儿,都能感觉到背后戳戳点点的目光和压低了声音的议论。

终于,她在院里洗衣服的时候忍不住了,把盆一摔,冲着旁边几个正在聊天的婆娘吼道:“嚼什么舌根子呢!你们放屁!我跟小辰那是自家的事,用得着你们在这儿多嘴多舌?”

以往,她这么一撒泼,总有几个平时跟她交好的老姐妹帮腔。

可今天,众人只是冷冷地看了她一眼,连平时最爱巴结她的李婶都默默地端着盆走开了,一句话都没说。

贾张氏愣在原地,看着众人鄙夷又疏远的眼神,一张老脸涨成了猪肝色,又气又急,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发泄的对象。

她第一次尝到了被整个大院孤立的滋味,那种无声的唾弃,比指着鼻子骂她还要难受一百倍。

夜深人静,红星卤味坊的灯还亮着。

何雨辰坐在桌前,手里拿着的正是傻柱记下的那本账。

他翻到第一页,修长的手指轻轻划过“贾张氏”三个字和后面那个刺眼的“三十二元五角”。

窗外的月光清冷,映着他俊朗的侧脸,也映着他眼底那抹深不见底的寒意。

他轻笑一声,合上了账本。

“这才刚开始。”

低沉的声音在寂静的店铺里回荡,带着一丝玩味,和一丝即将拉开大幕的冰冷序曲。

他知道,贾张氏的颜面尽失,只是这盘棋的第一步。

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而那个被贾张氏当成挡箭牌和感情牌的女人,也该登场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