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亮很失望,他猜也能猜到这吕二撒了谎。
系统除了能辨白对方说的假话,其它啥也不能做。
为了彻底弄清楚,李太亮只能用最有用的一招。
“吕二,你再不招供,本官可要用刑了。”
吕二虽急,却并不是很怕:
“大人不可屈打成招,传出去,会影响大人的名声。”
“名声?”李太亮冷笑。
这个世界不同后世,就算真屈打成招,恐怕也翻不了案。
并且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还不招供,可以用刑,告到哪里都没用。
“来人,打他二十大棍。”
两个衙役按住吕二一阵猛打,还不到十棍,吕二就昏迷过去。
李太亮虽估计对方在装,真将人打死也麻烦,当书记员的江小维也劝说:
“听说这家伙滑得很,万一将他打个三长两短,对少爷的名声也有影响。”
李太亮想到一个很前卫的办法。
“给我找几个亮的灯笼来。”
江小维不解:“天还没黑,找灯笼来干啥?”
“有用,等会你就知道了。”
李太亮将吕二绑到大牢中,吕二眼前全是一片光明。
四个白色灯笼对着他,这些灯笼并非不动产,全在眼前晃来晃去,照得他冒大汗。
“你们要干啥?”
这话江小维几人也想问,李太亮吩咐两个牢役:
“从现在起,可以给他吃喝,但不允许他睡觉,一睡就将他弄醒。另外,设计一种凳子……”
李太亮再没打吕二,三天后,牢衙跑来:
“大人真乃神人矣,那吕二愿意招了。”
李太亮从吕二身上,又榨出几百两银和一些东西。待他再次审问吕二,脑海里出现二字:
“真话。”
李太亮又陆续审了几个犯人,无一例外,全被他扒得精光。
一个被关了十多年的老头,因犯与人通奸罪被抓。
抓进来时他没承认,被一阵好打后才签字画押。
过去这么多年,老头神经出现问题,自己都记不得做过些啥事。
李太亮要提审老头,牢头陈其禄劝道:
“这老头的案已没啥审的,他自己也承认其罪,连那两个当事人都死了。”
李太亮闲来无事,他想做个试验,看看这种脑袋有问题的人能不能审。
大堂,李太亮看着邋遢如鬼的老头:
“你有没有与那赵氏通奸?”
老头半晌才笑着回答:
“有,我与那赵氏通奸了,我与那赵氏通奸了。”
李太亮脑海里出现两字:
“说谎。”
两天后,老头被无罪释放,还得到官府不少赔偿。
这下李太亮总算满意一回,这明辨真伪的技能并非鸡肋,至少要比孜孜不倦的用处大得多。
孜孜不倦完全是抽取精力凑成一堆,待那几天过后,人相当于生了场大病。
现在李太亮都没敢用,要是他老了更不敢。
李太亮想得很美好,他将捕头武严找来:
“你以前捞了多少银?”
武严吓得半死,一直担心李太亮秋后算账。
连陈问几人都被李太亮刮地三尺,以前郑维顺走哪里都坐轿。
现在两人抬的大轿都舍不得坐,说让下人多耕地干活,不然没米下锅了。
武严等衙役干活比以前更勤快,李太亮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
真要办他们,连江小维都下不来脸。
“大人,天地良心,小人一心为大人效力,从来不敢贪污。”
这话,一旁的江小维都鄙视。
李太亮脑袋里并未出现真话或是假话,看在武严还算忠心份上,他没收拾这些有用的衙役。
李太亮将小秘唤醒。
“要审案才会激活明辨真伪系统,只是问话不行。”
小秘口中的审案,并非一定要开堂,但必须要有审案的流程。
李太亮连翻数案的成绩,江小维更满意,将李太亮惊为天人:
“少爷太厉害了,不打那些人一棍,就用灯笼晃了晃,那些人咋就乖乖招供了呢?”
李太亮以前也搞过这一套,笑道:
“这是精神折磨,精神上的折磨比肉体更严重。摧毁他们的意志,在精神恍惚时,能让他们乖乖说出真话。”
江小维怕忘记,用笔记下来:
“这招好,以后再不会有人说少爷屈打成招了。现在不少人说少爷是包公转世,断案如神。”
现在还早,这些话估计只有家里几个下人,不过李太亮听着也很顺耳。
在后世,包拯就是他们的偶像。
这天,负责搞外务的李厚年跑来,身上还有一股子鸭屎味:
“少爷,那些东西已办好,可以开业了。”
……
赵佶打扮成一个中年文士模样,带着大美女李师师来到延津县。
“他们这是在干啥?”
城里的人全往城外跑,一个个如打了胜仗似的兴奋,不少人还穿着新衣服。
“奴才去问问。”
汪顺逮到一中年男:
“老哥,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城南外。”
“城南外演大戏?”
“比演大戏更精彩,”中年男兴奋道:
“李县令在我延津县,办了不少养殖和水果加工作坊。今日是城南最大的养殖作坊建成投产之日,大家都想去看看。”
赵佶怒火中烧:
“这个贪官,竟敢明目张胆经商?”
大宋虽允许商人的子女参加科举为官,并不允许官员经商。
许多官贵虽都有经商,没有明着来。至少,不会像李太亮这样,闹得满城皆知。
中年男不买账了,瞪着赵佶:
“谁是贪官?你说谁是贪官。”
赵佶懵住,汪顺问:
“听说延津县县令李太亮名声不好,是个大贪官。”
“你们才是大贪官,你们全家都是,”中年男怒道:
“李大人是个清正严明的好官,是包青天转世。你们竟敢说他是贪官,想找揍是不是?”
这下汪顺也懵了,他得到的资料,李太亮贪得让人无语,真正达到雁过拔毛的境界。
有绝对把握,才敢给赵佶汇报。现在?
汪顺很会想:
“官家,这人怕是李太亮的亲朋,我们再去问其它人。”
汪顺找到一个老妇,老妇更激动,向县衙方向一拜:
“李大人是个难得的好官,他用自己的钱,给我延津县建了好多养殖坊。现在我延津县,找不到一个乞丐,人人有事做,家家有余粮。”
连问数人皆如此,李师师的兴趣达到顶峰:
“官家,我们也去看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