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计献子龙,初尝血之苦

换源:

  营地的清晨格外寂静,空气中弥漫着湿冷的水汽。林泽从临时指挥帐内走出,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肩膀。自从后勤改革初见成效以来,他便日夜忙碌,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即便如此,他内心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总觉得暴风雨即将到来。

“林泽!”一道熟悉的洪亮声音从远处传来。林泽转头望去,正见赵云策马而来。他手中握着一卷布帛,眉宇间透着一丝凝重。

“赵将军,发生了什么?”林泽连忙上前。

赵云翻身下马,将布帛交到林泽手中:“紧急军情,魏军主力开始向边境集结,形势不容乐观。诸葛丞相命我带一支偏师前往抵挡敌军的侧翼突袭。而你,奉命随军行动,担任随军参谋。”

林泽闻言一愣,随即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是一次巨大的考验。虽然后勤改革让他在营中初露锋芒,但这次需要上前线参与指挥,他是否能胜任,还是未知之数。

出征当日,赵云率领的偏师只有两千余人,显然只是拖延敌军的奇兵。林泽随队而行,他骑着马紧跟在赵云身后,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林泽,我知道你从未真正上过战场。”赵云突然开口,语气中多了一丝关切,“战场不是后方营地,这里生死只在瞬间。到时候,不必逞强,保住命才是最重要的。”

林泽点点头,心中却燃起一股不服输的意气。他握紧缰绳,沉声说道:“赵将军放心,我会尽全力。”

几日后,偏师在一片山谷驻扎,等待敌军的动向。林泽仔细观察地形,发现山谷两侧险峻,中间却有一条宽敞的通道,是理想的伏击之地。然而,偏师兵力有限,能否守住这里,仍是个未知数。

“将军,敌军若从正面突袭,我们能否撑到援军到来?”林泽问赵云。

赵云看着远处的山岭,神色平静却透着一股锋芒:“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撑住。前线的主力还在整备,我们这两千人,必须拖住魏军至少三天。”

林泽沉思片刻,忽然说道:“若要拖延敌军,我们不能只守不攻。我建议先设伏兵于谷中,诱敌深入,再趁其不备击破其先头部队。只要敌军乱了阵脚,我们便可借机稳固防线。”

赵云闻言点了点头,赞许道:“不错。不过,伏兵一旦暴露,风险极大。你可愿亲自负责调度?”

林泽毫不犹豫地点头:“我愿一试!”

是夜,山谷中一片寂静。林泽亲自带着一百名士兵埋伏在谷道两侧,等待敌军的到来。他的心跳如鼓,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黎明时分,敌军终于出现。魏军的先头部队约有五百人,列队整齐,显然是精锐之师。他们踏入山谷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林泽屏住呼吸,紧紧握着手中的信号箭。他明白,伏击的关键在于时机,稍有差池,便会满盘皆输。

当敌军踏入伏击圈的中心时,林泽果断拉弓,一箭射向空中。火光划破黎明的薄雾,随后便是一片喊杀声。

埋伏在两侧的蜀军士兵同时发起冲锋,用滚石和火油阻断了敌军的退路。林泽亲自指挥士兵在山坡上投掷箭矢与石块,将敌军打得措手不及。

魏军的阵型很快被打乱,指挥官大声吼叫着试图组织反击。然而,他们的退路已被阻断,只能陷入混乱的近身战中。

战斗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林泽率领的伏兵虽然以少胜多,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就在他清点伤亡人数时,赵云带着主力部队赶来接应。

赵云翻身下马,拍了拍林泽的肩膀,笑道:“干得不错!你这伏击,拖住了敌军的先头部队,也给了我们喘息的机会。”

林泽微微松了口气,却没有太多的喜悦。他望着远处滚滚而来的尘土,低声说道:“这只是开始,敌军的大部队还在后面。”

不久后,魏军的大部队终于抵达。赵云指挥蜀军在谷道口构筑防线,与敌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拉锯战。

林泽全程协助赵云指挥。他不断观察敌军的阵型变化,并提出了一些灵活的战术调整,例如利用地形优势集中兵力击溃敌军的弱点。同时,他还亲自协调粮草和箭矢的补给,确保前线士兵能够坚持下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军的伤亡逐渐增加。敌军仿佛无穷无尽,每一波攻势都比上一波更加猛烈。林泽第一次亲眼见到战场的残酷,那些倒下的士兵让他深切感受到肩上责任的重量。

当战斗进入第三日时,蜀军的防线几乎被攻破。就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亲率援军抵达,一举击退了魏军的大部队。

战斗结束后,赵云与林泽共同整理战后的物资和伤亡记录。赵云对林泽说道:“林泽,这次多亏了你的伏击和配合。你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更用行动赢得了兄弟们的信任。”

