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计化魏敌,忠心表丞相

换源:

  随着“分段运输法”的初步实施,蜀军后勤运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林泽心中清楚,这只是解决问题的开端。蜀汉军队依然处于物资紧缺与边境压力并存的困境,任何小的漏洞都可能导致全面崩溃。

天刚蒙蒙亮,后勤营地已经一片忙碌。林泽站在物资中转点的临时帐篷前,正与几名负责运输的官员讨论接下来的运输安排。

“第一批粮草已经送抵前线,但分发还需两天时间。”一名官员小声说道,“这速度虽然比以前快了许多,但距离您的目标还有差距。”

林泽点了点头,望着堆积如山的物资,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运输时间压缩了,但我们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优化线路和调度流程。”

讨论间,远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营地的平静。一名全身尘土的骑兵冲入帐篷,大声报告:“紧急军情!魏军前锋突然夜袭前线,我军正在拼死抵挡,但粮草队伍也被截断!”

消息让在场的官员们神色大变。前线失守的后果不仅是士兵损失,更可能直接动摇整个蜀汉边境的稳定。而被截断的粮草,则会加剧前线士气的崩溃。

林泽深吸一口气,迅速做出决断:“立刻组织预备运输队,将第二批粮草送到前线。调遣三名信使分别通知中转站的负责人,让他们尽快协调队伍加强接力。”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亲自去现场看看,有问题及时反馈。”

黄婉儿适时出现,语气冷峻:“林泽,我可以批准你调动人手,但后勤不是打仗,你别想着逞强。如果搞砸了,责任可不小。”

林泽迎着她的目光,语气却平静而坚定:“将军,这不是逞强,这是我们的责任。”

黄婉儿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好,去吧。”

林泽随队抵达中转站时,天色已然大亮。这里的情况比他想象中更混乱:马车队伍滞留,中途换车的士兵相互推诿,负责统计的官员忙得焦头烂额。

他环顾四周,大声命令道:“所有人都停下手头的事,听我说!”

营地瞬间安静了下来,林泽继续说道:“从现在开始,按照分段运输的方式,每支小队负责固定距离的运输路线,不允许超出各自的任务范围。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把物资送到前线,否则整个蜀军都会陷入危机!”

一名老兵站了出来,皱眉问道:“可是,魏军的袭击已经把前线的道路切断了,我们该怎么通过?”

林泽早已预料到这个问题。他拿出提前绘制的简易地图,在地上摊开,用树枝指点着说:“魏军的目标是主干道,但这片地区还有两条隐蔽的小路。虽然崎岖,但可以绕过他们的伏击圈。我们分三路推进,主路由假车队吸引敌军注意,真车队从小路送达粮草。”

这番话让周围士兵纷纷议论,但更多的是怀疑的目光。毕竟,这种大胆的方案在战场上稍有差池便可能全军覆没。

林泽走到那名老兵面前,沉声说道:“我们没有退路了。魏军的伏击不是偶然,而是针对蜀军后勤的全面打击。如果我们失败,边境守军将无粮可用。你愿意就此放弃吗?”

老兵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好吧,我们听你的。”

行动迅速展开。林泽亲自跟随其中一支运输队,沿着崎岖的小路向前推进。路途中,他不断观察队伍的状态,调整运输节奏,同时密切注意周围的动静。

不出所料,魏军的侦查兵在半途出现。他们显然发现了运输队的踪迹,试图从两侧包抄过来。

“全员准备防守!”林泽立刻下令,指挥士兵将马车围成防御阵型,并利用地形掩护阻止敌军靠近。他甚至亲自拿起长矛,加入了战斗。

敌军的进攻持续了一个多时辰,但由于蜀军准备充分,最终未能突破防线。林泽借此机会迅速派出几名快马,绕过敌军将粮草的具体位置通报给前线指挥官。

战斗结束后,运输队再次出发。这一次,他们的速度更快,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前线的处境和他们任务的重要性。

傍晚时分,第一批粮草终于抵达前线。蜀军士兵们目睹粮草被送入营地时,纷纷发出欢呼声。一名士兵激动地对林泽说道:“多亏了你们,兄弟们终于不用饿着肚子打仗了!”

林泽却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放松。他转头看向远处仍在燃烧的战场,目光坚定:“这是我们的职责。只要魏军还在,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

回到后勤营地后,林泽对当天的行动进行了详细总结。他写了一份简洁的报告,将运输过程中的优点与问题逐一列出,并递交给黄婉儿。报告的最后,他提出进一步优化后勤的几项建议,包括建立常规的物资快速响应机制以及战时的紧急预案。

黄婉儿仔细阅读了报告,抬起头问道:“你早就想到魏军会有动作,对吧?”

林泽微微一笑:“有些端倪,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后勤系统改进后,我们的反应速度已经足够快了。”

黄婉儿目光复杂地看了他一眼,缓缓说道:“林泽,这次你做得不错,但别忘了,后勤部的改革才刚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大的阻力等着你。”

林泽点了点头,目光中多了一份沉着和冷静:“将军放心,我做好了准备。”

夜色如墨,后勤营地一片寂静,只有风声掠过营帐,带来丝丝凉意。林泽在帐内伏案,借着微弱的灯光整理运输台账和改进记录。尽管身心疲惫,但他清楚后勤系统的变革才刚刚起步,任何一处疏漏都可能成为敌军的突破点。

“夜深了还在忙,你这份心倒是难得。”一道低沉却清晰的声音突然从帐外传来。

林泽抬头,见一位身着长袍、手持羽扇的男子缓步走进。他面容俊朗,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沉稳从容的气度。林泽心中一震,立刻起身行礼:“丞相!”

