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惨死于岘山的消息,如一阵挟着腥风血雨的惊雷,瞬间在荆州与江东的阵营中掀起惊涛骇浪。荆州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压抑,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或惊愕或沉思的面庞。
蒯良听闻此讯,原本就锐利的眼眸中闪过一道寒芒,仿佛暗夜中出鞘的利刃。他疾步上前,对着高坐主位的刘表,言辞急切地进谏:“今孙坚已丧,其子皆幼。这正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良机,趁此江东虚弱之时,火速进军,挥师东进,江东之地一鼓可得。倘若我们仅仅归还孙坚尸体就罢兵休战,容他们休养生息,养精蓄锐,日后必定成为荆州的心腹大患,主公不可不察啊!”
刘表坐在宽大的虎皮座椅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心中暗自权衡利弊。他深知蒯良所言在理,孙坚一死,江东群龙无首,确实是消灭这个潜在威胁的绝佳时机。
但他的目光扫过营帐中诸将,心中又泛起层层顾虑。孙坚虽死,但其麾下程普、黄盖、韩当等将领,皆是能征善战之辈,身经百战,威名远扬。
若贸然进攻,一旦战术有误,或者遭遇顽强抵抗而失利,不仅损兵折将,还会让荆州陷入被动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可要是放过这个机会,江东在孙策等人的带领下,逐渐发展壮大,凭借江东的富庶和地势之利,日后必将成为荆州的心腹大患,时刻威胁着荆州的安危。
刘表的内心在犹豫与决断之间反复拉扯,最终,对江东未来威胁的担忧占据了上风,他猛地一拍扶手,站起身来,咬着牙,下定决心说道:“就依先生所言,即刻出兵江东!”
于是,刘表迅速调兵遣将,任命蔡瑁、黄祖为先锋,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江东孙坚的残部进发。蔡瑁接到命令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犹如怀揣着一只小鹿,上蹿下跳。
他心想,此次若能立下赫赫战功,在荆州的地位必将如日中天,更加稳固。为了这场出征,他在荆州的兵营中精挑细选,从万千士兵中选出一万精锐之士,这些士兵个个身材魁梧,孔武有力,配备了荆州最好的兵器铠甲,长枪锋利,战甲厚重,在日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蔡瑁看着自己精心筹备的队伍,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准备在这场战役中大干一场,扬名立万。
黄祖则站在一旁,脸色阴沉得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想起之前与孙坚的数次交锋,每一次都被孙坚杀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那些惨痛的失败经历犹如噩梦般缠绕着他。
如今听闻又要与孙坚的余部作战,心中既燃烧着复仇的熊熊火焰,渴望能一雪前耻,又有着些许忌惮,毕竟江东军的勇猛他是见识过的。
但军令如山,他身为荆州将领,不敢有丝毫违抗。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复杂情绪,转身去整顿自己的江夏兵马。他亲自巡视营地,检查士兵们的装备,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尽管心中忧虑重重,但依旧硬着头皮,准备随蔡瑁一同出征。
江东这边,孙策正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深渊之中,难以自拔。灵堂内,白幡飘动,烛光昏暗,孙坚的灵柩静静地停放着,散发着冰冷的气息。
孙策跪在灵柩前,双眼红肿,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仿佛随时都会决堤。他望着灵柩,心中充满了自责与悔恨,那些与父亲相处的画面如走马灯般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他恨自己在战场上没能时刻守护在父亲身旁,恨自己当初没能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劝住父亲不要贸然追击,以至于酿成如今这无法挽回的惨剧。
然而,现实的残酷犹如一把冰冷的利刃,无情地将他从悲痛中拉回。当得知刘表的大军如潮水般汹涌来袭时,孙策紧咬着牙关,强忍着心中如排山倒海般的悲痛,迅速振作起来。
他深知,此刻不是沉浸在悲伤中的时候,江东的安危,父亲的遗志,都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他迅速召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等一众江东老将,齐聚营帐商议对策。
程普神色凝重,脸上的皱纹仿佛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此刻的忧虑。他缓缓开口说道:“如今主公新丧,我军士气低迷,犹如霜打的茄子,一蹶不振。而刘表又趁此悲痛之际,兴兵来犯,此消彼长,形势对我们极为不利啊。”
黄盖在一旁重重地点了点头,赞同道:“程将军所言极是,且刘表此次派来的蔡瑁、黄祖,皆是荆州的猛将,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孙策紧握着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眼中闪烁着坚定而炽热的光芒,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他大声说道:“诸位放心,我孙策虽年轻,涉世未深,但也绝不会轻易退缩,做那贪生怕死之辈。
父亲的血海深仇,我铭记于心,此仇不报,誓不为人!江东的基业,是父亲和诸位将士们多年来呕心沥血打下的,我定当竭尽全力,拼死守住!”
