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诸侯齐聚

换源:

  曹操发出檄文后,天下震动,各镇诸侯纷纷响应,一时间,各方势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着洛阳汇聚而来。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他身着华丽的锦袍,头戴镶金的冠冕,坐在高大的战马上,眼神中透着一股傲慢与自负,身后的士兵们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锋利的长枪,威风凛凛。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身形略显富态,他坐在宽敞的马车中,车帘偶尔晃动,露出他那忧虑的神情,似乎在担忧着这场会盟的走向。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面容清瘦,目光锐利,他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身后的旗帜随风飘动,上面绣着大大的“孔”字。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一脸络腮胡,看起来十分豪爽,他一边策马前行,一边与身旁的将领谈笑风生,仿佛即将到来的大战对他来说只是一场轻松的聚会。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身材魁梧,声音洪亮,他大声吆喝着士兵们加快行军速度,气势十足。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为人沉稳,他默默注视着前方,心中盘算着如何在这场会盟中为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眼神中透着精明,他不停地观察着周围的诸侯,试图从他们的言行中找到可乘之机。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文质彬彬,手持书卷,仿佛这场战争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场政治博弈。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年轻气盛,充满斗志,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为自己赢得声誉。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他是当时的名士,以博学多才著称,此刻,他面带微笑,儒雅的气质在一众诸侯中显得格外独特。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身形矫健,目光坚定,他深知此次会盟的重要性,丝毫不敢懈怠。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他心怀天下,希望能借助这次会盟,还天下一个太平。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由于地处西凉无法与盟军会盟,遂与盟友成犄角之势牵制了一部分董卓部队。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他的白马义从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成为了行军队伍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身材高大,面容严肃,他带领着自己的军队,稳步向着会盟地点进发。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他目光如炬,浑身散发着一股勇猛之气,身后的士兵们士气高昂,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信心。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他出身名门,四世三公,家族的荣耀让他在诸侯中拥有极高的威望,此刻,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意气风发,仿佛已经成为了这场会盟的领袖。

第十八镇,骁骑校尉曹操,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与决心,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打败董卓,匡扶汉室。

第十九镇,为平原县令刘备(自行带兵勉强算是一路),带关羽张飞典韦赵云田豫等将并排骑行,身后队伍人数虽少,但士兵们步伐整齐划一,军容严整。他们的脚步声在大地上回荡,踏出的节奏仿佛在诉说着坚定的信念。

各路军马数量不一,有的多达三万人,大多带有一两万人,只有刘备最为势弱。他们各自率领着众多文官和猛将,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向着洛阳进发。一路上旌旗飘扬,尘土飞扬,那阵势犹如遮天蔽日的乌云滚滚而来。

待众诸侯陆陆续续抵达之后,便开始各自安营扎寨。放眼望去,只见营帐一座连着一座,密密麻麻地绵延了足足二百多里,一眼都望不到尽头。这番景象简直宏伟至极、令人叹为观止!

曹操见到诸侯们已经全部聚集在此处,心中不禁一阵狂喜。因为他深深地明白,此时此刻乃是将众人之力汇聚起来的关键时机。于是乎,他毫不犹豫地下令宰杀牛羊马匹,大摆宴席以款待诸位诸侯,并召集大家共同商议进军讨伐董卓的策略。

众人纷纷围绕着长桌坐下,现场的气氛既热烈又充满了紧张感。就在这时,太守王匡猛地站起身来,他声音洪亮如钟,高声喊道:“如今咱们都是秉持着正义之名起兵,如果想要真正做到齐心合力,共同去征讨那恶贼董卓,就必须先拥立一位盟主出来。如此一来,众人才能听从他的号令与约束,而后方才能够顺利发兵进攻啊!”话音未落,在场的其他人也都不约而同地点头,表示对这一主张的认同和支持。

曹操锐利的目光如鹰隼一般,缓缓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那眼神仿佛能够洞悉一切,令人不敢与之对视。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诸位请看,那袁本初乃是四世三公之家,家族世代为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祖上更是汉朝的名相,声名远扬,威震朝野。如此出身,这般威望,实乃担任盟主的不二人选啊!”

话音刚落,袁绍心中不禁一阵窃喜。他表面上却装作一副谦逊的模样,连连摆手道:“曹孟德过誉了,吾何德何能担此重任?还望各位另寻贤明之士。”说着,他微微低下头,似乎真的有些不好意思。

然而,在座的众多诸侯们可不这么想。他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有的说袁绍家世显赫,足以为盟;有的赞袁绍威名赫赫,可服众人。一时间,厅内嘈杂之声四起,众人皆是力挺袁绍出任盟主一职。

面对这样的局面,袁绍虽然口中仍在推辞,但内心早已乐开了花。见众人态度坚决,他也不再坚持,终于点头应允道:“既然诸位如此厚爱,袁某便不再推脱。愿与诸君齐心协力,共讨董贼,重振汉室江山!”言罢,全场响起一片欢呼声。

次日,众人筑起三层高台,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一切准备就绪。袁绍整衣佩剑,神色庄重,慨然而上。他站在高台上,焚香再拜,然后高声宣读盟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绍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袁绍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众诸侯纷纷跪地,齐声响应。这一刻,他们仿佛忘记了彼此之间的利益纷争,心中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董卓,拯救汉室。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