林泽低头说道:“将军过奖了。我只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赵云哈哈一笑:“别太谦虚。这次战斗虽险,但我们成功拖住了敌军,为后方争取了时间。这一战,你功不可没。”

林泽望着远处的山谷,心中却没有丝毫放松。战后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林泽倚着一块岩石,浑身疲惫,盔甲上满是泥泞和血迹。

他强迫自己不去看身边的尸体,但耳边士兵的哀嚎和悲鸣却无处可逃。昨夜的胜利带来了片刻喘息,却也让这支偏师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林泽。”赵云走了过来,目光中透着几分沉重,“我们虽成功挡下了魏军,但阵亡的兄弟超过五百人,受伤的更多。前线的补给已经跟不上了。”

林泽点了点头,强忍住胸口的酸涩。他明白战争是残酷的,胜利从来都伴随着代价。但这场战斗的惨烈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赵将军,我有责任。”林泽低声说道,“伏击虽然成功,但缺乏后续支援,导致士兵们的伤亡过大。”

赵云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这不是你的错。若非你的战术,我们根本撑不到援军到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而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尽管赵云如此鼓励,林泽的心情仍然无法轻松。他知道,这场战斗暴露了蜀军后勤系统的更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未来的战斗只会更加艰难。

随着战局的缓和,林泽随队返回后勤营地。他主动要求对这次战斗中暴露的后勤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赵云对此大加赞赏,特意为他向黄婉儿传话,请后勤部全力配合。

回到营地后,林泽便埋头整理数据。他发现,这场战斗的惨重代价与后勤系统的不完善有着直接关系:粮草的运输仍然存在延误,伤兵药物的分配混乱,而武器补给不足的问题更加严重。

黄婉儿来看望他时,带来了最新的物资统计数据。她将一卷布帛递给林泽,语气略带几分审视:“你这次在战场上表现得不错,连赵将军都亲自为你请功。但这次战斗后,你有什么反思?”

林泽没有犹豫,直接回答:“将军,这场战斗暴露出蜀军后勤系统的一些致命弱点。我们输不起下一次类似的战斗,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后勤管理。”

黄婉儿挑了挑眉,似乎对他的直接感到意外:“说下去,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林泽摊开布帛,在上面勾画出一个简单的框架:“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战时快速响应机制。在粮草、武器和药品的分配上,设置优先级,让资源能够最有效率地送到需要的地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其次,我们需要训练一支专门的后勤兵队伍,让他们熟悉运输和分发流程,避免出现混乱。最后,我建议成立一个临时的后勤指挥中心,专门负责战场与营地之间的协调。”

黄婉儿听完,沉思了片刻,随后缓缓点头:“你的提议的确切中要害,但要在短时间内落实这些改进并不容易,特别是组建后勤兵队伍。资源有限,人手也不足。”

林泽早有准备,他微微一笑:“将军,我们可以从伤兵中选拔那些无法上战场的士兵,让他们担任后勤工作。这不仅能减轻战斗人员的压力,也能让这些兄弟们继续为蜀汉出力。”

黄婉儿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语气略微柔和:“好吧,我批准你试试。如果能成功,我会向诸葛丞相报告,为你争取更多资源。”

林泽随即展开行动。他亲自挑选了一批伤兵,将他们编入后勤兵的队伍中,并设计了一套简化的培训流程,让这些士兵快速掌握运输、分配和物资管理的基本技能。

与此同时,他还与黄婉儿合作,优化后勤的台账记录方式,引入了每日清点和月度总结的制度。尽管初期推行时遭遇了一些反对,但随着实际效果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林泽的改革。

几周后,一场小规模的魏军突袭再次打破了边境的平静。然而,这次蜀军的反应速度明显提高,粮草和武器的补给井然有序,后方的后勤兵队伍也展现出了较高的效率。

赵云对此感触颇深。他在战后会议上说道:“这次的战斗让我看到了后勤系统的重要性。林泽的改革,确实让我们受益良多。”

黄婉儿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不过,这只是开始。如果要面对更大的战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林泽听到这些评价,心中既有一丝欣慰,也感到一份巨大的压力。他清楚,蜀汉的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而他的改革也远未结束。

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诸葛亮召见了林泽。他仔细听取了林泽关于后勤改革的汇报,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林泽,你的努力让我看到了希望。”诸葛亮语气中带着欣慰,但随即又严肃起来,“不过,接下来我们将面对更严峻的局势。北伐大计正在筹备之中,而后勤将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林泽郑重地点头:“丞相放心,属下必定全力以赴,完善后勤体系,为北伐做好准备。”

诸葛亮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相信你。”

那一晚,林泽站在营地外,抬头望向星空。他知道,这次的胜利只是短暂的喘息。未来的每一步,都将更加艰难,但他不会退缩。

“蜀汉的存亡,不仅是战场上的胜负,更在于后方的支撑。”林泽低声说道,“我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做出改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