然而,理想往往如绚丽的烟花般美好,现实却似冰冷的寒冬般残酷。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遮天蔽日。孙策率领的江东残部,在蔡瑁、黄祖的联合凶猛进攻下,渐渐露出败势。
蔡瑁站在高高的战车上,手持令旗,指挥着荆州军,如汹涌的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疯狂冲击着江东军的防线。荆州军士兵们齐声呐喊,气势汹汹,手中的长枪如林,寒光闪烁。
黄祖则骑着一匹矫健的黑马,穿梭在战场侧翼,他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不断地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如鬼魅般骚扰着江东军的侧翼。这些小股部队行动敏捷,出其不意,打得江东军防不胜防。
江东军虽奋力抵抗,士兵们个个奋勇拼杀,毫不畏惧,但无奈兵力悬殊,双方兵力对比犹如鸡蛋碰石头。且江东军刚刚经历主公之丧,士气低迷,军心动摇。在荆州军的猛烈攻击下,逐渐抵挡不住,防线开始出现一道道裂痕,如同即将崩塌的堤坝。
孙策骑着一匹通体火红的战马,在战场上左冲右突,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试图鼓舞士兵们的士气。他挥舞着长枪,枪尖寒光闪烁,每一次刺出,都伴随着敌人的惨叫,一连刺倒了数名荆州军士兵。
但敌人却如蝼蚁般源源不断,杀之不尽,仿佛从四面八方涌来。祖茂紧紧跟在孙策身边,身上的伤口还未愈合,纱布上渗出的鲜血已经干涸,结成了暗红色的痂。
但他不顾伤痛,依旧拼尽全力,为孙策挡下了多次致命攻击。每一次长枪刺来,他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抵挡,眼中只有对孙策的忠诚和对江东的坚守。
随着战斗的持续,时间仿佛被战火拉长,每一秒都变得无比煎熬。江东军的伤亡越来越大,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士兵们的尸体,鲜血染红了土地,汇聚成一条条小溪。
程普、黄盖、韩当等人也都陷入了苦战,身上多处负伤。程普的手臂被长枪划伤,鲜血直流,但他依旧咬牙坚持,挥舞着大刀,砍杀着敌人;黄盖的大腿中了一箭,他拔出箭支,折断箭杆,继续奋勇杀敌;韩当的脸上被敌人的刀划出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只是简单地擦拭了一下,便又投入战斗。
孙策见此情景,心中明白,再这样硬撑下去,江东军必将全军覆没,灰飞烟灭。他望着身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心中满是不忍与痛心。他咬了咬牙,做出了一个艰难无比的决定:“撤!我们先保存实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再作打算。”
于是,孙策带着残部,且战且退。一路上,荆州军紧追不舍,如同饿狼追逐着猎物。荆州军的骑兵在后面策马狂奔,马蹄声如雷,扬起滚滚尘土。
江东军边打边撤,损失惨重,不断有士兵倒下,鲜血洒在逃亡的道路上。最终,孙策带着仅存的一些士兵,衣衫褴褛,狼狈不堪地逃出了战场。
此时的孙策,望着身边这些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不离不弃的将士,心中满是愧疚与感激。他深知,以目前江东军的实力,根本无法与刘表抗衡,犹如以卵击石。
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后,孙策决定带着残部去投奔袁术。他心里清楚,袁术为人反复无常,自私自利,犹如墙头草,见风使舵。
过去自己就曾对他的行事作风多有不满,他的贪婪和短视在诸侯中也是出了名的。可如今,自己已走投无路,若不借助袁术的力量,这江东军的火种恐怕就要彻底熄灭,父亲的遗志也将化为泡影。
他想起父亲孙坚的宏图大志,想起孙坚曾在江东百姓面前许下的承诺,想起江东百姓那殷切期望的眼神,又怎能甘心就这样放弃?为了能有朝一日重振江东,为父报仇,哪怕要忍受再多的屈辱,承受再多的痛苦,他也在所不惜。
当孙策率领着残部来到袁术的营帐前时,袁术正在营帐内与谋士们商议着事情。听闻孙策前来投奔的消息,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一阵狂喜,仿佛捡到了天大的宝贝。
他暗自盘算着,孙坚一死,如今孙策又来投奔自己,这不正是将江东势力收入囊中的大好时机吗?只要将孙策及其麾下将士牢牢掌控在手中,凭借江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自己的实力必将如虎添翼,称霸天下指日可待。
想到这里,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贪婪与算计。随后,他假惺惺地摆出一副热情欢迎的姿态,亲自出帐迎接,将孙策等人迎进了营帐。
孙策见到袁术,强忍着心中如潮水般翻涌的屈辱,那屈辱感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刀子,在他的心头划过。他缓缓弯下身子,行了大礼,声音低沉而坚定地说道:“袁公,我孙策如今走投无路,穷途末路,还望您能收留我等,给我们一条生路。”
袁术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贪婪,那眼神犹如饿狼盯着猎物。他心里明白,孙策年少有为,英雄出少年,其麾下又有不少猛将,皆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若能为自己所用,自己的实力必将大增,在诸侯争霸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但他也知道,不能让孙策轻易得偿所愿,得先给他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谁才是这里的主人。
于是,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副为难的神情,才慢悠悠地说道:“伯符不必多礼,你我本是盟友,如今你前来投奔,我自当收留。只是……”
孙策心中一紧,他太了解袁术的为人了,知道他肯定会提出条件。此刻,他的手心微微沁出了汗水,心中满是忐忑,既期待袁术不要提出太过分的要求,又担心自己不得不接受那些屈辱的条件。他的心跳急速加快,仿佛要跳出嗓子眼。
果然,袁术接着说:“只是你需听从我的号令,为我效力,不得有丝毫违抗。”
听到袁术的话孙策心中一阵挣扎。可如今,为了这江东军的未来,为了能保存实力,东山再起,他只能暂时放下尊严,咽下这口屈辱的气。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甘,那不甘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但很快又恢复了坚定,他深知此刻的隐忍是为了日后的爆发。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咬了咬牙,点头答应:“多谢袁公收留,孙策愿为袁公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就这样,孙策带着江东的残部,暂时投靠了袁术。而此时的天下局势,依旧风云变幻,各方势力在这片乱世中继续角逐,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