来者正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诸葛亮摆了摆手,示意林泽坐下。他环视一圈帐内的物资记录和图表,露出一丝赞许的笑容:“听闻你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运输难题,让前线的粮草得以及时送达。我很想知道,你一个普通士兵,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这句话表面平静,实则暗藏锋芒。林泽明白,诸葛亮对他并未完全信任,今晚的谈话很可能是一次试探。

林泽沉思片刻,随后坦然说道:“丞相明鉴。属下虽只是普通士兵,但偶然发现后勤的问题后,实在看不下去,才斗胆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若非黄将军信任和支持,再加上诸位兄弟的努力,我也不可能完成任务。”

诸葛亮微微点头,手中的羽扇轻轻摇动:“你倒是谦虚。不过,我更想知道,你提出的那些方法和策略,究竟从何而来?”

林泽心中一紧,却表面镇定:“属下自小喜欢读书,尤其对兵法、后勤管理多有研究。所谓‘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切运筹帷幄之术,无非是顺势而为。属下不过是依循这个道理,做了一些尝试而已。”

诸葛亮盯着他,目光如同深渊般难以捉摸。林泽隐约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笼罩着自己,但他努力维持冷静,面带从容。

片刻后,诸葛亮忽然一笑,语气缓和了几分:“有意思。林泽,你的见识和胆识,确实不同寻常。”

林泽松了口气,正想回应,诸葛亮却话锋一转:“不过,后勤改革并非只是技术上的改良,更牵涉到军中权力的平衡。你可知,你的‘分段运输法’触动了多少人的利益?”

这句话让林泽心中一惊。他虽然早有预料,但从诸葛亮口中说出,事情的复杂性显然超过了他的估计。他低声说道:“属下明白改革会引发阻力,但为了蜀汉能更好地应对敌军,这些阻力在所难免。”

诸葛亮深深看了他一眼,似乎在评估他这番话的分量。随后,他缓缓说道:“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时机。你有能力推动后勤变革,但若处理不当,未必能有好结果。”

林泽点头应道:“属下谨记丞相教诲,一定小心行事。”

两人寒暄几句后,诸葛亮话锋一转,提及近日的军情:“魏军在边境屡次挑衅,显然对我们的后勤系统有了深入了解。根据探报,他们甚至在尝试以间谍的方式破坏我们的运输线路。”

林泽闻言眉头紧锁:“如此说来,近期的伏击和情报泄露,或许早有预谋?”

诸葛亮点了点头,神色凝重:“正是如此。所以接下来,除了优化后勤体系,你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协助黄将军查清敌军间谍的身份。”

林泽明白,这不仅是诸葛亮对他的考验,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郑重回答:“属下定当全力以赴,绝不辜负丞相的期望。”

随后,诸葛亮起身离开,留下林泽一人在帐内。林泽望着桌上的记录,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晚的对话虽短,但他清楚地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威严,更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正变得愈加重要。若想在蜀军立足,他必须用更出色的表现,赢得诸葛亮的信任。

翌日清晨,林泽将诸葛亮的嘱托铭记于心,开始着手调查运输线路中的可疑人员。他通过对账单和运输记录的反复核对,很快发现了一些异常——某些粮草车队的行进时间明显偏长,与实际路程严重不符。

与此同时,他还发现,这些车队的领队有固定的几人,其中一人名叫周启,负责协调运输调度,表面看似尽职,但其行踪却颇为诡异。

林泽将这些发现告知黄婉儿,两人共同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黄婉儿对林泽的工作态度和缜密思维已有改观,此次也给予了充分的配合。

经过几日的跟踪与试探,林泽终于确认,周启确实与魏军有所勾结。他通过篡改运输路线,将部分物资秘密转移给敌军,同时利用混乱的后勤记录掩盖自己的行为。

当证据确凿之时,林泽果断采取行动。他安排了一场突袭,亲自带人将周启擒获。当周启被押到营地时,黄婉儿冷冷地看着他,质问道:“你为何要背叛蜀汉?”

周启知道自己无路可逃,脸色惨白。他冷笑着说道:“蜀汉早已岌岌可危,靠你们这些人,又能支撑多久?倒不如趁早为自己留一条生路!”

黄婉儿勃然大怒,正欲斥责,林泽却摆手示意她冷静:“将军,留他一命也许还有用。或许他知道更多敌军的计划。”

最终,周启被押入大牢,而林泽则向诸葛亮呈上了详细的报告,内容不仅包括间谍的行为模式,还附有防范类似事件的改进建议。

几日后,诸葛亮召见了林泽和黄婉儿。他对两人的表现表示了肯定,同时下令进一步强化后勤监管制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临别时,诸葛亮对林泽说道:“林泽,这次的行动证明了你的能力。但记住,蜀汉的路还很长,你的责任也将更加重大。”

林泽拱手应道:“属下必不负丞相所托,为蜀汉尽忠到底。”

诸葛亮微微一笑,挥扇转身而去。林泽目送他远去,心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明白,这场对话不仅为他赢得了诸葛亮的初步信任,也让他离改变蜀汉战局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